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梁山死得最冤的好汉,帮宋江害死晁盖,却被宋江亲手灭口
发布时间:2025-07-11 23:20 浏览量:2
兄弟们,聊到《水浒传》里死得最憋屈的好汉,玉麒麟卢俊义绝对排得上号。他武功盖世,棍棒天下无双,稳坐梁山第二把交椅,结局却比窦娥还冤,被老大宋江当枪使完再灭口!这事儿得从梁山泊前任老大晁盖的死说起。
晁盖本是梁山奠基人,人称“托塔天王”,义气深重。可自从宋江带着花荣、李逵等一大帮兄弟上山,局面就微妙了。
新来的好汉多数冲着宋江“及时雨”的名号,晁盖这老大当得越来越没分量。梁山无形中分成了“晁盖派”和“宋江派”。
就在这节骨眼上,曾头市抢了梁山要献给宋江的宝马“照夜玉狮子”,还放话要活捉晁盖宋江!晁盖为立威压住宋江风头,执意亲征。
结果出大事了,夜战中一支毒箭直射晁盖面门,箭杆上刻着“史文恭”三字!晁盖毒发弥留之际,咬牙留下遗言:“谁捉住射死我的……谁做梁山泊主!”说完便咽了气。
梁山的天塌了。可悲痛之余,所有人都盯着那把空出来的交椅:史文恭真是凶手吗?老大位子到底归谁?
晁盖刚死,宋江立刻跳出来赌咒发誓要报仇,梁山上下群情激愤。但只要细琢磨原著,疑点就藏不住了。
史文恭当晚根本不在晁盖中箭的方向,人在别处打仗呢!史文恭是顶尖高手,马战大开大合,放冷箭这种下作手段绝非他的风格;箭上刻名字?简直像凶手作案还留名片,生怕别人不知道!
更蹊跷的是,史文恭被抓后对“射死晁盖”的罪名异常沉默,书中再没追查这箭的真假。真正的凶手,恐怕就藏在当晚混战的梁山队伍里,用刻名毒箭完美嫁祸,自己隐身幕后。
宋江呢?他表面悲痛,转手就抛出晁盖遗言当“金钩”:谁活捉史文恭,谁就当老大!这招一石二鸟:既把复仇怒火引向史文恭,又避开自己立刻上位的吃相难看。
可派谁去抓史文恭最“安全”?宋江心里门儿清:绝不能是晁盖旧部(比如林冲)。最佳人选正是卢俊义!这位河北首富被宋江、吴用设计得家破人亡,硬逼上梁山。
虽坐第二把交椅,却是没亲信、没根基的“空降兵”,对宋江又恨又怕。让他立功最“保险”,功劳再大也威胁不到宋江。
于是宋江力推卢俊义出马。卢俊义刚上山急需证明自己,加上“可能当老大”的诱惑,咬牙接下了任务。他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踩进宋江的陷阱,从工具变成祭品。
梁山大军攻破曾头市,史文恭骑着宝马照夜玉狮子拼命逃窜,却在小路撞上埋伏的卢俊义。卢俊义一刀砍中史文恭大腿,轻松将其生擒。可当他押着俘虏凯旋时,宋江脸上瞬间闪过“一喜一恼”的表情,这四个字,彻底撕开了宋江的伪装。
“喜”从何来?那匹照夜玉狮子原本是段景住献给宋江的“投名状”,被曾头市抢走时还放话要活捉宋江。如今宝马失而复得,宋江自然心花怒放。
“恼”为何故?晁盖的遗言“谁捉史文恭谁当老大”像一把刀悬在宋江头上。卢俊义立下大功,宋江的权位眼看要丢!他嘴上夸卢俊义“威震天下”,心里却恨得咬牙:自己武功平平,若真让位,多年经营全得泡汤。
更讽刺的是,史文恭被擒的疑点早被看穿:史文恭擅长硬碰硬的马战,放冷箭这种下作手段绝非他的风格;箭上刻名字如同“自首”,明摆着是栽赃;史文恭被抓后始终沉默,从未承认射杀晁盖。
卢俊义亲手替宋江背了黑锅,却浑然不知自己成了权力游戏的祭品。
让位大戏忠义堂上,宋江当众宣布要按晁盖遗命让位给卢俊义。卢俊义却扑通跪地,连呼“宁死不敢受”。这绝非客套,而是他看清了三个致命现实。
他在梁山毫无根基。除了燕青,连个亲信都没有。李逵当场拔斧怒吼:“哥哥若再让位,俺砍了这鸟椅!”众人齐声附和,刀光剑影间杀机四伏。
宋江的“让”实为“逼”。吴用假意调和:“不如分兵打东平、东昌二府,先破城者为尊。”明摆着把卢俊义调离核心战场,孤立无援。宋江拨给卢俊义的“精锐”中,关胜、呼延灼等猛将全是宋江嫡系,连军师公孙胜都暗藏制衡他的手段。
晁盖旧部早已心寒。林冲冷眼旁观,阮小二痛斥:“哥哥忘了天王血仇吗?”但宋江亮出晁盖断箭,高喊“遵遗命行事”,瞬间堵住所有质疑。
卢俊义的拒绝实则保命。若真上位,他必成第二个晁盖,空有虚名,死路一条。而随后的东昌府之战更暴露他的困境:面对敌将张清,卢俊义故意“摆烂”,只派二流将领出战。
燕青看不过眼,一箭射中张清战马示威,实则是向宋江表态:我们不是打不过,只是不想争。
招安后,卢俊义为朝廷南征北战:征辽时独战四员辽将,杀敌溃逃;平方腊时枪挑方垕、活捉贺从龙,战功赫赫。但功高震主,终引杀身之祸。
为向朝廷表忠心,宋江默许高俅在御酒中投水银,毒杀卢俊义。卢俊义返任途中腰肾剧痛,乘船时“失足”落水,七窍流血而亡。
至死未悟的遗憾。仆从燕青早看透险恶,劝他“功成身退”,卢俊义却执念“封妻荫子”,最终在剧痛中悔叹:“若听燕青言,何至今日!”
卢俊义的一生,是宋江权术的完美注脚。
从被逼上山、擒史文恭背锅,到招安后兔死狗烹,他始终是宋江扫清障碍的棋子;明知宋江虚伪,却为“忠义”虚名赔上性命;武可安邦,富可敌国,却终敌不过宋江的底线之低,为权位可杀兄弟,为招安可献人头。
当泗州淮河的波涛吞没那具中毒之躯,梁山的“替天行道”彻底沦为笑话。
害死晁盖的真凶逍遥法外,擒凶的功臣反被灭口,这“最冤”二字,写尽了水浒江湖的吃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