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诱两个大佬,被骂妖孽,39岁神秘自杀后,无数人却为她哭泣

发布时间:2025-07-16 19:35  浏览量:2

性,

只能催生女性悲剧么?

一直以来,我们见多了各种怨妇、苦情女,都因为一睡毁终生。

可有人将性化作利刃,以美貌为甲胄,生生护住了一个王国。

她以倾城色,将罗马两代雄主诱入罗帷,收为裙下之臣。

一个是凯撒大帝。

一个是安东尼。

她就是克娄巴特拉·提亚·菲洛帕托尔

世人叫她:埃及艳后

她的美,妖异惑人,销魂夺魄。

也因此,被称为“尼罗河的水妖”。

考古学家说:“如果埃及艳后的鼻子再高一寸,或低一寸,历史都会改写。”

只是,古往今来,绝色红颜何其多,却多是权力的祭品。

男权的玩物。

又有几人能驾驭美貌?不为色相所累,反令其成为登天之梯,成就伟业,青史留名?

太少了。

埃及艳后算一个。

而她绝非世人臆想中,叉开双腿取悦男人的肉欲符号。

她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头脑。

她是真正的美女学霸。

幼承严训,通晓七国语言。

天文地理、历史军事、经济医学......无不精研。

她是出色的建筑师、科学家。

著有多部化妆、药物、医学典籍。

因自幼随父,亲历战火硝烟、政变诡谲,她的权谋心术,也非常人能及。

14岁,入朝辅政。

18岁,执掌乾坤。

在她的统治下,埃及疆域空前,国势鼎盛。

唯一的缺憾:她是女人。

当然,最大的利器:她也是女人。

彼时的埃及,一直受罗马威胁。

罗马因凯撒、庞培,战无不胜。版图恢弘。周边诸国,多为附庸。

埃及也是其中之一。

托勒密十二世,也就是女主角的父亲,为保社稷,割城献财,曲意逢迎。

公元前51年3月,托勒密十二世驾崩。

埃及震荡。

新王登基。

新王一男一女。

女王是克娄巴特拉,年方18。

国王托勒密十三世,年仅12,是她的胞弟。

只是,一山岂容二虎?

一国焉能二主?

纵是骨肉至亲,托勒密家族嗜血残暴的传统,再度应验。

姐弟二人,开始相残。

克娄巴特拉失势。

她败走叙利亚,养精蓄锐,蛰伏待机。

此时,罗马变故骤起。

凯撒与庞培决裂,双雄兵戎相见。

法萨卢斯一役,凯撒大败庞培。

公元前48年,庞培逃到埃及。

不料,他没有等到生机,而是真正的绝路。

他的盟友托勒密十二世已逝。

托勒密十三世为了讨好凯撒,悍然斩下庞培头颅,送给凯撒。

凯撒追至埃及,惊闻庞贝死讯,百感交集。

这并非他所愿。

于公,他只想收服庞培,重掌其军。

于私,庞培是他的女婿。

他对埃及,失望透顶。

恰在此时,一桩香艳、勇绝、流传千古的传奇,正式上演。

公元前48年。

埃及。

凯撒正与人议政。

一个波斯地毯商求见。

他怀抱着一长卷昂贵的地毯,说:“我想单独献给凯撒大帝。”

众人退去,商人展卷。

昂贵地毯中,滚出一位绝代佳人。

她就是克娄巴特拉。

那一年,她21岁,艳光逼人。

无数人都说,她是世间最美的女子。

最矜持的哲人,也倾倒于她的致命魅力。

而比容颜更撩人的,是她的谈吐、气度与智慧。

1983年,《时代瞭望》记载:

“真正难以抵挡的,是她的魅力。

从言谈举止间散发着吸引力,加上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使所有人都拜倒在石榴裙下。”

