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王屯传奇(四)大同风云经典美文诗词歌赋联翠篇二十六首好色谷
发布时间:2025-07-09 16:57 浏览量:3
第二十二回
急剿匪国昌驱兵
观音洞水淹官军
《观音洞夜吟》
月涌楼台钟梵遥,霞栖石隙瀑雷嚣。
叶随涧水浮杯渡,云抱山门倚杖敲。
古洞吞江潜地脉,苍崖裂雪泻天潮。
何须争向人间说,一瞬鱼龙化鹤桥。
注:诗中“月涌楼台”对应夜色中的建筑倒影,“瀑雷嚣”暗合瀑布轰鸣;“浮杯渡”既写落叶随波,又暗含佛渡之禅意;“古洞吞江”展现河道穿洞奇观,“苍崖裂雪”描摹瀑布奔涌之态。尾联以“鱼龙化鹤桥”作结,将自然造化与佛道意象交织,凸显观音洞天人合一的神秘意境。
泉水清幽,地辟千年,一溪山水奔入洞。
峰峦拥护,天仙倨所,满山桃李自成风。
瀑布晴飞山雨斜,
半岩古庙如斗篷。
琼花滟滟随雲起,
玉液溶溶滴露浆。
雄流峭壁庙门险,
鬼虎神工一道通。
王守备道:“以前水小时,我们出差缉凶拿叛都是从洞中穿行,如今正逢雨季,那水势泓大,莫说是人,就是水母也胆寒。”
罗知州吸吮着饱含水份的空气,沐浴着水雾的滋润,伴随着瀑布喷飞淺,如雨点般飘来,身心顿感清凉,神清气爽。他被这大瀑布迷住了。
喷沫激湍,
映射左右。
朝晖夕阴,
务锁溪谷。
盈育着这一片谷地,
灌木丛生,
芳草萋萋。
百花盛开,
水草丰茂。
两座樵桥横跨溪上,
点缀得这一溪山水自然成趣。心想:“这么好的景致那些武将们怎会欣赏,埋没了!埋没了!
要是生在贞丰城多好啊!可惜呀!可惜!要是生在大西门,哦、不、不、那就不叫大西门,叫大水门了。
不、不、这里本就离贞丰近,等我把这股土匪剿灭后,派人修路,我要在这里建几栋别墅,每天办完公事后来这里享受这大自然的風光,享受这不用空调的自然清新空气。
这地方真美啊!美不胜收。说尽黄河只为水,还是水占优势,世上无水景不全。知州下马仔细看处,
绿叶栖黄鸟,
白浪洗青山。
古庙封洞口,
渠水过山腰。
瀑声洞口落,
山影水中漂。
苍山含笑意,
碧水吐青波。
诗曰:
溪水绿如兰,
两岸草生青。
心中无限事,
皆付与山风。
注:诗作前两句以工笔描绘溪畔春色,后两句笔锋陡转,将胸中块垒悄然托付给山间清风。通过“绿如兰”的新奇比喻与“付与山风”的潇洒姿态,构建出物我两忘的禅意空间,在青草碧水的具象画卷中,暗藏天人合一的东方美学精髓。
(一)
山不太高而秀雅,
水不太深好沐浴。
有水有草堪歇马,
有洞有庙宿营场。
(二)
洞内景色合游赏,
庙廊恰似美营帐。
人畜堪饮ー溪水,
入洞清凉似夏宫。
(三)
山猪野驴随便捕,
鱼鳖虾蟹免网张。
山蔬野菜顺手采,
山药蘑菇四处刨。
(四)
两岸竹笋如珥笔,
岩崖木尔用篼撮。
山珍海味全具备,
更有洞府当营房。
洞内清凉无冬夏,
三军奉我如上皇。
美呀!真是一个安营扎寨的好地方。”
罗国昌看到这个山美水美的好地方,心想这么美好的宿营地到哪里去找得来,超美:
衡岳名高,怎比观音洞府惊天下。
牂牁天险,难敌观音洞水吼风雷。
罗国昌心里暗想,可惜我罗国昌才疏学浅,不能一赋,辜负了这美丽山川。
正思虑间,这时只听众军士呐一声喊,都不约而同的向那ー谷明亮的溪水奔去。
罗知州也正自感燥热难耐,鸭子见了水,岂有不扑腾。
于是下令:“众军下马,就地安营,埋锅造饭,准备明日登山。”
贞丰知州罗国昌,平日里耀武扬威,此番亲自带兵前往尾洒黑洋大箐剿匪。行军一日,确也劳累,于是下令:
大军今晚驻扎观音洞。
本该速速前行,哪晓得罗国昌一瞧这山水景致,登时就迈不动腿了。
飞瀑如银链垂挂,
水雾氤氲若仙境。
洞内曲径通幽处,
石壁上天然雕饰。
纹路似含禅意诗章。
罗国昌看得目不暇接,口中啧啧称奇,当下便下令全军于此驻扎。
他闲庭信步,穿梭于洞中各处,每遇奇景,必吟诗几句,好似全然忘了剿匪这等正事,只沉浸在这美景之中,真真是乐不思蜀也!
