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大美 最美是心胸

发布时间:2025-08-08 09:50  浏览量:2

未见段开荣时,我就从朋友口中听到对他的评价:“真实、能干、有才。”初见段开荣是在宣威牡丹园的一次诗会上,他面带微笑,和蔼可亲。

他做事周全。一次出行遇堵车,他感冒嗓子沙哑疼痛,还是毫不犹豫下车去指挥,二十分钟后,路全部疏通。一次捡菌,几个人在一旁玩耍,他却一个人努力寻找,最终捡到一朵半公斤重的松茸。一次郊游,他看看天,叫我们赶快回去,说最多十分钟就要下大雨,结果大雨真的踩着时间来了。

他登高望远时,常会高歌一曲,声音洪亮有力……读了他的《笃学实干齐家》一书,才知道他所有的才干和经验、格局和情怀,都源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我碰到烦心事便会斤斤计较、火气连天,段开荣却云淡风轻地安慰我。如今读完《笃学实干齐家》,才感受到段开荣的云淡风轻是他身经百战后的冷静。

一本好书,能助我成长。《笃学实干齐家》红色的封面端庄大气,沉稳厚实;白色的行书“笃学实干齐家”几个字行云流水、笃定从容;几根竹子错落有致,自有气节。书拿在手中沉甸甸的,爱不释手。读到深处,心境自开,我拙笔写下此文,以表敬意。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出生于1962年冬月十三,寒冬腊月,水冷草枯。”寥寥数语,开启了段开荣艰难困苦而又自强不息的人生。他曾光脚踩着冰雪去上学,路上差点被河水冲走;他赶牛车拉柴,用撬杆将柴撬到牛车上;每天晚上推磨舂碓两三个小时……

《小黄萝卜头》读来颇为震撼。放寒假,段开荣和几个同学在宣威一中的宿舍里冷得睡不着觉,第二天早上他们邀约一起回家,在风雪里走了六十多公里路程,雪下不止,寒冷刺骨,道路看不清楚,便摸索前进。十多个小时的路程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在饥寒交迫时见到别人丢在雪地里的半截萝卜头,几人分食,那种美味,确实少有。

从《艰难的进藏路》开始,段开荣踏上了西藏的军旅人生。他坐的是闷罐车,经过十几个兵站,忍受着高原反应带来的巨大痛苦,穿越了生命禁区到达拉萨。在眉山训练时,段开荣每天第一个拿起扫把打扫卫生。参军才一年,他就自学考上了军校。在等待上任排长的间隙,他又当了三个月的会计教员,深受好评。六年排长,他忍辱负重,亲力亲为;农场三年,他躬身劳作,带领大家辛勤耕耘。大雪封路,段开荣一路坎坷去西藏加查武装部,当时的武装部人心涣散,一片荒芜,他带头清理杂草,挖地种菜,改善伙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武装部从荒芜走向欣欣向荣。他跋山涉水,跨过白浪滔天的雅鲁藏布江到乃东武装部为国征兵。

转业后,他回到故乡宣威工作,踏遍村村寨寨,处理最难的非法采煤、非法炼锌、抢险救灾等问题。他临危受命,冲在最前面,保护国家资源、地方环境,造福当地百姓。他协管煤炭工作14年,任指挥长,妥善处置棘手的群体事件,处处彰显军人本色。在下乡途中,他能准确地指出哪里有个弯、哪里有条路、哪里有个标识,原来,这些地方都是他用脚步丈量过的。

在《安全为天》一文里,他苦口婆心地警示大家要注重安全生产。他举例讲述乐丰乡境内发生的翻车事故,全车人只有驾驶员一人生还。做完搜救工作,他还要负责善后安抚工作,在极度劳累的情况下,把后续工作处理得圆满周全。

段开荣退休后“老当益壮”,笔耕不辍,精研古诗词,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写下《笃学实干齐家》这部散文集,让人读后受益匪浅。

他心里有种子,所以无论到哪里都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不仅丰富自己,还惠及他人。

【学习沉淀人生真谛】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经验是最好的老师,别小看任何一次经历,哪怕是摔了个大跟头,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迷茫时读书,焦虑时运动,独处时蓄力。”这是段开荣难能可贵的品质。

一个从宣威山旮旯里走出去当兵的人,段开荣没有任何依靠,凡事皆靠自己。在《负责后勤机关保障》一文里,他讲到自己在担任后勤排长期间,饱读诗书,自学考试,考取了会计资格证、律师资格证。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没有彼时的厚积,就不会有届时的薄发。

《我在后勤部农场西郊分场的日子》里,段开荣成了“宣威飞出去落在西藏的最孤独的那只小小鸟”,但他依然兢兢业业把农场打理得风生水起,还参加了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培训班。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读完《笃学实干齐家》,我打开最喜欢听的巫娜的两首古琴曲《静水流深》《云淡风轻》,内心浮现的是那个孤独的、沉淀下来的、蓄势待发的身影。

“伏久者,必高飞。”这种“高飞”不一定是所谓的直上青云,而是心性的养成与品质的凝练升华。

静水流深,行稳致远。树木扎根地底,才能茁壮茂盛。人,也不例外。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无常变故,要学会沉淀自己。但沉淀不是消沉,而是用一颗淡然的心审视浮躁,在宁静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升华。

【胸中丘壑天地大美】

《笃学实干齐家》一书,处处是美,有童趣童真之美,有亲情友情之美,有奋斗励志之美,有沉淀蓄势之美,有刚正果敢之美,有宁折不弯之美,有敢为人先之美,有无私奉献之美,有人间大爱之美,亦有高山大川之美。

段开荣并不是苦行僧似的叙述,而是在叙述中穿插很多美好,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即便人生艰难,也能乐观豁达地去面对。他让朴实无华的文字,在一件件趣事、一幅幅美景中变得灵动鲜活、充满张力。

骑牛、围鱼、烧马蜂、烧小麦、看电影……这些都是段开荣的童年趣事。在《我与牛的情缘》一文中,他说:“最后牛得了病不得不杀时,我煮了一小桶玉米面送给牛吃。”看到这一幕,我流泪了,也许是我也经历过与牛的情缘,牛老了不得不卖掉,无可奈何之情,瞬间共鸣。

在藏区,他感受雅鲁藏布江的雄浑;在坝乡,他体会到藏家人民的深情厚谊;在黄沙漫天的格尔木,他欣赏大漠孤烟的壮阔;在昆仑山、唐古拉山,他心驰神往;在羌塘草原、藏北大草原,他心神激荡。

俯仰天地,山川入眼。回到地方工作后,段开荣把宣威各地的风情写在文中,让我们全面领略宣威的美丽风景。《跨越马鞍山》,他走了最难走的路,也见了最奇伟的风景。西泽的月、杨柳的风、格宜的水、阿都的山……处处有他的情怀。

天地有大美,最美是心胸。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读段开荣的《笃学实干齐家》,一读就停不下来。读好书,让自己变得辽阔。曾国藩曾说:“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读完此书,我深有同感。

所有的技法在丰富的阅历和真实自然的情感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段开荣的书,繁华落尽,尽见真淳;不饰雕琢,其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