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召开 “数字友好城市”蓝图加速落地

发布时间:2025-07-10 19:18  浏览量:2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综合载体。7月2日—5日,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在北京举办。据悉,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经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数据局、新华通讯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本届大会以“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为主题,吸引了全球50多个国家及重要国际组织的300余位国际嘉宾、上千名嘉宾参会。

从人工智能在医疗、金融等行业的创新应用,到区块链技术助力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的变革,再到“5G+物联网”带来的智慧生活新体验,环球网记者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感受着数字技术如何激发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带来更多活力。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

探索数字经济无限可能

左手一推,就能选中并打开界面;右手可以在空中捏起一件件零部件进行“操作”……在“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体验区”,中科云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一款名为“MR+AI眼镜智能体”设备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借助MR(混合现实)和AI(人工智能)技术,以手势和语音等自然互动方式,观众可以对真实空间中通过三维全息透镜技术呈现的虚拟内容进行“操作”。

环球网记者在“数字经济国际交流合作体验区”体验MR(混合现实)设备

中科云创工作人员向环球网记者介绍,作为工业元宇宙的新型技术方式,“MR+AI眼镜智能体”可以为高端装备、能源电力、航空航天、民用爆破、化工应急和职业院校等领域提供“数字化体验营销”和“数字化实操培训”两大解决方案,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助力制造业企业实现降本增收。这是数字技术为城市和生活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当数字技术遇见生活美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卡萨帝的交互体验区,指尖轻触冰箱智能面板,养鲜舱的科技奥秘悄然呈现;一旁的咖啡机缓缓研磨豆粒,观众亲手体验咖啡制作,解锁家居科技的多元可能。

据介绍,数字经济产业国际交流合作体验区,作为大会重要配套活动,已经成为展示创新成果、促进交流合作、推动市场开发与拓展重要平台。本次体验区参与企业共有50余家,聚焦数字金融、网络安全、数字医疗、信创等领域。

城市因人而兴,技术要为人所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首发首秀”活动聚焦新技术研发成果、新产品迭代升级及场景化应用解决方案,通过首发推介的形式,全景式展现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实践。

在产品发布区,奇安信正式发布奇安云镜SASE(Secure Access Service Edge)即“安全访问服务边缘”,它不是传统安全工具的叠加,而是一套将网络连接、数据安全、合规管控与终端安全深度融合的智能系统。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安全建设将加速从产品思维转向平台思维,加速让安全回归本质——真正有效防护而非复杂堆砌,助力企业加速拥抱混合云的数字办公新时代。

北京加快建设数字友好城市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记者在大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加快建设数字友好城市,人工智能街区、元宇宙数字体验综合体精彩亮相,脑机接口、量子信息实现突破,京津冀蒙算力廊道建设、国际大数据交易加快推进,为全球提供了数字友好城市建设的中国智慧、北京方案。

北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家数据要素综合实验区,提出了“一区三中心”的发展目标,持续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新模式、新路径,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十四五”期间,北京数字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北京市民热线“12345”助力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超97%。

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1+3”政策体系指引下,北京深化金融公共数据专区运营,为70多万家市场主体提供数据服务超四亿次,有力支撑了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倡议全球共建数字友好城市

城市作为技术变革与政策创新核心载体,正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协作的关键力量。本届大会举行了“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成立仪式。联盟聚焦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跨境数据治理、人工智能伦理、智慧城市应用等关键议题,深化城市集群协同发展、产业生态共建、数字治理创新等实践。

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之一的数字友好城市建设全球对话上,《全球数字友好倡议》(草案)(简称《倡议》)发布。

《倡议》围绕数字治理、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安全保障等十大维度,提出构建包容性数字发展范式,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地。

其中提到,共建数字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尊重各国数字发展需求和数字发展道路选择,提升全球数字治理全面性和多样性,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积极响应全球文明倡议,促进各国数字文明发展,关注发展中国家数字发展难题,坚持对话协商、交流互鉴,倡导安危与共,凝聚全球共识,构建美好数字世界。

《倡议》提出,遵循以人为本的数字发展宗旨。倡议建立“技术向善、人本回归”的数字服务生态。从根本上尊重城市中的居住者、工作者、创业者,关注老人、弱势群体、女性和儿童,缩减数字鸿沟,推动数字发展可感、可知、可及。完善数字服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网络,倡导包容性设计,实现全民共享数字化福祉。

《倡议》提出,推动技术多元与包容性创新。践行数字友好的城市发展理念。在深化数字绿色转型与能源变革方面,《倡议》提出,共同推动能源数字化转型,建设绿色未来。以数智技术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赋能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间绿色技术协同。发展低碳数据中心与节能算法,优化数据中心能效、推广绿色算力,推动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推广可再生能源驱动数字化,发展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