两日下来,罗国昌越发肆意,竟带着亲随来到观音洞门口的瀑布潭边。
他全然不顾身份体面,褪去衣衫,堂而皇之地入水洗澡。
手下千余人马见主将如此,也纷纷效仿,一时间,潭边满是赤条条的士兵,嬉笑打闹,搅得那原本清幽的潭水浑浊不堪。
这般孟浪之举,恰被洞中修行的观音菩萨察觉。
菩萨本在静修,忽感洞外喧嚣嘈杂,心中不悦,遂掐指一算,知晓是这群凡人在此处放肆行径。
菩萨悄无声息地隐在洞侧,定睛一看,只见罗国昌等人毫无忌惮,那模样粗俗不堪,直看得菩萨柳眉倒竖,暗暗咬牙:“这帮孽畜,竟敢在此秽乱仙窟,亵渎神灵,实在该罚!”
可菩萨秉持慈悲,并未即刻降罪,只冷眼旁观,想瞧他们何时能收敛。
谁料,这几日罗国昌等人不仅没收敛,还变本加厉,每日在潭中澡浴嬉戏,搅得周边鸟兽惊散,花草凋零。
观音菩萨见此,心中怒火再难遏制,暗自发誓定要让这群狂徒付出代价。
也是何该他们倒霉,连日来阴雨绵绵,山中溪流暴涨,河水湍急。
苗人本就对清军积怨已久,暗中察知清军这般肆意妄为,又见上天似有惩戒之意。
苗王新增一计,这次不光是要推石砸他,还要利用水淹他。
于是趁着夜色,苗人们悄悄潜入观音洞上游山林,寻到清军驻扎地附近的水道关键处,依着地势,挖渠引流,将上游汹涌的河水一点点引入河中,将上游河道堵死储水,专等清军入洞后或放水淹没清军营地。
起初,清军还浑然不觉,只当是夜雨连绵。待到晨起,营地外已是一片汪洋。
罗国昌慌了神,匆忙召集人马,准备逃跑。谁知恰在这时,那洪水如猛兽般席卷而来,瞬间冲垮帐篷,卷走辎重。士兵们在洪流中挣扎呼救,却敌不过滔天浊浪。
罗国昌此刻悔之晚矣,曾经的威风荡然无存,只能在洪水中随波沉浮。
苗人们站在高处,冷眼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畅快。
那滔滔洪水,仿若观音菩萨借自然之力降下的惩处,将这股祸乱之徒涤荡干净。
自此,尾洒黑洋大箐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是那观音洞前的潭水,似乎仍留着清军当年的罪证,潺潺流淌,诉说着这段因果报应的故事。
后面赶来的官军还不知道昨天他们先头部队已经领了合饭。他们在后面奔波了一天,各自一身臭汗,大家一齐拥到路穿洞低下出口处河里尽情沐浴和享受这天然的大浴场。
后面那个守备亦脱个精光,扑通一声跳下水里去,喊道:“美呀!美呀!
