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POS机的中专生,要IPO了
发布时间:2025-08-04 20:41 浏览量:1
潮汕中专生,搅动港股IPO!
作者 | 余寒
来源 | 投资家(ID:touzijias)
“卖POS机”的中专生,要冲刺港股IPO了!
投资家网获悉,正值外卖平台深陷‘补贴大战’之际,隐身幕后的智能硬件巨头——上海商米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米科技”)已悄然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商米科技的IPO冲刺,让看似硝烟弥漫的BIoT(商业物联网)赛道陡然升温。
主角林喆的“草根逆袭”故事也随之成为焦点。与许多顶着名校光环的科技新贵不同,50岁的潮汕商人林喆演绎了一出更接地气的创业传奇。1975年出生的他,创业起点只是汕头鮀滨职业中学的一名普通中专生。
但正是这位中专生,却带领商米科技上演了一场“神级”翻盘:他硬是将商米科技做成了安卓POS机的全球霸主。灼识咨询数据显示,以2024年收入计,商米科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卓端BIoT解决方案提供商。商米的产品,早已深度嵌入大众生活:每天3亿人使用的刷脸支付,外卖小哥手中的“碰一碰”神器,背后都有商米的影子。
这并非商米科技首次冲刺资本市场。公司曾在2021年6月向上交所提交A股上市申请,但于2022年3月自愿撤回申请。如今,港股IPO大热,利好政策频出,商米科技再次递交招股书,林喆正带领商米科技发起二次上市冲锋!
一旦IPO成功,昔日潮汕中专生林喆,势必将缔造又一则惊动商界的草根科技暴富神话。
一
这一段港股IPO进程,将一个典型的草根逆袭故事推至台前。
1994年,年仅19岁的林喆从职业中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深造,而是直接踏上了创业之路。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父亲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位高材生。虽然父亲望子成龙,但林喆认为当时高中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相对落后,于是他果断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决定在汕头街头从销售电脑零件起步。
凭借潮汕商人特有的勤勉与机敏,林喆的电脑销售生意迅速做大。在1994年的汕头街头,这位19岁的年轻人将这门生意做成了上世纪90年代潮汕地区最大的电脑零售公司之一,月销售额超过了300万元。
但林喆很快便意识到电脑硬件零售的利润瓶颈,便将目光转向了当时被高价进口品牌垄断的POS机市场。
1996年,21岁的林喆创立广东川田科技,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性价比远超进口的国产POS机。物美价廉的产品迅速打开市场,但随之而来的是残酷的价格竞争红海。
面对行业同质化混战,“销售奇才”林喆又展现了他非同寻常的“破局”思维:不纠缠于价格消耗战,而是押注未来——转向开发基于安卓系统的POS机,并大胆进军海外市场。凭借这股“不跟风、走窄路”的劲头,硬是给日后商米科技的全球化踏出一条路来。
移动互联网大潮翻涌的2013年,林喆再次投身风口,在上海创立“我有外卖”(商米科技前身),目的是打造连接商户与消费者的外卖平台。初期发展顺利,吸引了深创投和顺为资本等投资机构的多轮投资。结果到了2014年末,美团与饿了么掀起史无前例的补贴大战,几块钱一份外卖成为常态,行业陷入烧钱比拼的泥潭。
商米科技也深陷其中,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
在这种局面下,林喆展现出作为创业老兵难得的冷静与决断。他深刻洞察到这种无休止的烧钱模式实属无底深渊,并迅速做出战略转型的决定:与其在C端消费者补贴红海中比拼声量、消耗资源,不如转向赋能平台生态中的关键节点——服务那些因订单激增而应接不暇的商家,解决其核心痛点。
商米科技则聚焦于后端,通过提供高效集接单、出单、营销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硬件解决方案,帮助商家提升效率,并在此过程中收获销售利润。
这一策略可以形象的称为:不做风口上盲目跟风的参与者,而要做整个生态系统高效运转的关键赋能者——为平台“送水”,为商家“供粮”。
果然,很快商米科技便赢得了资本的认可。2015年5月,美团(汉涛咨询)作为核心产业力量果断入股,投资机构也随之追加投资。
