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乌军因为这些败得很惨!
发布时间:2025-08-05 19:35 浏览量:3
俄军在七月初发动第二波夏季攻势之后,一个月之内,不仅抢占了564平方公里的乌军阵地,令苏梅边境安全区规模缩小,更令俄军攻入了乌克兰的第七个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甚至,在顿巴斯地区,俄军现在还乘势拿下了乌军苦守经年的高地之城——恰索夫亚尔市,直接让乌军的两大军事要塞——波克罗夫斯克和康斯坦丁诺夫卡陷入了三面被围的状态。
俄军攻势之迅猛、战果之丰硕,已引发国际社会对乌军防御体系渐趋崩溃根源的深刻反思:为何乌军昔日的抵抗韧性荡然无存?为何他们三年多血战积累的经验骤然失效?深入剖析战场态势,乌军困境可归结为五大关键症结。
第一个,乌军的无人机部队已经处于下风。乌战爆发之后,乌军之所以未能让俄军再现苏军钢铁洪流横扫欧洲的气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乌军的无人机部队优势,越打越明显,从而在美国立体化情报网络的支持之下,可以对俄军主攻的装甲部队造成致命的损失,最终逼得俄军不得不开打一战时因机枪出现限制进攻速度而有的堑壕战。
然而,擅长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俄军,现在的无人机部队,有了大幅的提升,而且,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更有质量上的飞跃:现在,俄军每天已经能够对乌军大后方发射三百来架远程无人机,而且,据极度仇俄的英国媒体估计,到冬季的时候,俄军每天应当能够发射数千架远程无人机。此外,乌克兰的媒体都明确指出,俄军的远程无人机,不仅能够在九公里的高空飞行,飞行时速能达到500公里,甚至,装有自导系统的远程无人机,在能够规避拦截无人机的攻击之际,载弹量已能达到90公斤,可以直接摧毁基辅九层楼建筑上面的四层。
远程无人机部队发展都如此迅速,前线上用的短程线导光纤无人机,在俄军的地面进攻中,更是得到了大规模的应用,其不仅速度快,作战半径甚至已经提升到了四十公里,以至于被围的乌军,就算是想投降,都找不到可以接收其投降的俄军人影,只能是被毁灭在俄军炮弹洗地式的进攻之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乌军死守经年的恰索夫亚尔之战,俄军攻占这座建在高地之上的城市后宣布,乌军被消灭了七千多人,投降的人员却仅五十余人。
第二个,乌军以点带面的僵化防线防线容易被渗透。由于失去了大规模反攻的能力,乌军现在的防守比较被动,只能依托规模较大城镇的高层建筑龟缩防守,虽然看似步步为营,但防线却太过于僵化,毫无机动性可言,高层建筑更是最为明显的目标,只要俄军的弹药足够多,对乌军有生力量的消耗就是注定的,因此,俄军在故意拉长战线,分散乌军的兵力,从而利用侦察作战,找出乌军防守的薄弱点,打出了全面渗透的战术,总是出现在乌军阵地的后方,不仅能够摧毁坚固阵地赖以生存的补给线,更能抢到更多的地盘,沉重打击乌军的士气。
第三个,乌军的轮战机制基本上被摧毁。由于兵力和火力的不足,现在机动能力受限的乌军地面部队,不仅已疲惫不堪,而且,由于俄军的无人机部队和地面炮火的持续攻击,基本上已经令乌军的轮战机制形同虚设。二战时,苏军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一条规律:部队持续作战四十五天之后,必须休整十五天,因为士兵的身体承受极限就是四十五天。
乌军师承苏军,也一直在坚守部队必须定期休整的铁律,然而,现在前线局势紧张,很多前线将士已经坚守90天以上,心理防线已经接近崩溃,所以,出现了很多开小差的士兵。而且,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乌军就算是想休整部队,前往阵地不仅需要徒步数日,而且,为了规避俄军的空袭,部队还要零散进入阵地,路上也很容易出现逃兵。于是,为了保持部队的完整,乌军现在的轮战机制基本上是被放弃了。
第四个,乌军死战不退的政策导致有生力量受到重创。乌战爆发之前,基辅就曾扬言,与俄军对阵时,要将乌克兰的每一寸土地都变成斯大林格勒。乌战爆发之后,乌军为了获得北约的军援,不仅在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每一寸土,甚至还多次在兵力及火力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强行发动反攻,以至于有生力量受到重创;例如基辅一度视为骄傲的库尔斯克战役,至少让乌军损失了七万精锐。
即使是打到了现在,俄军全面占据优势的大背景下,乌军在几乎完全被包围或地形绝对不利的情况下,乌军统帅部仍然在迫使前线部队坚守阵地,而非撤退以保存资源和人员。基辅之所以这样做,当然是为了以拖待变,希望能够挺到北约直接下场扛俄军这颗爆雷。然而,北约让乌克兰战斗到最后一人的立场早就公开了,特朗普总统上台后,更是在尽一切努力从乌战中彻底脱身,但基辅的高官们已经骑虎难下,退路全部他们自己封死了,所以,现在只是玩命的坚持了。
第五个,乌军的指挥机制存在脱节的缺点。乌战爆发之后,得到了北约天量军援的乌军,一直坚持的是北约的旅级指挥体系。这种指挥体制最大的优点是机动性强,利于火力的集中发挥和使用。但由于俄乌两军的兵力相差实在是太大,乌军更没有制空权,再加之无人机的出现,对机动中的部队威胁太大,所以,乌军基本上打的是区域性的立体防御作战,要求的是各部的协同作战,很是有点一战时的堑壕战特点,旅级指挥体系的机动灵活性,根本就打不出来。
再加之为了体现乌军兵力特别充足,乌军统帅部喜欢将各个旅分拆成不同的营派往各个作战方向,而各个作战方向上,又组建了很多集群级别的指挥机关,以至于现在乌军就算是想转变为苏式的师团级作战体系,新建的军团,只能是在就地收编附近的部队,而不是指挥应当配备给他的部队。所以,乌军的指挥机制前后脱节、友邻部队之间的协作困难,就非常明显了。而这种缺点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俄军小股突击部队,竟然混入到了波克罗夫斯克主城区之内,频频让乌军出现误伤友军的乌龙事件。
当然,乌军现在的困境,应当是上述五大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无人机优势易手、防线机动性丧失、轮休制度崩溃、人本理性让位于政治牺牲、指挥体系脱离战场实际,这五大致命伤,已形成相互强化的死亡螺旋。
恰索夫亚尔的陷落和波克罗夫斯克城区被突破,应当就是这一危机的集中爆发:高地守军在无人机压制下丧失战场感知,僵化防御遭多向渗透,疲惫之师未获轮换,死守命令断绝生路,混乱指挥加速崩溃。多重系统性缺陷的共振,最终导致军事灾难。
2025年俄军的第二波夏季攻势已经昭示:现代战争是体系对抗的精密艺术。乌军困局本质是军事体系多维度落后与失衡的必然结果。在俄军持续进化的新型作战能力面前,若不能从根本上重构防御理念、改革指挥结构、珍惜有生力量,仅靠零星军援与口号,终难扭转战场颓势。当钢铁与意志的碰撞,进入规模与速度对抗的新阶段,体系的重塑,比局部的死守更能决定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