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星愿:用户口碑背后的真实表现如何?

发布时间:2025-05-16 19:02  浏览量:1

四月新能源销量榜出炉,吉利星愿意外登顶。作为一款定位家用的纯电车型,它既没有夸张的续航数字,也没有标新立异的设计,为何能超越一众对手?经过体验,我认为它的成就在于精准抓住了普通用户的核心需求,来看看这款车实际如何呢?

续航实在,补能效率提升
在续航方面,我发现它的官方CLTC续航虽然标称410公里,但实际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城市通勤时续航还算扎实,能达到90%左右,可一旦上高速就明显缩水,顶着120km/h开空调的话,续航300公里都勉强。作为日常代步车够用,但长途出行就得提前规划充电站了。

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800V高压快充,在商场吃顿饭的功夫就能充进大半电量。有次在高速服务区碰到个第三方超充桩,功率居然能跑到240kW,比旁边那些慢吞吞的竞品快了近一倍。不过这套系统对充电桩要求较高,有些老旧的公共桩反而会出现兼容问题,有次我遇到充电功率被限制在60kW的情况,这点希望厂家后续能优化。总体来说,星愿的续航不算突出,但快充确实能弥补这个短板。

空间优化见功力
初次体验星愿时,我发现它虽然车身尺寸不大,但空间设计确实花了心思。坐在后排时,腿部空间比预想的宽敞,地台纯平设计让中间位置不再尴尬。不过座椅偏硬的问题在试驾半小时后就显现出来了,腰部和肩部支撑明显不足。后备箱375L的容积足够日常使用,但开口偏高,搬运重物时有些费力。

车机升级到银河OS 3.0后,滑动确实流畅多了,但菜单层级太多,找空调温度调节居然要进三级页面。最让我满意的是L2级驾驶辅助系统,高速上车道保持很稳,但遇到大雨就频繁报警要求接管,这种过度保守的策略反而增加了驾驶压力。另外,方向盘上的触控按键容易误触,开车时调整设置总让我分心。

性价比是杀手锏
最近我去看了新款星愿,6.88万的起售价确实挺有吸引力。销售很热情地给我算了笔账,就算加上热泵空调和座椅加热这些配置,落地价也不会超过10万,比同级别的比亚迪便宜不少。

不过试驾之后,我发现这车还是有些小毛病。内饰虽然设计得挺简洁,但用料一般,中控台摸上去硬邦邦的,座椅填充物也不够柔软,开久了可能会有点累。另外,低配版的灯光在晚上不够亮,销售倒是很实诚,直接建议我选装高配的LED大灯。

店里看车的人不少,销售说很多人本来是冲着比亚迪来的,但最后因为现车充足、金融政策好就选了星愿。我自己也在犹豫——价格确实香,但细节上的小缺点还是得考虑清楚。

总结:不完美但足够理性
星愿的缺点同样明显:内饰大量使用硬塑料,触感廉价;隔音表现在80km/h以上时风噪显著;车漆颜色选择过少。但这些短板似乎未对销量造成实质影响——在10万级市场,消费者更看重实用性和成本控制。

最后,我认为星愿的成功并非偶然。它没有刻意追求参数领先,而是通过均衡的产品力和务实定价,精准击中了家庭用户的痛点。在新能源市场逐渐回归理性的2025年,这样的策略显然比堆砌噱头更可持续。如果能在细节质感上再进一步,它的竞争力还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