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有四不过,过了家难兴”:为了家人好,这4种情况尽量别过寿
发布时间:2025-07-14 23:50 浏览量:2
村里张大爷60岁生日那天,儿女非要大摆宴席过寿,结果寿宴刚结束,孙子就摔断了腿,住院花了不少钱。
村里人私下议论:"早就说他这寿过不得,老话说'寿有四不过',真是一点不假。"
在农村,确实关于过寿是有不少讲究的!四四不过,过了家难兴种很多老人就特别怕过寿,有的老人到了自己生日,怕亲友来给他们过寿,还会特意躲出去,这个也叫“躲寿”!
那么,为何老人如此怕过寿呢?老话说“寿有四不过,过了家难兴”,说的又是哪四种人不适合大张旗鼓过寿。
(1)为啥老辈人对过寿这么较真?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过寿可不是简单吃顿饭。对古人来说,"寿"是天大的事,过寿是为了给老人添福增寿,也是家族兴旺的象征。
但老祖宗也说了"过寿如渡劫",寿辰过得不好,反而可能惹来麻烦,所以才有"寿有四不过"的说法。
以前生活条件差,普通人能活到六七十岁不容易,过寿是"惜福"的表现;但要是不顾忌讳乱过寿,就可能"折福"。
这种讲究听起来有点玄乎,其实藏着老辈人对生活的敬畏——越是重要的事,越要小心谨慎。
(2)这四种人不适合大操大办过寿!
第一种:未满六十别过寿,虚岁过寿要当心
村里老人常说"六十不办寿,办寿祸临头",这可不是吓唬人。以前人寿命短,老话还说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六十岁是正式步入老年的门槛,没到六十岁的人,按老规矩不能称"寿",只能叫"过生日"。
尤其是现在很多人喜欢过"虚岁寿",比如59岁过60岁寿辰,老辈人说这叫"抢寿",容易冲撞到福气。
虽然这个不一定有什么依据,但是很多人都对此还是十分迷信的,所以过寿既然是图个吉利,因此就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越是年纪大的老人,对这些东西还越痴迷!
第二种:家里有丧事,当年不过寿!
老祖宗最讲究"红白不同席",如果家里刚办完丧事,比如父母去世不到一年,晚辈就算到了过寿的年纪,也不能大摆宴席。
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怕喜庆事和悲伤事"相冲",影响家里运势。
奶奶常说:"家里有孝在身,过寿就是忘了本。"以前农村人守孝三年,这期间不仅不过寿,连贴春联、放鞭炮都要忌讳。
现在虽然没那么严格,但家里刚有丧事就大张旗鼓过寿,确实会让人觉得"不懂规矩",邻里间也会说闲话。
这个就和很多地方的习俗,如果当年家里老人去世了,是不宜举报婚礼一样的道理!
第三种:身体虚弱的老人,别折腾过寿!
有些老人身体不好,常年吃药住院,这种情况真别硬撑着过寿。
过寿要操办宴席、接待客人,老人得强打精神应酬,累到了反而得不偿失。
老话说"寿从劳中来,也从累中去",过度劳累可能让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吃不消。
去年村东头的李奶奶80岁,儿女非要请戏班办寿宴,李奶奶陪着客人坐了一天,晚上就犯了心脏病,差点出大事。
后来医生说,老人本就心脏不好,过度兴奋和劳累是主要诱因。对身体弱的老人来说,安安静静吃碗长寿面,比大摆宴席更实在。
第四种:本命年的寿辰,简单过就好!
"本命年犯太岁,过寿要低调",这是很多地方的讲究。
不管是60岁、72岁还是84岁,只要恰逢本命年,过寿就别太张扬,最好一家人简单吃顿饭就行,别请外人来热闹。
老辈人觉得本命年运气容易起伏,大办寿宴可能引来"煞气"。
就算不相信这些,本命年过寿也确实容易让人压力大——要操心请客、要应付人情,反而不如安安静静过个生日舒心。
现在年轻人可能不在乎,但家里有老人在意的,还是顺着老人的心意来更好。
另外还有一点也要注意,就是不能频繁的过寿!这里有两点,第一个是一个人不能年年过寿,一般都是过大寿,不过小寿,就是逢十过寿!另外一点,就是一家人不能频繁的过寿,比如一年中几个人都过寿,这样也不好!最好是相互错开过寿!不然亲友也会说闲话,说这个是以过寿的名义来敛财!
其实老祖宗说"寿有四不过",核心是"惜福不折腾"。过寿的本质是孝顺和祝福,不是讲排场、比阔气。
对家人来说,平时多陪伴、少让老人操心,比办一场盛大的寿宴更实在。
就像村里老人们常说的:"日子过得顺顺当当,每天都是过寿;家里鸡飞狗跳,再热闹的寿宴也没用。" 这大概就是老规矩里最实在的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