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从“终身学习”到“终身发展”的城市新景——保定开放大学聚焦全民学习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25-07-16 18:45  浏览量:2

□保定日报记者 刘澜 霍若雯 张萌

航拍保定开放大学。 保定开放大学供图

“学而不已,阖棺乃止”的箴言穿越千年,与今天“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蓝图遥相辉映。

主动“充电”,学历提升,职场人选择再深造;白天上班,晚上学艺,年轻人掀起“夜校热”;老年开放大学课程“秒光”,银发族爱上校园生活……这些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保定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的生动注脚。

这其中,保定开放大学犹如教育生态系统的“根系”——向下扎根县级校与社区,向上对接京津高校资源;向内贯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向外链接产业需求与人才市场,形成“教育—产业—城市”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办学46年来,保定开放大学作为全国示范性基层开放大学,已累计培养大中专毕业生20余万人,开展非学历培训300余万人次,现有各类在校生3.3万余人,成为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核心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赋能基层治理、助力城市发展的征程中,书写着新时代开放教育的生动答卷。

顶层设计 绘出“一张图”

拥有千兆光纤,可容纳百人同时使用的计算机网络教室。保定开放大学供图

服务终身学习,争创全国一流,保定开放大学打造了自己的四梁八柱。

“自2021年更名转型以来,学校创新性提出‘12345’发展思路。”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建介绍说,以体系化建设为主体,推动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两翼齐飞;驾驭开放教育、社区(老年)教育、社会培训三驾马车;以人本化、特色化、数字化、专业化为支撑;实施“品质生活新市民”“工匠标兵充电站”“乡村振兴加油站”“智慧校园”“强基固本”五大工程。

体系化建设成为破题关键。

学校以三级办学体系为根基,将终身教育深度融入保定“十四五”规划,构建起覆盖21个县(市、区)的立体化网络——市级校带领县级校,以星级评价创星行动、办学评估和综合教学检查为抓手,通过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等10项指标考核,形成“头部引领、腰部支撑、底部突破”的发展格局,成功打造五星校7所、四星校8所、三星校6所。

“我们努力适应市场需求,围绕全县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先后开设医、文、法、经济、管理、教育6个学科37个专业,培养实用型专、本科毕业生1万余名,搭建起服务全县的终身学习平台。”涞水开放大学负责人赵甫安说。

针对基层办学痛点,保定开放大学积极开展“全市一堂课”教研活动,先后组织体系干部职工赴浙江开放大学、陕西开放大学、台州开放大学参加培训,不断提升体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在国家、省级开放大学和市财政的支持下,市级校积极建设智慧教室和社区教育中心,完善硬件配置。”赵建介绍,“互联网+”技术巧妙地将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网络直播课程允许学生随时回放;线上讨论区则为师生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虚拟实训平台则通过仿真实践环境,即时反馈学习成果,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学习场景中。此外,教师团队还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全天候为学生答疑解惑,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

学历教育 练好“一招鲜”

2019年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俞露莹(右一)。资料图

2019年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俞露莹,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开放大学给我的不仅是一张毕业证书,更是改变生活的能力和勇气!”

俞露莹大学学习设计,毕业后经营一家服装实体店。为了更好地系统化运营、突破发展瓶颈,她选择就读开放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让她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兼顾事业与家庭。

“学习之后最大的变化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不同了,以前凭经验和感觉做事,现在懂得做市场分析和成本核算,也学会了制定明确可行的目标计划。”俞露莹说,这些能力的提升直接反映在店铺经营上,“运营效率提高,营业额保持稳定增长,我对未来发展有了更大信心。”

“课程设计兼顾理论与实践,学员可根据职业规划或兴趣灵活选择方向。”保定开放大学教务科科长冯红婵介绍说,目前学校共设法学、会计学、法律事务、大数据技术、园艺技术等41个专业,涵盖本科、专科及“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不同基础的学习者提供多元化成长路径。学校配备现代化云教室、双向视频录播厅、计算机专业实训室等先进教学场所,覆盖从理论学习到技能实操的全场景需求,确保学员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俞露莹的成长,是保定开放大学坚持“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特色办学成果的一个缩影。学校以办好老百姓身边的大学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通过实施“品质生活新市民”工程和“工匠标兵充电站”工程,开办农村(社区)干部学历教育班、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班、消防队伍人才培养班、“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能人才学历提升班,拓宽招生渠道,向一切有意愿接受继续教育的市民提供学习平台,提升全社会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学历层次。

“在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号召下,聚焦学历教育主责主业,我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河北省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中心与河北开放大学联合开展的全省开放大学体系办学评估中,位列优秀等次首位。”赵建说,2024年,学校共培养大中专毕业生16000余人,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精心打造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服务社会 构建“学习圈”

双向视频录播厅。保定开放大学供图

“没想到退休后的生活既充实又精彩!”今年6月,在曲阳老年开放大学2025年春季学期公益课结业仪式与成果展演上,合唱班与茶艺班学员们集中展示本学期学习成果,把老年人充实、自信、优雅、幸福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老年开放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的退休生活更加丰富,充满活力。”

在创优提质学历教育的同时,发展壮大社会培训,做优做强社区(老年)教育。保定开放大学打造的1个市级指导中心、21个县级学院、386个社区教学点的社区教育三级网络,如毛细血管般将教育服务延伸至街头巷尾。这个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非学历教育体系,形成“三驾马车”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终身学习再添新动力。

保定市2024年机器人智能设计挑战赛、建设和美社区主题晚会等多项社区活动,参与人数5000余人;2024年保定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市县两级开展系列教育文化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活动134次,参与人数近5万人;两门课程入选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县域社区教育品牌课程,纳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组建家庭教育团队,开展多类型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活动……伴随着一系列亮眼成绩,保定开放大学被确定为国家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协同发展联盟首批成员单位,入选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校家社协同育人项目”第二批实验基地。

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教育播撒希望的种子。

“以前守着好货愁销路,现在一部手机就能把生意做到全国。”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育涞水教学站,农户邓亚萍通过“直播带货实训”学技能,将麻核桃卖成网红产品,年销售额逐年增长。

作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远程教学站落地最多的地级市,保定10个教学站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源,把科学文化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党的富民政策送到百姓手中,面向基层干部、乡村教师、中小学生和产业人才开展培训活动54场,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到267万余人次,使广大乡村干部、师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收看到国内知名教授、专家的课程。

徐水、涞水等教学站利用清华大学科普培训资源,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和科普竞赛活动;满城、高阳等教学站先后组织全县体育、美术、数学教师参加清华大学乡村振兴教师培养计划,帮助其更新教学理念,获取前沿的教学方法。

如今,保定开放大学正将教育触角伸向更广阔天地,深化与京津开放大学合作,谋划建设京津冀终身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保定成为区域性终身学习中心。

从太行山麓的田间课堂到雄安新区的智慧教室,从传统工匠技艺传承到数字化终身教育的创新实践……保定开放大学用46年时间编织起一张贯通城乡的终身学习网络。这座“市民身边的大学”,服务城市发展战略,赋能产业与民生,用教育之光点亮无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