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南宋“吕真人安乐法”,古老的导引术为何能养性延年?
发布时间:2025-05-19 20:43 浏览量:3
(图片由AI生成)
每天六点早起练习八段锦100天,亲测真的有效,前提是必须坚持。
一开始喜欢早起跑步,但时间不充足,天气不允许,而且早起运动强度太大,到了早上九点、十点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疲劳,因为身弱的人本身气血不足,运动量太大的话,把本该滋养一早上的气血耗光了,自然就会疲倦没有精气神。
所以,权衡之下,终于选了八段锦这项运动。时间不限,只要是饭前饭后一小时都可以,最好当然是早上阳气上升的时候。地点不限,只要一米平方的空地就可以。强度适中,虽然八段锦只有几个简单的动作,但想要效果明显,动作还是要做到位,一套动作下来大概十二分钟,微微出汗最好。
今天,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分析,八段锦的历史起源和健身原理。
八段锦是什么人所创的,至今没有定论。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中,可以看到八段锦的雏形,至少有四幅图式与八段锦相似。此外,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也有与八段锦类似的动作图式保留。
可见,八段锦的历史悠久,属于中国古老的导引术,在宋代开始流行。“八段锦”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南宋洪迈所著的《夷坚志》一书中:“政和七年,李似矩为起居郎……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八段锦分为立式和坐式。
立式八段锦,首次见于南宋曾慥著的《道枢•众妙篇》:“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也;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往返而顾,所以理其伤老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随后,南宋陈元靓编著的《事林广记•修真秘旨》将这套动作定义为“吕真人安乐法”,顺便将文字改成歌诀:“昂首仰托顺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兼西胃,五老回顾七上调,鳝鱼摆尾通心气,两手搬脚定于腰,大小朝天安五脏,漱津咽纳指双挑。”
到了明清时期,立式八段锦得到了广大的传播,在人群中流传开来。清末时期,《新出保身图•八段锦》正式以“八段锦”为民,并绘出了图像,调整歌诀为现在的版本:“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坐式八段锦后来演化为十二段锦和十六段锦,包括动功和静功。动功有鸣天鼓、摩后精门、攀足等;静功包括入静、存想等。
八段锦主要以缓慢持续对称的动作为主,结合呼吸与筋骨放松,在冥想状态中达到身心合一,长期锻炼可以强身健体,预防百病。
经过不断修正的立式八段锦动作,简单易学,并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成为独特的气功健身操。通过这八个动作的气功健身锻炼,人体能够达到身体内部吞气吐纳的效果,从而提升自我能量。
经过医学调研,长期锻炼八段锦,可以平衡精神情绪、调节身心健康,作用于大脑、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免疫调节等机制。
1、调节大脑中枢:练功过程中,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弱,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调和人体阴阳,提高大脑效率。
2、调节呼吸:练功过程中,通过呼吸调节,改变自主神经的兴奋性,协调阴阳平和。
3、调节消化:练功过程中,腹肌和膈肌增强活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促进消化吸收,使营养状况得以改善,同时促进唾液分泌,有助于消化。
4、增加血液循环:练功过程中,可以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气血回流,使得身体温度升高,手足温暖、皮肤红润。
5、增强免疫力:练功过程中,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交感神经,减少肾上腺素分泌,加速糖原的合成。
此外,因为长期锻炼八段锦的人群,身体不断得到改善,心理不良状态也得到有效抑制,还可以延缓衰老,从而养性延年,成为中医养生健身的首选之一。
#八段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