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到75岁这十年,富养自己最好的活法是,严格遵循“五五定律”
发布时间:2025-07-10 00:35 浏览量:6
通常来说我们会觉得65岁到75这个年龄段,是一个“静待死亡”的年纪。
但实际上,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学会怎么生活,会让老年阶段如同夕阳一样华丽、璀璨。
只要你严格遵循“五五定律”,就可以享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届时将没有任何事能够左右你的心情。
我曾在高晓攀(相声演员)的小品中看到一个这样的桥段。
敬老院的负责人每天都会把表调慢,他说:“老年人就不应该有时间观念,如果你让他们觉得时间在流逝,那得是多大的心理压力?”
但其实小品中所有的老年人都知道敬老院每天都让人调表,只是他们没说而已。
这就给了我启发,人到老年,经历的够多,也看透了太多的东西,也会有很多放不下甚至抱憾终身的事情。
如果想让自己过得开心,就要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五分糊涂,五分清醒”。
比如在时间观念旁保持糊涂,但在自己的健康上要保持清醒;
对家庭矛盾要保持糊涂,对家庭危机要保持清醒;对攒钱保持糊涂,对花钱保持清醒等等。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概括,到底什么事情保持糊涂,什么事情保持清醒?
很简单,对让自己不开心的小事、往事保持糊涂,对和自己有关大事、眼前的事保持清醒。
人本来可能就是趋利避害的,老年就更是如此。
学会在该认真的事情上清醒,在耗费心力的事情上糊涂,保持心情始终都是松弛的状态,有利于让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就像电影《出走的决心》主人公说的一样:家里的事情让我压力很大,那我就出去玩,做我想做的事情。
老年人最需要把握住的东西就是钱,要清楚自己已经过了能赚钱的岁数了,更过了必须得为家庭付出金钱的岁数了。
如果到了那时候还要把自己的养老金、救命钱拿出去给儿女,那就对老年人太残忍了。
更何况儿女,甚至孙子辈的孩子们都已经到了能自力更生的年纪,老年人就更要“自私”一点。
那我提倡的是让老年人什么都不做吗?
不是的,不同家庭对老年人也有要求,也有属于他们的责任,只是有区别而已。
老年人要在行动上保持适当的付出,在金钱上保持尽量的自爱。
家庭有危机了,全家人都在忙里忙外地凑钱,让老年人完全不出钱肯定不现实。
可以出,但要想到自己、要节制,不要把自己的老年生活全都搭进去。
这份“节制”,也是“五分付出,五分自爱”的一种表现方式。同样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付出和自爱的边界。
年轻的时候,你不想做的事情,但为了家庭为了责任你不得不做。老年就可以不用如此了,你不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做。
尤其是金钱方面,一定要学会用在自己身上,拿去享受生活。
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花不完也会留给孩子们,所以就放肆地花,就当犒劳自己一生的努力,不能白白吃这么多年的苦。
而且花钱满足自己所带来的愉悦感,能让人忘记很多烦恼。
我之前有这样的想法——你说我们这一代人,等到老年的时候,也会完全跟不上时代发展和观念更替吗?
就像现在的老年人,你让他们用智能手机、接受网红玩偶“拉布布”为什么会火,难度颇高。
这里的疑问就在于,到底是老年人在年轻时知识普及不到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跟不上?
还是他们年纪大脑袋不够用,还是时代发展真的淘汰老人?
以现在科学发展的速度,等到我们老年的时候一定更“离谱”,我们能跟上节奏吗?
以现在年轻人观念的改变,比如“丁克”、比如“独身主义”、比如“消费观念”,以后的我们是不是会在越来越革新的各种观念里,成为守旧派?
那我的结论就出来了,我们总思考老年的自己要怎么过得“爽”,就是要学会“五分坚守过去,五分拥抱未来”。
现在我们身边也有这种人,比如穿着时髦的大爷、爱打游戏的老太,那种生命力真的很感染人,所以出现一位就会火一位。
如果我们也想在老年、晚年过得足够开心,就要去接触新事物,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老爱好、老观念。
因为老年人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传承。
再说简单点,老的东西就是铁轨,意味着责任;新的东西就是沿途的风景,拿来取悦自己。
学会对所有事情都“一半一半”的“五五定律”,如同在刀锋之上翩翩起舞,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挺好!
-The End -
作者-思婷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