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美又飒!成华“90后”姑娘打破亚洲纪录!

发布时间:2025-07-16 20:19  浏览量:2

近日,

2025年亚洲残疾人射箭锦标赛

(以下简称亚锦赛)

在北京落下帷幕。

作为世界箭联认证的亚洲最高级别残疾人射箭排名赛,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94名运动员参赛。

来自成华区的“90后”

残疾人射箭运动员赵静

与队友默契配合,

夺得复合弓公开级混合团体金牌

复合弓女子公开级团体银牌

两项团体轮赛总成绩

均刷新亚洲及亚锦赛纪录

▲复合弓公开级混合团体颁奖仪式,

中国组合赵静(左)/艾新亮(右)获得冠军

当华仔联系上赵静的时候,她正在北京参加2025年全国残疾人射箭锦标赛。谈及亚锦赛“摘金夺银”,赵静多次表示这是属于团队的荣誉,“这次能站上亚锦赛的领奖台其实是我意料之外的事情。”

由“动”到“静”,突破自我

赵静的体育之路起步并不早,她接触的第一个体育项目是轮椅网球。“我第一次拿起网球拍的时候,已经20岁了。”2013年的夏天,老家达州的残联组织几名残疾人到成都理工大学的训练基地试训,正是这一次尝试将赵静“送”入了四川省轮椅网球队。

▲赵静(左)和好友王紫莹(右)

在网球队的时候,赵静和老乡王紫莹是搭档,后者在刚刚结束的2025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轮椅网球下肢组女单决赛中创造历史,首夺中国轮椅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

2017年,国家冬季项目跨项选材的机遇降临,赵静“转战”冰天雪地,成为一名国家残疾人越野滑雪队队员。在东北历经两年的艰苦训练并参加了2019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后,她被推荐至四川省残疾人射箭队,正式开启了射箭生涯。

过往的运动积累为赵静打下了坚实的体能基础,但从“动态对抗”的竞技项目转向更加“静态精准”的射箭,心态调整和节奏控制成了赵静需要不断克服的挑战。

“我这人本身好动,之前训练项目都是比较有对抗性的,所以我射箭节奏总偏快,教练老说我‘着急’,说我还得磨性子。”

赵静坦言,每次拉弓都在与过去的惯性博弈,“提醒自己最多的就是:慢一点,动作细一点,再慢一点。”

相比普通射箭,有肢体残疾的运动员射箭时更加考验身体的核心稳定性。比赛时,赵静要坐在一个高脚凳子上,类似“半站”姿态,这对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她每周都要坚持腰腹核心力量专项训练,让每一次张弓都稳如磐石。除了身体稳定,技术稳定和心理稳定同样是制胜关键,“技术稳定决定了能不能走上更高的平台,心理稳定就是要排除一切干扰,这三者缺一不可。”

“锁定”胜局,以大分差夺金

回忆起本届亚锦赛的决赛日,赵静说不仅考验技术,还经历了又一场心灵的淬炼。连场比赛的压力、突发的天气状况,都是严峻挑战。“遇到风雨天,教练和队友会及时提醒我,是该修正瞄点还是大胆偏瞄。”关键时刻,团队的支持成为她稳定发挥的关键力量。在复合弓公开级混合团体决赛中,赵静和队友艾新亮提前“锁定”了胜局,以大分差成功夺金

“神同步”背后的汗水与坚持

亚锦赛前的一个月,赵静是在高强度的集训中度过的。每天上午、下午都要进行3小时的训练,练箭量最多的一天超过了400支。比赛前赵静不小心拉伤了左肩,队医马上对她进行了紧急治疗。

▲2025年全国残疾人射箭锦标赛现场

亚锦赛刚结束,她和队友又马不停蹄地出战2025年全国残疾人射箭锦标赛。比赛现场,观众看到赵静和队友搭箭的动作一模一样,每次上场都带着一种无声的默契,这是他们赛前反复同步无数次练习的结果。

晚上是赵静相对放松的时刻,她喜欢在这个时候听着音乐拉拉皮筋,给自己拉伸解压,然后和家人视频通话聊聊天。每次在外训练,家人的支持和鼓励都是她前进的动力。“不过小朋友还不太明白什么是比赛,天天都会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赵静笑着说。

在繁忙的比赛之外,赵静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2021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之后,赵静曾短暂地“回归”家庭,现在孩子长大一些,为了工作和照顾小朋友更方便,家人搬到了成都,定居到成华区青龙街道昭觉社区。

▲城东体育公园举办的成都飞盘公开赛

“去年我代表成华区参加了成都市运动会,我很喜欢成华区的体育氛围,让我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张弛有度’的平衡感。”

休息的时候,赵静最喜欢带着儿子去公园里玩耍,北湖生态公园的微风、熊猫基地的“糯米团子”、动物园的童趣,都成为她陪伴孩子成长的温馨记忆。

对赵静来说,虽然亚锦赛已经结束了,但是“征途”还在继续,心里的“弦”绷得更紧了。

“通过比赛看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每个动作、技术细节都要沉淀,接下来更要好好磨一磨。”

赵静说,只有把这份韧劲保持下去,才能走得更远,因为心无旁骛地射好手中的每一支箭,是每个射箭运动员的毕生追求。

为赵静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