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夫妻结婚后无话可说?同城很多年轻人都开始学这种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06 21:18  浏览量:5

昨天晚上我刷视频,看到一个挺奇怪的现象。上海有一对夫妻,虽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但晚上各自打游戏、追剧,一句话都不说。他们其实已经结婚了,但感觉比室友还要陌生。网上把这种婚姻模式叫“干婚”。最近几年,这种风气从上海开始蔓延,很多地方都有人效仿。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方式确实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表姐在上海工作,她的朋友结婚三年了,但两人一直没住在一起,平时各自租房,只有周末才去对方家。他们说这样生活更轻松,钱可以分开花,事情也能自己做。前几天听新闻说,这种模式最早起源于江浙一带,之前有过“两头婚”,现在进一步升级成完全不过问彼此的生活。

大家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呢?主要原因还是工作压力太大。我有个同学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经常007加班,根本没时间照顾家庭。有一次他老婆凌晨两点还在改方案,两人聊两句就各自继续忙。像他这种情况,在职场中非常普遍,甚至周末都要随时待命,哪还有精力谈恋爱、经营婚姻?

除了工作压力,经济负担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堂哥刚相亲回来,女方家里要88万彩礼。他说现在房价这么贵,月薪一万多根本存不够首付。女生那边也不容易,我同事小王结婚后,公司差点让她转岗,理由是她可能要生孩子。双方都担心结婚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

网络上有人认为,这是社会低欲望的一种表现。现在的年轻人买东西都精打细算,连谈恋爱也变得省事,直接选择这种“干婚”模式。对他们来说,结婚证就是个法律证明,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去经营关系。就像合租房子一样,互不打扰,还能有个伴。

不只是上海,其他城市也有类似情况。我同学在杭州的表姐也是这样,夫妻俩工资各管各的,连孩子的姓氏都是抽签决定的。他们觉得这样公平,谁也不欠谁。听说广州、深圳也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主要是为了遗产继承方便,或者应付父母催婚。

以前结婚讲究举案齐眉,现在则是互相体谅,别给彼此添麻烦。有对夫妻还专门签了一份协议,规定每天交流不超过10句话,周末轮流做饭。听起来有点好笑,但对他们来说,这样的方式反而让关系更稳定。

有人担心长此以往感情会变淡,但更多人觉得能维持现状就已经很好了。我见过几对过着这种生活的夫妻,虽然见面不多,但也没闹过矛盾。也许现在的年轻人更实际,结婚不再追求轰轰烈烈,而是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相处方式。

前两天还有报道说,有些夫妻甚至把孩子也分开养,一个跟爸爸,一个跟妈妈,姓氏也可以自己选。这种模式说实在的,可能会越来越普遍。毕竟养孩子的成本太高了,双方都想保持一定的生活自由。

现在的95后、00后结婚的人本来就少,但选择这种模式的比例却在上升。他们觉得比起离婚,维持形式上的婚姻更划算。就算感情慢慢变淡了,至少不用走复杂的法律程序。反正大家都是成年人,各自活出自己的人生就好。

最近民政局的数据显示,选择这种婚姻模式的人越来越多。也许再过几年,传统婚姻方式真的会发生改变。现在连结婚登记都需要预约,说明愿意尝试新方式的年轻人真不少。“干婚”确实越来越常见,或许会成为未来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过得下去,那就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