那一夜,凯撒如获至宝。

凯撒不是莽夫,也不是情场雏儿。

时年52,身为罗马统领,他也是闻名遐迩的“炮王”。

阅女无数,枕畔人不下数百。

庞培之妻、统帅之妇、元老院重臣家眷,都难逃其手。也有染指女王前科。

他知道,什么是庸脂俗粉,什么是举世难寻的绝品。

克娄巴特拉,是后者。

长夜倾谈。

她的魅力与见识,令他惊叹不已。

他愈发确信,这个绝色尤物的皮囊之下,藏着更为璀璨的内核。

她成功诱惑了凯撒。交易达成。

他得享美色。

她重掌埃及权柄。

不久,她的弟弟托勒密十三世神秘失踪。

克娄巴特拉得偿所愿。

她一统埃及。

并扶植另一幼弟托勒密十四世为王,自嫁为后。

世人以为,她与凯撒不过一段风流。

毕竟,凯撒有妻室。她也有夫婿。

然而凯撒动了真情。

这桩风流史,衍变成了情史。两国交易,成了惺惺相惜。

二人还孕育了子嗣。

公元前47年,女王与凯撒乘着巨舫,畅游尼罗河。

那是何等奢华的御舟!

珠光宝气,如梦似幻,宛如浮动的帕特农神庙。

尼罗风光旖旎,全程如流动盛宴。他们一面航行,一面缠绵。

旅程终了,女王有孕。她诞下一子,人称“小凯撒”。

凯撒大帝龙心大悦。

后来,他因战事返回罗马,竟违逆元老院,于维纳斯神庙内,为女王立了巨大雕像。

为何非要在神庙立像?

因为,“她创造了生命。”

此举触犯众怒。

在外风流就算了,回罗马,也如此耀武扬威?

罗马人本就恨毒了克娄巴特拉,视她为娼妓、妖女、阴毒之蛇。

神庙立像,更添仇雠。

然而,埃及艳后不仅不收敛,反而以一举动,令整个罗马瞠目。

公元前45年,克娄巴特拉带着儿子,抵达罗马。

这是她在罗马权力中心第一次亮相。

她深知,必须以无上风光、慑人气场,镇住这庞然帝国。

那日,她的仪仗恍若神降。

仙乐缥缈,珠玉辉映。

奴隶肩扛巨大的狮身人面像,于万众瞩目中入场。

罗马人惊骇失语。

从未见此盛景,也从未见此绝色。

凯撒颜面增辉。

女王牵着儿子,向凯撒盈盈行礼。

抬首间,对他眨眼一笑。

公元前45年,女王与小凯撒留居罗马,住在第伯树对岸的恺撒私人宅邸

可惜,好景难长。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遇刺身亡。

遇刺前夕,她曾做过一个梦。梦见她成了罗马王后。梦醒,一切成空。

3月15日,元老院设局,将凯撒骗到一宫殿。

众人环伺。

一人趁其不备,褪掉他的外袍,举刀,直刺其颈。

凯撒怒喝:“你要做什么?!”

此人大喊:“弟兄们,助我!”

元老一拥而上,乱刃加身。

凯撒想逃,却因失血过多,颓然倒地。一代雄主,毙命于宵小刀下。

史书记载,当时60余人参与谋杀。

凯撒身中50多刀。

命丧当场。

凯撒离世,克娄巴特拉带上儿子,返回埃及。

她知道,靠山已经没了。

从此,只能靠自己。

她必须狠。必须不顾一切,以保全埃及。

女王回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毒杀了丈夫,即托勒密十四世。

之后,小凯撒继位,成为托勒密十五世。

她被尊为“诸王之女王”。

小凯撒被称“诸王之王”。

而她的杀戮还在继续。

鸩杀丈夫后,她还谋害了亲妹妹——阿尔西诺伊公主。

BBC纪录片中,德国考古学家于土耳其的一个墓穴,发现了公主的死亡真相。

公主之死,并非意外。

而是谋杀。

凶手,正是女王。

许多人说,她是毒蛇,是刽子手。

然而,她不杀人,人便杀她。

托勒密家族是一个不正常的家族。

骄奢淫逸,残暴不仁。

乱伦成习。

骨肉相残,是家常便饭。

族人之间,互不信赖。

在这种家族中求生,她早就明白:

