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六月十五,提醒:1不怒、2不洗、3不熬、4不动,别忘告诉家人

发布时间:2025-07-09 09:24  浏览量:2

导读:今日六月十五,提醒:1不争、2不睡、3不坐、4不吃,别忘告诉家人!

眼下已是阳历七月,夏至刚过不久,小暑就紧随而来。老话讲“暑气逼人”,意思是这时候热浪悄然升腾,小暑的到来,也拉开了夏天“蒸烤模式”的序幕。

2025年7月9日正值农历六月十五,不仅是“望日”,也是“半年节”。恰逢小暑过后,田间地头格外忙碌,农人们追肥除草、插秧灌水,每个环节都争分夺秒,正是“农事火烧眉毛”。

小暑虽不及大暑那般炽热,却也预示着即将入伏。今年三伏从7月20日持续到8月18日,共计30天,正所谓“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气温会一波比一波高。

这段时间日照长、雷雨频,白昼虽然略短,但热力不减。热气积蓄于地,像是一步步铺垫,即将迎来真正的酷夏高峰。

七月九日,正值农历六月十五,也就是“望日”。古人说“日在东,月在西”,意思是当天傍晚太阳西沉时,满月正从东方升起,天地之间,日月遥遥相对,构成典型的望月景象。

所谓“望”,其实就是满月的代称。这一天,月亮在地球的正对面,整圆的月面被太阳照亮。夜晚抬头看天,月亮皎洁明亮,圆润如盘,清辉洒满大地,颇有“光满中庭”的意境。

从朔到望,月亮经历了由暗转明的过程。俗语讲“一月一圆”,说的正是朔望交替的节律。每月农历十五前后,便是这轮圆月最美的时刻,也是古人赏月、咏月的重要节点。

望日也是天文上的一个周期点,和初一的“朔”相对。月亮绕地一圈约29.5天,从新月到满月再回到新月,循环往复,古人借此感叹“盈虚有数”,自然有序。

7月9日是农历六月十五,这天不仅是“望日”,也是传统中的“半年节”。这一天恰好是一年之中间,民间常说“年行过半”,不少地方都有庆祝活动,既是对上半年辛劳的慰藉,也寄托对下半年丰收的期盼。

在闽南、台湾等地,家家户户会做“半年圆”,红白相间、软糯香甜,有说法称“吃了半年圆长一岁”,圆子摆成山形,用来祭祖,再全家围坐分享,寓意团圆平安,愿岁月顺遂。

而在北方,不少人会擀饺子、蒸馒头,用新麦粉做出各种面食,图的是个“尝新”的意思,也表达“麦熟忙罢歇口气,盼秋再得好光景”的心愿。

因此,今日是农历六月十五“望日”,也正好赶上民间常说的“半年节”,又正处在小暑节气里。无论多忙多闲,记得提醒家人:1不争、2不睡、3不坐、4不吃,老一辈留下的规矩,不妨听听看,,是否有几分道理!

农历六月十五是望日,圆月高悬,象征着圆满与和合。古人讲究“月满人和”,认为这天更应和气相处,不争不怒,不扰亲情。有句俗语说,“家和万事兴”,正是对望日人际相处的一种劝诫。

再加上小暑已至,天气闷热,湿气重,人本就容易心烦气躁。“热则伤神”,若此时还情绪起伏、口角频发,无异于“火上添油”,不利于家庭和睦与身心安稳。

特别是中老年人,此时更应注重心态调节。凡事换位思考,不钻牛角尖,多一句宽容,少一句争执,才能守住一份晚年的宁静与家庭的温情。

正如古人所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望日是提醒我们收敛脾气、滋养和气的好日子,过好今天,才能成就更好的明天。

农历六月十五正逢望日,月亮最圆最亮,有说法提到“月满则引潮”,古人也常说“月盈则慎思”。意思是此时天地间气机变动大,人要学会顺应节律,晚上不宜熬夜,让身体和自然同步节奏。

又值小暑,夜晚虽不似冬日早寒,但白天高温酷热,容易让人心浮气躁。如果这时再晚睡,不但第二天精神不济,还可能影响情绪稳定。所谓“夜短梦长”,小暑期间更应规律作息。

尤其是中老年人,在“望日”这样气机活跃的节点上,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早晨07前起床为宜。白天若劳累,也可以安排短暂午休,做到张弛有度,避免“昼劳夜疲”。

古人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仅是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顺时而行的智慧。望日不熬夜,既是尊重自然节律,也是在为身体留住精神和清明。

正值小暑节气中,天气就明显潮湿起来,雷阵雨、高温天轮番登场。这时候空气中的水汽特别重,老话讲“夏不坐木”,说的就是这个时候要格外注意避湿防潮,尤其是户外活动时。

木材本身就容易吸湿,小暑时节,木质长椅或桌凳表面干燥,但内部往往已经积满了潮气。尤其是“地气湿重”的清晨或傍晚,坐上去就像贴在湿布上,时间久了不舒服还容易伤身。

民间讲究“防湿避凉”,特别是中老年人,哪怕是在公园歇脚,也建议带块垫布或衣物隔在座位上。一来坐得干爽,二来减少潮气贴身,更加安心。

正所谓“凉从下起,湿自坐侵”,小暑时节天热人倦,更要懂得顺应节气,避其湿重之害,过一个清清爽爽的盛夏望日。

正值小暑节气中,天气闷热得像盖了锅盖,很多人图一时清凉,忍不住就来杯冰饮。但这时候“阳气浮散”,正是身体相对脆弱的时候,冷饮入腹,最容易伤了脾胃。

《老老恒言》中提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也就是说,小暑虽热,但冷饮不能贪多,冷一时虽爽,久了却不适。特别是中老年人,更要谨慎,不宜寒凉伤身。

从南到北,小暑前后正值“湿重当头”。这时候空气湿、地气重,冷饮属寒湿之物,吃多了更容易加重身体的沉重感,出现倦怠无力的情况。

“病从口入,慎寒为先”,望日又逢小暑节气,正是提醒我们:清凉可以讲究,但不能贪嘴,少吃冷饮,才是过夏安稳的关键。

总结:今日是农历六月十五“望日”,又恰逢民间的“半年节”,正处小暑节气里。提醒大家,不管再忙,也要记得:1不争、2不睡、3不坐、4不吃,该避的忌讳要避开,顺带也提醒下家人。老祖宗的说法虽然简单,却蕴含不少生活智慧,细品确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