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朝代最大的“窝里斗”事件?肠子都悔青了!

发布时间:2025-07-09 18:17  浏览量:4

各位看官朋友们,今天我要跟朋友聊的是西晋的“八王之乱”。这事儿说出来你都不信:一群姓司马的王爷,为了抢个皇位,自家兄弟杀得昏天黑地,整整打了十六年!本来好好一个大一统王朝,经他们这么一折腾,直接从“盛世”跌成“乱世”,最后连江山都给胡人占了。说真的,翻开这段历史,真得给这帮司马家的王爷颁个“败家子天花板”奖状。

一、好好的牌,怎么就被“傻皇帝”和“毒皇后”打烂了?

要聊八王之乱,得先从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说起。这老爷子还算靠谱,篡了曹魏的江山后,一口气灭了东吴,结束了三国乱世,建立了西晋。他在位时搞“太康之治”,老百姓总算能吃上饱饭,洛阳城里车水马龙,看着挺像回事儿。

可司马炎犯了俩致命错误:

一是封了一堆“同姓王”。他觉得曹魏之所以被篡,就是因为没给自家人权力,于是把二十七个司马家的子弟封成王,让他们手握兵权,镇守各地。比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手里都有几万精兵,简直就是一个个“土皇帝”。

二是选了个“傻儿子”当继承人。这儿子叫司马衷,就是那个“何不食肉糜”的主儿——老百姓没饭吃,他居然问“为啥不吃肉粥”。大臣们都劝司马炎换个继承人,可他架不住皇后杨艳哭哭啼啼,最后还是把皇位传给了这个傻子。

司马炎一死,麻烦就来了。傻皇帝司马衷啥也不懂,朝政全落到了外戚手里——先是他姥姥家的杨骏(杨太后的爹)专权,这家伙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连司马家的王爷都不放在眼里。

这时候,一个女人跳了出来,她就是皇后贾南风。这女人长得丑,但心眼比蜂窝还多,而且狠得冒泡。她瞅着杨骏专权,心里不爽,偷偷派人和在外地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联系,说:“杨骏要谋反,你们快来洛阳救驾!”

司马玮是个愣头青,一听说有仗打,立马带了三万兵杀进洛阳。贾南风趁机让傻皇帝下旨,说杨骏谋反,结果杨骏被乱刀砍死,杨家满门抄斩,连杨太后都被活活饿死在金墉城。这还不算完,贾南风转头就给司马玮扣了个“擅杀大臣”的帽子,把他也砍了。

短短三个月,两个王爷、一个外戚集团就这么没了。贾南风这下得意了,自己把持朝政,把傻皇帝当成了盖章机器。可她忘了,司马家的王爷们都盯着洛阳呢——你一个女人都能弄权,我们这些姓司马的凭啥不能?

二、王爷们“轮流坐庄”:杀到最后,连亲爹都不认了

贾南风掌权八年,倒也没出大乱子,可她干了件更蠢的事——杀了太子司马遹。这太子不是她亲生的,她怕太子长大后收拾自己,就诬陷太子谋反,把他废了,后来又派人把太子活活打死。

这下彻底捅了马蜂窝。太子是国家的根,你一个皇后说杀就杀,司马家的王爷们终于找到借口了。第一个跳出来的是赵王司马伦,这老头是司马懿的儿子,辈分高,平时看着老实巴交,其实一肚子坏水。他撺掇禁军将领说:“贾南风杀太子,天理不容,咱们杀进去,拥立赵王当皇帝,保你们升官发财!”

公元300年,司马伦带着禁军杀进皇宫,贾南风正对着镜子描眉,见他闯进来,尖叫道:“你个老东西想干嘛?”司马伦冷笑:“皇后杀太子,陛下让我来废了你!”贾南风被扔进金墉城,后来被灌了毒酒,死前还骂:“我不该杀太子,更不该引王爷们进京!”

可司马伦比贾南风还贪。他直接把傻皇帝司马衷软禁起来,自己称帝了。这一下,其他王爷炸锅了:“都是姓司马的,凭啥你当皇帝?”