2016年,“我有外卖”正式更名为“商米科技”,并推出了专为外卖场景打造的智能移动终端SUNMI V1。这款集接单、打印、后厨联动于一体的“神器”,立刻成为万千商家的效率倍增器。正是这种基于真实市场需求的产品驱动战略,让一张中专毕业证的林喆,赢得了科技巨头的持续青睐。
二
商米科技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背后少不了巨头们的“搭把手”。
2019年,蚂蚁集团通过旗下云鑫创投投了商米科技,农银国际也在这时候成了股东。更关键的是,商米科技和支付宝达成了深度合作,推出了刷脸支付、“碰一碰”这些新功能,大大改变了用户日常的支付习惯,越来越多人尝到了便捷支付的甜头。
现在翻开商米科技的大客户名单,简直像看“明星榜”:小米、美团、盒马鲜生、西贝莜面村、古茗奶茶、收钱吧、好特卖、顺丰速运……都是常年合作的重要伙伴。
按灼识咨询的报告显示,商米科技的业务早就铺到了全球:全球前50大食品饮料巨头里,超过70%都用它的服务;在国内,餐饮百强品牌里超70%、连锁商店百强里超60%都是它的客户。到2024年底,产品和服务已经卖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说是商业物联网领域的“隐形冠军”一点不夸张。
很快,商米科技便成为全球最大的安卓系统商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能坐稳全球老大的位置,靠的是两点:一是市场覆盖够广,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它的身影;二是行业渗透够深,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用得多。
不过翻翻看商米科技近三年的业绩(2022-2024年),营收分别约34.04亿、30.71亿、34.56亿,数字看着不小,但藏着隐忧:2023年收入明显下滑,2024年虽然回升了,但增长率远比不上前几年动不动30%以上的高速增长。更核心的问题是“一条腿走路”——智能设备销售收入占比始终高达99%以上。
2022年3月,由于科创板监管机构对其商业模式及技术核心存疑等原因,公司主动撤回了科创板的上市申请。
虽然A股之路暂时遇挫,但林喆的上市雄心没减。凭着全球第一的市场份额,他正转战港股,想找一个更能理解和认可商米科技价值的资本市场。
三
2025年,港股IPO热得发烫,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的窗口正好打开,商米科技看准时机,又一次向港交所发起了冲击。
在A股市场,科创属性的审查卡得非常严格,大家对商米科技的科创属性到底值多少钱一直没个准谱。但港股不一样,这里的投资者来自全球,定价更看重市场规律,或许能够给商米科技一个更公道、甚至更高的估值。
拿到这张“国际入场券”,公司的国际名气和融资能力都能上一个台阶。
商米科技背后站着小米、美团、蚂蚁这三大巨头股东,这在港股是个加分项。港股投资者更懂这种“平台生态供应商”的价值——靠着巨头的网络效应做生意。
尽管如此,港股的大门也不是那么好进。这位藏在幕后的“POS机大王”面前,还有好几座大山要翻。
最头疼的是业务模式单一。2024年智能设备销售收入占比高达 99.5%,但这种高度依赖硬件的模式也暗藏风险。单一业务结构不仅增长空间受限,还易受技术迭代和成本波动冲击,与同行向软件服务、数据变现转型的趋势形成反差,导致其业务多元化进展缓慢。
盈利质量承压。2022-2024年,商米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28.1%、26.7%、28.9%,持续处于26%-29%区间。这一水平不仅低于A股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33%-35%),在港股科技股中也缺乏竞争力。这与其主要采用的 ODM/OEM 代工模式密切相关。尽管公司计划用募资来优化海外供应链,但成效尚待观察。
客户结构存在隐忧。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42.3%、28.8%、41.1%,波动明显。若合作巨头调整战略或增强议价能力,可能直接影响其订单量和利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务和盈利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商米科技仍维持高分红比例。这种在经营压力下的分红策略,难免引发市场对其资金分配合理性的疑问,投资者会关注此举是否影响上市后的持续投入能力。
林喆带着他一手做起来的全球“安卓POS之王”,想在港股把故事讲得更大、更长远,而这次港股IPO,既是想解开未来空间,也是对创始人本事和公司抗风险能力的大考。
商米科技到底能不能在港股站稳脚跟,还是会被重新估价?市场都在等着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