滨州高速交警支队三大队辅警王伟:学习、坚守与担当刻画“平安坐标”
发布时间:2025-06-25 13:07 浏览量:6
在滨州市公安局高速交警支队三大队,辅警王伟算是“老人”了。
王伟在部队服役五年,多次获评“优秀士兵”,并记个人三等功一次。2017年通过统一招考来到三大队后,王伟没有因辅警的身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8年里,南来北往的车流犹如浩瀚的星海,但他始终专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自学考取法学本科学历,代表滨州参加全省首届高速交警实战大练兵比武竞赛并斩获优异成绩,总结提炼出执法辅助“三查三提示”工作法……
他说:辅警也是警,在岗一天就要忠实履职一天。一个人的价值,从来都不由身份定义,而在于那颗始终滚烫的责任心和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
敬业如磐:用坚守丈量高速路上的平安刻度
“越是危险的天气,越要上路。”这是每一名高速交警的第一条使命,也是王伟工作的真实写照。
2021年11月7日,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滨州,高速公路瞬间成为冰封的“战场”。已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本来可以下班的王伟主动请缨留下加班,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他穿梭于滞留的车流间,一边疏导车辆,一边在拥堵路段尾部推进警示标志。
当发现一名突发心脏病的司机求助时,他立即联系医院,并驾驶警车用警笛为生命护航,为抢救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对我们来说是小事,但是对司机来说就是大事。”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职责的理解——高速路上无小事,每一次疏导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巡逻,是高速警力最日常的工作,却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与艰辛。“1小时40分钟一趟,每间隔2小时一次”,这样的频率在恶劣天气下更显艰难。
2022年的一个大雾天,路面能见度不足50米,20多公里的路段堵车绵延,王伟和同事在现场待了整整一天,饿了就凑合两口泡面,直到深夜道路疏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
更危险的是清理路面散落物的时刻,一块轮胎、一个零件都是带来事故的“定时炸弹”。
一次,过往车辆掉落很多钉子,这对来往车辆来说无疑是无法避免的安全隐患。来不及呼叫清障车,他和同事第一时间摆好反光锥,交替远近光警示来车。借着车辆少的间隙,王伟抓紧时间清理钉子到路边。
王伟说,飞驰的车流中清扫隐患,首先是“学会个人防护”。这是他的经验之谈,更是对生命的谨慎态度。
2024年12月14日,辖区突降暴雪,荣乌高速592公里处发生多起追尾事故,累计20多辆车受困。巡逻中的王伟路过事故路段,立刻停下车协调清障、疏导交通,直到3个多小时后交通恢复正常。
“路面很危险,但这就是我要时刻守卫的巡逻线。”这句话背后,是他无数次在深夜、在暴雪、在大雾中冲锋在前的身影。他驾驶着巡逻车警灯闪烁,如同高速路上不灭的灯塔,用闪烁的光芒为司机驱散困意,用警笛的警示为道路撑起安全防线。
勤学不辍:在比武与实践中淬炼专业锋芒
“爱学习”是同事对王伟的一致评价,这份坚持源于他对职业的敬畏。
2021年11月,他代表滨州高速交警支队参加全省实战大练兵比武竞赛,在路面执勤执法竞赛中斩获优异成绩。备赛期间,他抱着厚厚的案例集啃到深夜,模拟现场处置时反复打磨每个细节。
“2名民警+1名辅警”的组队模式下,他精准把握“劝阻围观、排除干扰、维护现场安全”的职责定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学习”是王伟的一种习惯。
为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他自费参加成人高考,考取了法学本科学历。
为总结工作方法,他在巡逻中注意记录和总结突发情况的处置经验,提炼出“三查三提示”工作法——查车辆隐患、查路面状况、查司机状态,提示安全距离、提示天气风险、提示法规要求。
这套方法不仅成为他个人的工作准则,更成为大队民辅警们的“工作口诀”。
“辅警也是警,不能因为身份就降低要求。”王伟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在查纠车辆违法时,面对司机的不理解甚至刁难,他始终耐心解释,“有的大车司机跑长途很累,情绪不好可以理解,但必须让他们明白违法的危害。”
他规范佩戴执法记录仪,从着装到流程都严格标准,面对不解耐心解释,这种专业精神,让许多起初态度强硬的司机最终心服口服。
赤心铸魂:以军人本色铸就职业底色
2006年至2011年,王伟在54集团军162师装甲团服役五年,这段军旅生涯成为他人生的精神底色。
“优秀士兵2次,三等功1次”的荣誉,印证着他在部队的拼搏;代表连队参加全团坦克射击比武并获奖,展现了他对“精益求精”的追求。这份军人特质,在警营中转化为极强的纪律意识和执行力。
脱下军装换警服,但“服从命令、吃苦耐劳”没有因为换装而改变。
三大队实行“上四天休两天”的工作制,回家路上需要1个多小时,但遇到紧急任务,他总是“舍小家顾大家”。妻子生孩子时,他正在大队值班,接到电话后才匆忙赶往医院;孩子的照看主要由妻子承担,提起家人,他眼中满是愧疚,“但穿上这身制服,就得扛起这份责任。”
如今,王伟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自律:每周3~4次5到10公里的体能训练。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大队上,清晨5点起床锻炼,成了雷打不动的“生物钟”。
“警察是关键时刻给人以保护,练好身体就是对自己、对工作的负责。”这种对自我的高要求,让他在多次紧急救援中展现出超越常人的耐力——2019年休假时扑灭公交车火情,2023年回农村老家冲进着火农户家转移牛羊,每一次冲锋都离不开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韧性。
匠心守责:在平凡岗位诠释职业尊严
“社会上的职业千千万万,首先自己要瞧得起自己,才能让别人瞧得起你。”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王伟的职业态度。
2022年1月的一次休班期间,王伟在熟食店门口捡到一个装有金项链、金吊坠等贵重物品的红色小包,为等失主他在原地坚守2个多小时,随后又留下联系方式,直到深夜才与失主取得联系。
(失主专程来到三大队感谢王伟(右一))
为确保无误,他还约定与失主一同查看监控,才将财物归还。当听说他是高速交警的一名辅警,失主说,警察真的是什么时候都让人安心、让人信任。这是对他品德的最好褒奖。
在救助群众的路上,王伟总是不遗余力。2024年4月,他在巡逻中发现一位迷路老人在超车道行走,立即将老人带至安全区域,买来盒饭安抚,又多方联系找到村书记将其接回。
这些“小事”在他看来却是“大事”,“高速路上多待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作为小组里年龄最大的成员,王伟是团队的“老大哥”,与同事配合默契。“巡逻执勤叫着谁谁就去”,这种默契源于多年的并肩作战,更源于他对团队的责任感。
从军营到警营,变的是制服颜色,不变的是初心使命。王伟用坚守证明,辅警岗位虽平凡,却能通过不懈努力赋予其非凡价值。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辅警的职业追求,更是无数基层警务工作者的缩影——他们如同螺丝钉般扎根岗位,用行动诠释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