于是,一场更大的混战开始了,简直就是“王爷版吃鸡大赛”:

齐王司马冏(司马炎的侄子)第一个不服,从许昌起兵,喊着“诛杀逆贼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也跟着响应,三路大军十几万人杀向洛阳。司马伦的军队不堪一击,打了俩月就败了,最后被赐死,死前还嘟囔:“我不该当皇帝啊!”

司马冏打进洛阳后,把傻皇帝扶回来,自己当“大司马”,把持朝政。可这家伙天天喝酒作乐,府里养了上万姬妾,老百姓骂他“比贾南风还贪”。河间王司马颙一看机会来了,联合长沙王司马乂(司马衷的弟弟)杀进洛阳,司马冏被活捉,当众腰斩,惨叫声传遍全城。

司马乂掌权后,成都王司马颖不乐意了——他觉得自己功劳大,凭啥让司马乂占了便宜?于是和司马颙联手,又带着大军围攻洛阳。这一仗打了半年,洛阳城里粮食都吃光了,老百姓只能挖野菜、吃树皮,连宫殿的柱子都被拆了当柴烧。最后司马乂被东海王司马越出卖,被活活烧死在金墉城,死的时候才28岁。

司马颖这下得意了,把傻皇帝接到自己的封地邺城,自封“皇太弟”,等于把皇位预定了。可他比前面几个更蠢,纵容士兵在邺城烧杀抢掠,还把劝谏他的大臣全杀了。东海王司马越看不下去,带着十万兵想把傻皇帝抢回来,结果被司马颖打得大败,自己跑回了封地。

司马越不服气,又联合幽州刺史王浚,王浚更狠,直接招了鲜卑、乌桓的骑兵来帮忙。这些胡人骑兵冲进邺城,见人就杀,光汉人女子就抢了三万多,晚上奸淫,白天当奴隶卖。司马颖吓得带着傻皇帝跑回洛阳,结果被河间王司马颙的手下张方抓住。张方是个屠夫出身,把洛阳皇宫抢了个精光,还逼着傻皇帝迁都长安。

最后轮到东海王司马越发力了。他从山东一路杀到长安,把司马颙打得落花流水,司马颖、司马颙先后被赐死。公元307年,司马越把傻皇帝带回洛阳,没过多久,傻皇帝就“突然死亡”(据说是被司马越毒死的)。司马越立了司马炽当皇帝(晋怀帝),自己当太傅,总算把权力攥在了手里。

十六年混战,就这么结束了。可回头看看,八个王爷(其实不止八个,史书重点提了八个)死了七个,只剩下司马越一个。洛阳、长安被烧得稀巴烂,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好好的西晋,就这么被他们折腾成了一副空架子。

三、乱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你都不敢信

八王之乱的“乱”,不是简单的打仗,而是把整个国家的根基都给刨了。

1. 人口锐减,千里无人烟

《晋书》里说,西晋初期全国有2400多万人,到八王之乱结束,只剩下不到1200万。洛阳周围最惨,“自永熙以来,十余年中,关中、河洛膏腴之地,白骨盈野,千里无鸡鸣”。有个叫王隐的史官路过荥阳,看到路边的尸体堆得像小山,忍不住哭着说:“太康年间这里还是良田,现在怎么成了地狱?”

2. 军队成了“土匪”,比胡人还狠

王爷们为了打胜仗,根本不管军纪。成都王司马颖的军队打进洛阳时,士兵冲进百姓家,抢粮食、抢女人,连老太太的银镯子都不放过。张方逼傻皇帝迁都长安时,把洛阳皇宫里的铜钟、玉磬全砸了熔成铜钱,还纵兵火烧宫殿,洛阳城从“帝都”变成了“废墟”,300年的繁华一夜归零。

最恶心的是,他们还引胡人当“雇佣军”。王浚招的鲜卑骑兵,在邺城杀了三万多人,临走时把抢来的汉人女子扔到易水里淹死,“易水为之不流”。这些胡人本来就对中原虎视眈眈,这下可好,直接摸清了西晋的底细——原来这么弱!后来“五胡乱华”,根源就在这儿。

3. 老百姓活不下去,只能“人吃人”

战争打了十六年,农田没人种,水利全荒废。公元304年,并州(今山西)大旱,“米一石值万钱”(一石米要一万文钱,相当于一个百姓十年的收入),老百姓只能挖草根、吃观音土,最后实在没东西吃,就开始“人吃人”。