随口吟道:(一)
路穿洞里深解舞,
淋浴洗得真均匀。
蜂狂蝶阵乱纷纷,
一身臭汗随水遁。
(二)
一洞清泉洗风尘,
一丝半缕都不挂。
放任他淋漓尽致,
胴体休笑无遮掩。
(三)
好山好水实难遇,
只落得一身清爽。
晚风送我上青云,
(他哪料到,欢喜不知愁来到,这弱水要送他上西天。)
欢喜哪管肚儿饿。
四
舒服管他河水深,
只要洗得舒心,
管他河水有多深? ”
守备和众兵一丝不挂,在路穿洞底下洗得淋漓尽致,乐得手舞脚蹈,在水里吟诗作赋,连歌带舞。
这等乱象王守备有点着急了,他内心在想:“这要是有土匪来攻咋办?”
可是他喊也喊不住,众军士一个个像下饺子,顷刻间全下完了。
洗完后,一个个舒心极了。都道:“我们守备知冷知热,会选宿营地,比给他们讨个老婆还舒服。”
只这王守备却暗中叫得苦,心想:“他这知州是怎么搞的,把这么多人马带进这地形复杂的深山老林,深沟峡谷,这犯了兵家大忌。
可他是知州我有啥办法?瞎子婆娘被狗干,凭天所断了。”
浴后轻松,困倦袭来,众军士深感劳累,吃完饭后,各自呼呼大睡,甚至连哨兵都睡着了,一个个睡得酣香不题。
夜半三更雷庭万均,
火闪扯得树欲翻根。
势欲拨山急雨奔流倒百川,
洪水忽来双涧合,
高岩晃动万峰摇。
响雷惊梦军难睡,
田园荆棘水漫浸。
众军睡梦中忽听人喊马嘶,万马奔腾,山洪暴发,睁眼一看:几大抱粗的水从观音洞里涌出。但见那水势,凭空冲出几百丈远,像喷射一般,
洪水与龙争出洞,
不减当年蛇蛙灾。
整个山谷顿时成了汪洋一片。怎见得,
恶浪如龙涌,
浑波万迭倾。
乾坤昏荡荡,
日月暗沉沉。
一阵波翻如虎吼,
突然山洞似龙吟。
万涛怒吼添义气,
倒海翻江乱伤人。
当夜苗王和国师坐在观音山顶看着这一幕,相视一笑,
观音洞前深结营,
知州缘何能知兵。
大雨滂沱洞水涌,
睡以待毙似痴人。
国师吟道:“安寝梦乡与世隔,
图谋妙绝有谁知。
未曾用兵先一笑,
观音洞顶看船翻。”
州官难归故里,
兵勇怎得还乡。
尸骸漂荡入盘江,
妻皃枉在家中盼望。
观音洞主楊登高站在山顶看得分明,
不因知州来征巢,
苗王怎会露智谋。
一千官军成鱼鳖,
一谷帐篷入汪洋。
人亡马死怎回家?
可怜州官充战将。
野水浮尸乱如麻,
不知利害枉送终。”
小兔无知,敢入深山寻虎豹。
庞龙未遇,永留渊底伴鱼虾。
可怜一仟多人顿成鱼鳖,随波逐浪被卷入路穿洞,出路穿洞不远,又进入大碑洞,大碑洞出来时,早已头破肢缺,尸骨不全,东门海子漂满百条魚。
水势退去,悬挂在岩上的人,人们给他取名叫‘岩鱼’,在东门海子里漂着的叫百条魚。
后来人们将这里叫作好色谷。
后人有《观音洞叹》为证
月染苔痕浸石龛,
罗公至此驻旌幢。
千军竞逐云霞影,
一水空留鼓角踪。
洞里烟霞吞碧血,
崖前雷鼓化霜锋。
至今峭壁嶙峋处,
犹有残星照骨淙。
注:诗以“月染苔痕”暗喻贪恋美景之祸,“千军竞逐”再现清军盲目追击之态。“洞里烟霞吞碧血”既描摹自然吞噬生命的残酷,又暗含对贪婪者的道德审判。末句“残星照骨淙”以冷寂意象收束,瀑声如泣,白骨映寒光,形成震撼的历史回响。
第二日晨只剩得二、三佰残兵败将,衣不不敝体,落荒而逃,向城里奔去。
一个个惶惶如惊弓之鸟,急急如丧家之犬,刚出谷地。正在慌忙逃难之间,忽然前面尘土飞扬。
先头几个兵以为是城里官军出来接应,正待松口气时,突然前面有人大喊,“不好!他们不是官军。”
众军正待往回逃命时,哪知身后一员虎将已杀到,两面受敌,二、三百败兵顿时如泥菩萨见水,垮了,哪还有什么战斗力,只好乖乖缴械投降。
这一战,苗王不废一兵一卒,不但夺取了贞丰城,还灭了贞丰州城全部官兵,国师道:“好呀!真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弟兄们掌得胜鼓回营。”
陶大将军道:“
探路官军方丧胆,
征剿官军又丢魂。
该是我王宏福也!”