想活命,就得先保证,没有人能杀了你。

丈夫构成威胁,你必须立下杀手。

妹妹兴风作浪,你必须毫不留情。

她绝非好人。

然而,身处那种时局,剪除异己,天经地义。

难得的是,她始终强大,头脑清明,治国之才,当世一流。

她让濒临破产的埃及重归正轨。

为农减赋。

兴修水利。

在她的治理下,尼罗河没有水患,农产丰饶。

同时,宗教兴盛,财富滚滚入国库。

她更善于为自己造势。

神庙壁铭上,镌满对女王的盛赞。

比如,“力量之主”。

“权势之王”。

“决策英明,谋略超群。”

她令埃及子民深信,拥其为君,乃国之洪福。

她懂得规避自己的短处,更懂得利用自己的长处。

短处:埃及军力孱弱。

长处:一为美貌,二为心智。

她静待下一个凯撒,一个能护佑埃及安宁之人。

两年后,这个人,来了。

这个人,就是安东尼。

公元前44年,凯撒遇刺。

公元前43年,屋大维与安东尼联手,赢得腓力比之战,剿灭共和派,为凯撒复仇。

公元前42年,屋大维返回罗马。

安东尼东征诸省,筹措军资。

公元前41年,安东尼抵达西利西亚塔尔苏斯。召见克娄巴特拉。

此时,屋大维掌控了罗马中西部。

安东尼掌控了罗马东半壁。

安东尼春风得意。

他从未想过,自己会步凯撒后尘,沉沦于艳后的温柔乡,不可自拔,一醉不醒。

然而之于克娄巴特拉,这不过是她想不想的问题。

她知道,美貌不是福利。

而是利器。

利器,要以“礼品”的方式出现。要昂贵、绝艳、倾国倾城。

她费尽心思,将自己巧妙地“赠”于安东尼。

而“礼物”的包装,极尽奢靡。

那是一艘炫目的大船。

船体用金片包镶。紫帆银桨,繁花点缀。船上都铺着名贵的丝线染料,香气扑鼻。

粼粼波光中,巨舫光华万丈。

所过之处,看客多如牛毛,纷纷怀疑是爱神阿佛洛狄忒来与酒神寻欢作乐。

这艘船从埃及出发,先到西利西亚,再抵达塔尔索斯。

女王轻纱蔽体,安卧在薄如蝉翼的纱帐内。

童子执扇侍立,

仙子持浆,

乐师奏响动人的异域之音。

安东尼受邀登船。

原本满腹责难,一堆议题,急待解决。

然而,见到克娄巴特拉的刹那。

一切都忘了。

他呆立在迷离的香风中,看着女王绝色姿容,神魂颠倒,手足无措。

他不仅忘却立场,不再苛责女王的态度,反将女王提出的要求,一一应允。

在船上几天后,他彻底沦为她的俘虏。

在莎士比亚的书中,安东尼的仆人恨恨地说:

“从世界的顶梁支柱,到一个荒淫的傻子,只因爱上她。”