《资治通鉴》里记载,有个叫李特的氐族人,路过关中时,看到路边有个老太太在哭,旁边扔着个婴儿的骨头。老太太说:“我儿子昨天饿疯了,把孙子煮了吃,今天他也被别人吃了……”李特看得直哭,后来他就带着流民起义了——这就是后来成汉政权的开端。

4. 文化人要么死,要么逃

以前洛阳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左思写《三都赋》能让“洛阳纸贵”,陆机、陆云兄弟的文章传遍天下。可八王之乱中,这些文人成了“牺牲品”。陆机因为投靠了成都王司马颖,后来司马颖兵败,陆机被诬陷谋反,和弟弟陆云一起被砍头,临刑前陆机叹道:“再也听不到华亭的鹤鸣了!”

剩下的文人要么逃到南方(比如王导、谢安的祖先),要么躲进深山老林。洛阳太学里的书被烧了一半,石碑被士兵当成磨刀石,百年文化积累,几乎毁于一旦。

四、为啥司马家的人这么能内斗?骨子里的“基因”在作祟

说起来,司马家的内斗,不是从八王之乱开始的,而是从老祖宗司马懿那儿就带出来的“遗传病”。司马懿靠“高平陵之变”篡权,杀了曹爽满门;他儿子司马师废了魏帝曹芳,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炎更是篡了曹魏的江山。

一家子靠阴谋诡计、刀光剑影上位,后代能学好吗?这些王爷从小就看着父辈怎么夺权、怎么杀人,心里早就埋下了“权力至上”的种子。他们眼里根本没有“国家”“百姓”,只有“皇位”“兵权”。

就拿成都王司马颖来说,他爹是司马炎,按理说身份尊贵,可他为了抢权,能纵容胡人骑兵屠杀汉人;河间王司马颙,为了打败对手,能让自己的手下张方在洛阳烧杀抢掠,根本不管百姓死活。

还有那个东海王司马越,虽然最后赢了,可他掌权后,眼里只有排除异己,根本没想过怎么收拾烂摊子。匈奴人刘渊起兵反晋时,有人劝他出兵讨伐,他居然说:“先把朝廷里不听话的大臣杀了再说!”结果刘渊的军队一路南下,直接把洛阳给围了。

五、最讽刺的是:赢了的人,最后也没好下场

八王之乱的最后赢家是东海王司马越,可他的结局比谁都惨。

公元311年,匈奴人刘聪的军队攻破洛阳(永嘉之乱),晋怀帝被活捉,汉人百姓被屠杀三万多。司马越当时正带着大军在项城(今河南沈丘),听到洛阳被攻破的消息,一口气没上来,吓死了。他的手下秘不发丧,想把他的尸体运回东海国安葬,结果被石勒的军队追上,十几万晋军全军覆没。

石勒是羯族人,以前被司马家的人当成奴隶,现在看到司马越的棺材,气得亲自上前踹了几脚,说:“就是你这个老东西,把中原搞得这么乱!”最后,司马越的尸体被一把火烧了,连个全尸都没留下。

八个王爷斗了十六年,杀得血流成河,最后谁也没捞着好处。西晋的半壁江山落入胡人之手,剩下的司马家子弟跑到江南,建立了东晋,可偏安一隅,再也回不去中原了。

结语:

八王之乱,说白了就是一场“权力的游戏”,但代价太大,它是整个国家的崩塌。有个历史学家说得好:“三国乱世,英雄们好歹是为了统一天下而战;八王之乱,纯粹是为了私人权力而杀,既无大义,也无底线。”现在回头看,洛阳城的废墟早就长了草,司马家的子孙也散了天涯。你说,要是司马炎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的子孙把西晋折腾成这样,会不会气得从坟里爬出来?

最后说句实在话,读八王之乱这段历史,越读越憋屈。好好的一个王朝,就这么被一群败家子毁了,真应了那句老话:“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你觉得,要是司马炎当初换个继承人,西晋会不会是另一番景象?

参考资料:

1. 《晋书》

2. 《资治通鉴·晋纪》

3. 《魏晋南北朝史》

4. 《西晋八王之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