楊豋高赞道:“我王德才兼备,我早就领略过,
六韬三略本来精,
胸中自藏百万兵。
才能堪称诸葛亮,
略施小计鬼神惊。
苗王谦道:“些小胜利何足挂齿。”
话说:贞丰知州罗国昌亲自带兵征剿土寇,谁知其贪恋景色,至使全军覆没于观言洞前,本人也命丧乱军之中。
贞丰州城被义军攻破洗窃ー空。有那些逃得性命的官吏,逃到兴义府,报告知府,都道:“贞丰贼众势大,我等死战得脱,前来报信。”
一个个又是诿罪咵功,全不提被水淹大军一事。
兴义知府叶云联闻报大惊!知府问道:“贼众占领州城没有?”
都道:“没有占领,只是把州城撸掠一空,贼众当時就已退去。”
知府道:“还好,还好,幸好城还在。”
于是一面饬者相都师杨树森带兵收复贞丰城,维护贞丰城秩序。一面准备调兵进剿,一面上报省府,请求省府派兵助剿。
大同国都桃花山,第二日,岩小五将军愤愤质问道:“我王,我们既得手攻下贞丰城,又为什么不占领贞丰城呢?”
苗王道:“我们准备不足,力量不够,时机不成熟时,不能占领州城。你知道吗?州城是一个明显的目标,一旦占领,官府就会马上调集各州兵马前来围剿,所以在我军弱小之时还不宜占领。”
岩小五将军听后:“哦、哦连声,不敢造次。”
却说:者相都师杨树森得令,星夜驰往贞丰。贞丰已是人去城空,府库,钱粮全被贼匪该分的分,该带去的带去。
杨九复城后,一面申报死难烈士,清点受伤军民。一面整顿军事防务,一面征调钱粮。
知州无策可平戌,
坐使贼匪登高峰。
一千团兵化作鳖,
梦回惊冷泪湿襟。”
幸好关键还得楊九撑倒。
楊九到后调驳粮草,稳定秩序,一切搞得像模像样,安排得井井有条,没几天功夫,贞丰又恢复得如战前一样。
苗王道:“这杨九不但治军有方,而且行政也有度,又聪明好学。现在一般的行政文书,来往信函,简单的文房事务均能写得像模像样,不知者还以为他是一个科班出生的文案先生呢,很是个人才。
他在白旗军治理者相期间,跟谋士孔厚基学了十多年书法,特别是他乘着酒兴写在者相悬崖上的那虎字煞有神韵,颇有大家风范。当年要是他不叛投官军,义军一时半会恐难失败。”
国师道:“他投靠官军后,给义军造成重大损害。他深懂义军战法,还有那个谋士孔厚基,人称小诸葛,此二人不除,比当初的马忠违害还更大。”
后人有诗《叹杨树森》
黔山育俊才,寒门砺刃开。
义旗贞丰举,者相震边塞。
一朝易冠冕,千骑化尘埃。
堪嗟马忠事,此恨更徘徊。
注:诗作通过“寒门砺刃”与“易冠冕”的强烈对比,展现杨森从寒门英杰到叛降清军的巨变。“千骑化尘埃”暗喻其叛变导致义军溃散,末句以“马忠”类比,既呼应史实又深化其背义形象,尾联“更徘徊”三字如暮鼓晨钟,道尽历史长河中变节者留下的无尽唏嘘。
欲知楊树森接管贞丰州城后是何结局?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