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真的怒了?好不容易抓到的“大鱼”,一天不到就死于非命

发布时间:2025-07-10 23:30  浏览量:2

俄方又一高层被免职,24小时内3名高层相继出事,普京彻底动了怒,好不容易抓到的大鱼,不到12小时便死于非命。拔出萝卜带出泥,俄罗斯军、政内部同时开始震荡,普京掀起的大调查,再次让俄罗斯内部人人自危。

当地时间7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亲自签发政令,免除了麾下重臣斯塔罗沃伊特的交通部长职务。

而在这份免职命令下达不到12小时,就传来了此人在私家车内吞弹自杀的消息。也就是说,职位是上午撤的,人是下午走的。

尽管俄罗斯安全部门经过侦测之后,第一时间将这位前交通部长的身亡定性为自杀事件,但事后俄罗斯高层发生的另两桩变动,让整场事件从上到下充满了阴谋的味道。

一方面,在斯塔罗沃伊特自杀的同一天,一名与他共事很久、同样就职于交通部的高级官员也殒命了。按照司法鉴定部门给出的结论,这位交通部高级官员的死因是心脏病诱发的心力衰竭。

另一方面,还是在7月7日这一天,俄罗斯侦查委员会正式对外宣告另一名高级军事指挥官斯特里古诺夫被免职。

作为俄军上将,斯特里古诺夫也算是身居高位,被立案调查前,其职位包括国民警卫队第一副司令等要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实权派军事干部。

短短24小时时间里,3个军政干部相继出事,而且其中两人死于非命。事情一出,令外界纷纷开始猜测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比如,文官和武将不和,手握武力的将领选择鱼死网破,坐牢之前拉两个垫背的;再比如,这三人本就勾结一处,斯特里古诺夫为了自保先下手为强,搞出个死无对证的局面。

但现实生活终究不是电视剧。结合这位自杀的前交通部长被免职前的履历来看,上述“阴谋论”虽然在俄罗斯内部颇有市场,但极有可能是误读。

首先,斯塔罗沃伊特被普京免职,可以说是有理有据。

事情要从2022年开始说起。当年秋季,乌克兰武装力量趁着俄军集结于乌东正面战场、边境防御力有所不足的节点,完成了一次越境突袭,直抵库尔斯克。

这给俄罗斯边防部队敲响了警钟。于是从那时起,一道由地雷、龙牙与壕沟构筑而成的防线,在俄乌边境拔地而起。其中重点布防的,正是后来被乌军突破的库尔斯克地区。

好巧不巧,库尔斯克防线遭遇突破的那段时间,担任库尔斯克州长的,正是斯塔罗沃伊特。事后,他因为防御不力被调离前线。

但普京也还算宽容,立马给他安排了一个交通部长的职务。

可惜的是,斯塔罗沃伊特并没有把握住这次将功折罪的机会。在他的带领下,交通部可谓事故不断。

铁路这边,他上任仅仅数月,就发生了两次火车脱轨并造成大量民众伤亡的严重事故。

海运方面,油轮泄漏和化学制品爆炸的事故屡屡发生。

航空航天就更不用说了,在前线乌军潮水般的无人机攻势下,机场管制、航班取消都成了家常便饭。

现代交通,无非海、陆、空三大领域。可这三大领域,身为交通部长的斯塔罗沃伊特却一个都没做好。

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他连续两次辜负了普京的信任。

这样“屡战屡败”的主管被解职,看似是克宫大洗牌,实际上纯粹是能力和责任问题。

诚然,上述游轮泄漏频繁也好、领空管制不断也罢,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战乱。但问题是,现在普京需要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稳住军心。

很显然,身为普京老部下的斯塔罗沃伊特领悟到了这一点。他用自杀的方式,承担了这部分责任。

但斯塔罗沃伊特只是开端,不出所料,普京已经开始以此为由头,对内施展铁腕清查,继续清退军政高层内部的腐败分子。

比如斯塔罗沃伊特自杀后不到48小时,7月9日,普京便亲自下令,免去米哈伊尔·博格丹诺夫外交部副部长等一系列职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临了之前给普京“当了一回刀”的斯塔罗沃伊特,倒也算死得其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