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政局藏变数:80岁巴逸“最后一战”,松口组阁与巴育再联手?
发布时间:2025-07-14 02:40 浏览量:2
80岁巴逸的参选宣言和巴育民调领先的背后,曼谷的权力格局正在重新洗牌。
曼谷的雨季闷热潮湿,80岁的巴逸上将坐在镜头前,目光依然锐利,但言语间多了几分感慨。“这是我最后一次参选,”他语气平静却带着军人特有的坚定,“年纪大了,但我相信为党打下了基础。”
前副总理巴逸上将,资料图
话音刚落,泰国国立发展管理学院(NIDA)的民调结果像一颗石子投入了政坛的深潭:当被问及“谁该接替佩通坦”时,前总理巴育以32.82%的支持率意外登顶,远超为泰党候选人猜卡森(10.92%)。而现任被停职总理佩通坦处境尴尬——42.37%的民众要求她主动辞职。
佩通坦与巴育民调数据,资料图
巴逸聊起从军人到政客的转变,坦言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以前在部队管人靠命令,现在搞政治得学会听民众说话,”他对着记者直言不讳,“政客比军人难管多了,各有各的心思。”
五年前他接手政府民力党,如今提出“现代保守主义”理念——不是死守老规矩,而是“坚持原则也要跟上时代”。但真正让政界惊讶的,是他对组阁态度的转变。从最初“不掺和任何组阁”到松口“愿意和泰自豪党合作”,这位老将的转向耐人寻味。
当记者试探他是否可能重返副总理兼防长职位,巴逸回答得干脆:“说话算话,立场不变。”这句话背后,藏着泰国政治“大盘”的新变数,说白了就是看与谁合作。
NIDA民调的数据像把手术刀,剖开了泰国社会的集体情绪。近三分之二(64.43%)受访者支持反对党(已退出执政联盟的泰自豪党)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不满情绪清晰可见。
佩通坦陷入政治风波时,民众的记忆却转向过去——32.82%的人选择前总理巴育当接班人,远超其他候选人。“混乱”局面,人们似乎又怀念起“军方领导人”带来的确定感。
四成民众直接呼吁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对现有政治框架的信任度明显下滑。而支持“军方采取措施”的仅有1.37%,这个数字或许说明,泰国社会对军方干政已经厌倦。
前总理巴育,资料图
巴逸和巴育这对老搭档的关系向来微妙。他们曾联手执政,也在权力分配中暗流涌动。如今时局变化,历史的齿轮似乎又开始转动。
阿努廷与巴育,资料图
巴逸受访时特意提到:“老一辈有经验,年轻人懂技术,老中青搭配着干更好。”这话被解读为向巴育递出的信号。两人虽在不同政党,根基却同在保守阵营。
值得玩味的是巴逸对军方干政的表态:“现在军人思想开放了,明确不会政变。”这话既安抚了民众,也为保守力量回归铺了台阶。
佩通坦的危机始于外交风波。与柬埔寨前首相洪森的通话录音泄露后,并以7比2的法院判令暂停职务。巴逸毫不客气地指出:“她没搞清自己身份,不该说那种话。”直指其处理边境问题的失误。
更关键的是巴逸点出的症结:“总理本该领导军方和公务员系统,政府给他们发薪水,她却把军方当‘对立面’。”这种认知错位激化了矛盾,成为佩通坦被停职的深层导火索。
面对泰柬边境摩擦,巴逸展现出军人本色:“真要打,那就打。”这种强硬姿态,与佩通坦的犹豫形成反差,也解释了为何民众更倾向传统政治“强人”。
泰自豪党成了权力重组的关键。巴逸明确松口:“要是泰自豪党组阁,我们愿意加入。”这个潜在联盟可能改写政治版图。
巴逸领导的政府民力党虽只有19席,但他强调:“立场才是关键。”在少数政府局面下,小党的选择往往能撬动大局。他坚持以反对党身份监督,实则给未来留足了回旋余地。
阿努延,资料图
谈到实际问题,巴逸点出泰国发展的短板:“我们是农业国,可种地收成不高,需要加快现代化。”他还提到毒品问题的严重性,暗示管好边境将是未来政府的重点课题。
久未露面的前一代政客们,也许正在算计着议席数字和联盟可能。巴逸的政党虽仅有19席,但正如他所言:“立场决定分量。”
巴育与阿努廷,资料图
此时的泰国政坛就像曼谷突来的暴雨,拍打着未带雨伞的人,赶快找个能躲雨的地方安身才行。巴逸与巴育——这两位八旬老将的身影,仿佛泰国政坛的活历史:经历风浪的老将们,仍在寻找发光发热的舞台。
当巴逸说出“最后一次参选”时,没人知道这是谢幕预告,还是“双巴”组合重返前奏的伏笔。泰国的这出戏,当前还真难猜到下一页写着什么。为泰党正在奋力地准备着提交的材料,以备用于法院顺利过关;而另一边,巴逸等政坛“老者”好似已不看好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