他们昼夜宣淫。

此后,安东尼像一个发情傻小子一样,跟着她,返回埃及。

女王为他生下几个孩子。

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

这些孩子,是她的筹码,亦是埃及的筹码。

你要美色?给你。

你要财富?给你。

你要子嗣?亦给你。

我只要埃及。

她目标始终如一。

所以能屈能伸。能化身绝色妖姬,也能成为无情政客。

现实之中,何来许多儿女情长。

当两人都是王国最高统领时,情、欲、爱,都是手段。

相守,是利益同盟。

分开,便是死敌。

彼时,埃及还没独立,只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身为女王,独立是她最大的宿愿。

那些年,安东尼罔顾底线,给了她很多很多。

公元前37年,安东尼赠予女王中东最富庶之城。

赐他们六岁女儿利比亚与克里特岛。

立双胞胎长子为米提雅国王。

立另一子为小亚细亚国王。

此时,她立于权力之巅。

她统治了埃及。

她的子女,将掌控地中海东部广袤的疆域。

然而,随着安东尼痴迷日深,危机也降临了。

首先,他想休妻(他妻子是屋大维的姐姐),迎娶克娄巴特拉。

甚至想将罗马都城,迁往埃及亚历山大里亚。

终于引发众怒。

他的自律、坚忍、清醒乃至谋略,荡然无存。

深情,成了他的致命软肋。

要知道,罗马人恨透了克娄巴特拉。

她曾惑乱凯撒,如今又魅惑安东尼,简直是妖狐、孽障!无耻之尤!

安东尼因太过痴迷,威信扫地,慢慢失去罗马元老的支持。

屋大维知道,一统罗马的机会来了。

公元前33年,后三头同盟崩解。

罗马内战爆发。

屋大维挥师,讨伐安东尼。

安东尼节节败退。

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女王一起,亲临战场。

双方鏖兵于希腊亚克兴海面。

然而,实力悬殊,安东尼再败。

这一战,安东尼自知必死。

即便苟活,也可能会被屋大维俘为战利品,游街示众。

加上女王误以为他葬身怒海,拔舟而去。他感到众叛亲离,万念俱灰,引剑自刎。

安东尼死讯传来,女王悲痛欲绝。

然而,泪痕未干,屋大维已兵临城下。

女王应该也谈判过,然败局之中,底气与心气尽失。

屋大维不愿退让。

她自知孤立无援。末日已至,命不久矣。

埃及行将沦为殖民地……

关于埃及的宏图,碎了。

希望化为绝望。

埃及,是她的命脉,她的全部。

万物皆可抛,唯埃及不可。

她是埃及末代女法老,诸王之女王,宁可自戕,不可受辱。

她想到一物:圣蛇。

埃及传说中,死于圣蛇之吻,尊贵体面,可得永生。

她密召一人。

让他以无花果篮为掩护,带来一条眼镜蛇。

那是剧毒的海岸眼镜蛇。

凶狠霸道,毒液可毙十人,一旦被咬,立时殒命。

神秘的埃及女王,以这种神秘的方式,离开了。

她的故事,走到了终章。

帷幕华丽落下。

女王留下的遗愿里,其中之一是:与安东尼合葬。

屋大维应允。

然而她的儿子——小凯撒、与安东尼所生的长子,都被屋大维处死。

埃及并入罗马。

屋大维,还以另一种方式,在她的死亡之上狂欢。

屋大维全名是,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

拉丁语是Gaius Octavius Augustus。

当罗马元老院提出,让屋大维用自己的名字,为一个月份命名时。

他没有选自己的生日九月

选了八月。

因为,这是克娄巴特拉自杀之月。

今日,我们念及“八月”的英文August时,实则是屋大维在宣示:

“八月,我征服了埃及艳后。”

成王败寇,自古皆然。

女王再也没有可能,反击这种羞辱。她的后人也没有。

如今人们提及她,仍然只消费她的美貌、情史、诡秘之死。

却不知,在公元前的时空里,她曾真正为一个国家而活过。

也曾真正闪耀过。

她死时39岁,无数埃及人跟着自杀。

他们觉得,太阳殒落,生而无望。

或许,传奇深处,潜伏着无数的死亡。

但之于后人,沿着埃及艳后的一生,却能窥见公元前的风云激荡,悲欣交集。

也能看见一颗倔强又无奈的灵魂,来过,盛放过,征服过......

资料来源:

1 ,BBC【记录/历史】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中英双字/生)

2 ,雅各布·阿伯特《埃及艳后:罗马内战与托勒密王朝的覆亡》ISBN:9787507549461华文出版社 2019年1月版

3 ,电影《埃及艳后》

4 ,Paul Olding纪录片《埃及艳后消失的坟墓》

5 ,美国探索频道《绝对好奇:纳芙蒂蒂木乃伊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