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老不住西北,厕不盖东南”,为什么老了不住西北呢?
发布时间:2025-08-10 02:54 浏览量:2
想起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开春总能看见邻居家拆旧屋盖新房,我蹲在门槛上看瓦匠搬砖,爷爷就摇着蒲扇念叨:“可别忘了‘老不住西北,厕不盖东南’,这是祖上传的‘住家经’。”那时候只觉得爷爷的话像老钟表的指针,慢悠悠的,直到后来自己帮着家里收拾老房子,才懂这些俗语里藏的全是“过日子的小心眼”。
先说说“老不住西北”——其实老辈人说的“西北”,大多指的是西屋。你想啊,农村讲究“以东为上”,正屋东边的屋子是“青龙位”,得留给老人住;西边是“白虎位”,要是让老人住西屋,邻居看见了得戳脊梁骨:“这家人咋不懂尊老?把老人搁次要位置!”不是迷信,是咱们中国人刻在骨头里的“长幼有序”——老人得坐“上首”,连住的屋子都得占个“亮堂地儿”。再往实际里说,冬天的西北风跟撒了欢的野马似的,西屋正好迎着风,老房子的墙薄得跟层纸似的,窗户缝漏风,老人本来就怕冷,住西屋不得裹着棉袄还打哆嗦?我奶奶以前住过西屋,后来总说“夜里能听见风往被子里钻”,后来我爸把东屋腾出来,奶奶才说“总算睡踏实了”。
再聊聊“厕不盖东南”——这可是老辈人踩过坑总结的“避臭诀”!以前农村的厕所哪像现在,都是“旱圈”:挖个深坑,用砖垒个墙,搭块木板就成了。冬天倒还好,西北风把味儿吹到东南边,可夏天一到,气温往上窜,粪尿发酵得跟开了锅似的,那味儿能飘半条街!关键夏天刮的是东南风啊——你把厕所盖在东南方向,那味儿不就顺着风往屋里钻?自己家先闻够“臭香水”,吃饭都得捏着鼻子,多糟心!
我二伯以前不懂这个,把厕所盖在东南墙角,结果夏天的时候,他家院子里的黄瓜藤都带着股怪味儿,后来赶紧拆了重盖,才解决了问题。
现在农村盖房都讲究“户型设计”,厕所挪到了室内,装了抽油烟机似的排风扇,味儿再也不会飘屋里了;老人住的屋子也都有暖气空调,不怕冷了。可老辈的俗语没过时——就像现在城里买房子,谁不挑个“南北通透”的?谁会把厕所对着客厅?其实都是一个理儿:住家得顺着“日子的脾气”来,风向、温度、味儿,哪样都得考虑到,不然再贵的房子也住得不舒坦。
你说这些俗语是迷信吗?
才不是——是一辈辈人用“遭罪”换回来的“生活说明书”。就像我爷爷说的:“俗语不是绑人的绳子,是帮你找‘舒服点’的指南针。”比如现在我帮朋友装修,总提醒他“厕所别对着卧室门”“老人房得选朝阳的”,其实都是从“老不住西北”里扒出来的道理。
你们老家现在盖房子还讲这些俗语不?
有没有人因为厕所位置闹过笑话?
我先说说——我堂哥去年盖新房,把厕所盖在西南角,结果夏天刮西南风,他说“味儿飘到菜园里,西红柿都带着股‘农家肥味’”,现在逢人就说“还是得听老辈的话!”
其实不管住农村还是城里,“住家”的本质都是“让自己舒服”。老俗语像颗“生活糖衣丸”,裹着的是“实用”——你顺着它的劲儿来,日子就过得顺;逆着它,就得吃点“小苦头”。就像爷爷说的:“日子不是过给别人看的,是过给自己的——住得踏实,比啥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