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海流金・多彩贵州 | 澳门文遗研创协会副会长刘瀚邦:非遗融入生活方能焕发持久生命力

发布时间:2025-07-12 00:57  浏览量:2

“如何传承非遗?我们要把非遗看成是属于我们的东西,它不单纯是一个旅游项目,也不单单是一个文化产品,只有把非遗融入生活,构建生活美学,创造文化活力,才能更好地创造新的生命力。”7月10日,2025年“艺海流金・多彩贵州”活动在安顺市澳维酒店开展“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非遗的创新实践”文化工作坊,澳门文遗研创协会副会长刘瀚邦围绕非遗传承分享经验与见解,为安顺非遗发展新思路建言献策。

“非遗传承绝非单一主体能完成,需‘跨界协同’。”刘瀚邦举例,澳门利用紧凑城市空间,让非遗活动走进公共区域,增强居民与游客体验。他进一步阐释,在官方层面,需要制定法规、提供场地资助与资金支持为非遗发展筑牢基础;同时还需要专业介入,传承人和学术机关要共同发力,借助技术创新、学术研究,实现文化知识保存与创意转化,为非遗演出等注入现代活力。

企业参与也至关重要。“在非遗传承过程中,企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企业带动创造经济活力,是维持非遗传承经济可持续性的重要一环。在这个过程中,不只需要大型企业,更需要本地中小企业的投入和支持,这样才能让文化事业走得更长久。”刘瀚邦表示,文化传承必须放远目光、持之以恒。

刘瀚邦结合自身经历强调,文化最重要的是人本身,人是文化的根本,本地人更是本地文化传承的根基,非遗传承要在民间扎根。文化传承最终要走进社区、走进学校,文化工作者要扮演好教育和传递历史文化中间人的角色,不断提升本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这样非遗传承之路才能走得更远。

据悉,本次文化工作坊围绕“从活化石到活生态,屯堡文化IP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推广”“脸子之下・数字之上屯堡文化的沉浸式演绎表达”两个议题展开讨论,邀请安顺知名专家学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创企业代表,以及香港、澳门资深业界领袖与专家带来国际经验和市场洞察的交流碰撞,为安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

贵州日报文旅新闻部记者

文/明雪

编辑/黄若佩 实习生 熊天翔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