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发布时间:2025-07-16 20:41  浏览量:2

此题并没有故意让大家回忆伤心事的意思,希望大家不要误解。

相关问题:

祖祖走后3年,爷爷去世了。

看着墓碑,第一次正视爷爷的全名,张知非。才发现这个名字真的很好听。

从小“爷爷,爷爷”地叫着,从来将其视为一个身份,而不是有名有姓的具体的人。

爷爷出殡的早上,乡里起了很大的雾。整个村子的轮廓模模糊糊,没有一户人家亮起灯,也没有犬吠,只有天蒙蒙亮的光线,送葬的队伍伴着鸡鸣敲敲打打穿过街道、老屋、田坎和竹林。我头戴孝麻跟在队伍中间,眼睛里是纷飞的经幡和纸钱,鼻腔里是清冷的空气和鞭炮的余味。平时祭祖时没多远的路这次却走了好久好久,抬棺的人们喊着号子走走停停,祖坟那片竹林却安静的能听见叶子落下的声音。

爷爷的脸颊和身体有些皱缩,嘴巴张着,双眼紧闭,躺在狭窄的棺木里竟然刚刚好,完全不是印象中那个个头很高,但跟晚辈说话都会弯腰的样子。丧仪说多看一眼吧,以后就再也看不见了,说完不多久便合上棺盖,一铲铲土雨点般洒下,慢慢的慢慢的这片竹林里又多了一个故人新冢,香火寥寥燃着,青烟和雾缠在一起弥漫开来。

原来实木的棺材这么沉,原来这就是盖棺定论。

对于爷爷的离世我并没有很悲伤,心理上早已有所准备,只是来的有些突然,进而更显得心里似乎有说不出的遗憾。遗憾什么呢?可能是没有机会再多跟他说话吧,毕竟他是我在老家唯一愿意多交流两句的人。爷爷的谈话方式不同于老家的其他人,带着一点知识分子的克制,言语间下里巴人少,阳春白雪倒多一些。我在家谱上的名字是爷爷取的,按照字辈来排,叫做尔皓,洁白坦荡之意。而一定要说名字的话,我才意识到爷爷的名字是家人中最好听的----张知非,这非爷爷本名,是后来自己改的,他对几个儿子的命名反而都更流于俗气一些。知非知非,知是非而不是非,这该是很难的人生境界。也不知道到最后,他有没有抵达。

名字就像一个诅咒,是求而不得的妄念。

我够坦荡,却从不“洁白”。他则明知命运不公,却视若无睹碌碌无为。就像一株风雨污泥中的竹子,有挺拔高傲的骨子,却终究被染成了污浊的颜色,最后朽烂断裂。

他对我不差,只是对生活折了太多的腰,他读的那几本书成了他撕裂一生的创口,是一个陈旧而懦弱的人,不应看到的壮丽风景。

毕竟有的人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没有见过太阳的话。可以活的不那么挣扎。

他的心向往开阔的新世界,言谈举止靠拢读书人的形象,改了自己的名字,为了从祖祖口中听到"清高"的呼喊。双脚却被懒惰和惯性锁在那贫瘠的土地上,每天不得不面对自己打心眼里看不起却又无力改变的现实。

这种怨气,他曾在我面前展露过多次。他扎在我名为“故土”的地方,他就是故土的象征,却不断贬低着"故土",宣泄着怨恨,像一尊流着黑水的神像。他在这里送走了三个夭折的儿女,最后也不情愿地看到大儿子和小儿子走在自己前面,驱使了作为童养媳的奶奶一辈子,却也被奶奶埋怨,终于祖祖也走了,他连一声“妈”也无法呼喊。

张家兴与他无关,张家散也与他无关。

只是他走了,我和自己的乡土链接,从此彻底割席。梦中我背对着那座坟,头也不回地向着远方跑去,扯断脚下的根系,让双脚沾上未知之地的泥土。

是,我不喜欢隔了一代的乡土身份,有天等我父亲离开,将没有人记得这几座坟在哪里,只能在葛藤的纠缠下化为齑粉。

我不要过他这样的人生。

我不要一个孩子来看我临终,无终之人更该是无根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