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都该给泽连斯基授勋!俄乌战争的残酷真相与未来棋局
发布时间:2025-08-10 08:40 浏览量:1
三年前,当俄乌冲突初起时,关于这场战争的走向众说纷纭。如今回望,这场牵动全球的博弈,正沿着一条深层逻辑演进,其本质早已超越战场胜负,成为重塑世纪地缘格局的关键棋局。
一、战争三个阶段的战略演进
第一阶段是闪电战的溃败。俄罗斯最初试图以快速军事行动,迫使乌克兰签署城下之盟,如果得以实现,就会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战略目标。然而,因情报失误与战略误判,俄军铩羽而归。这一阶段的核心启示在于:当代战争早已不是单纯军事力量的对决,地缘博弈的复杂性远超出传统战术逻辑。
第二阶段自红利曼撤退始,转向消耗战的长期化。俄罗斯的战略目标悄然转变——从谋求控制乌克兰政权将其作为缓冲带,升级为通过持久战消耗欧美实力,分化北约团结、动摇欧洲一体化根基。如今,欧洲多国在能源危机、经济衰退与安全焦虑中疲于奔命,北约内部对援乌的分歧日益公开化,恰恰印证了这一战略意图的逐步实现。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冲突烈度持续,欧美始终不敢直接下场,这既是对俄罗斯军事威慑的忌惮,更是对自身战略成本的审慎考量。
第三阶段的核心逻辑在于战场为表,博弈为里。俄罗斯刻意避免追求短期战场胜利,因为一旦在军事上快速得手,反而会失去牵制欧美、重构谈判筹码的战略主动权。其真正目标从来不是占领领土,而是将战场作为杠杆,迫使美国坐到谈判桌前,就欧洲利益分配与安全秩序进行重新博弈。(尽管俄罗斯势必要占领乌克兰部分领土作为与北约的缓冲区,但占领领土不是他的真正目标)
二、俄罗斯的内部韧性与外部博弈
经济层面,尽管面临空前制裁,俄罗斯经济并未崩溃,反而通过能源出口、转向新兴市场等手段,实现了韧性增长,GDP增速在去年达到4%。这种经济韧性并非偶然,而是其依托资源禀赋与战略自主能力构建的抗压力量。
政治层面,国内共识得到进一步凝聚。即便是曾持反对立场的党派,也在战争第二年就公开表态,支持普京的对乌政策。这显示出,在外部压力下,俄罗斯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而在中俄关系上,则呈现出“复杂共生”的特征——既在多领域保持协作以对冲西方压力,又各自保持战略自主,这种“同床异梦”的微妙平衡,实则是大国博弈过程中,最现实的生存智慧。纵观整个世界,能够完全保持战略自主性的,还真是只有中美俄三国。
三、残酷的真相:棋子与棋手的格局
当下仍有人纠结乌东领土战后归属,实则未能看透这场博弈的本质:乌克兰从始至终都是大国棋盘上的关键棋子。美国和俄罗斯都想通过这场冲突,将对方拖入消耗陷阱。
然而,美俄两国却对这场战争,有着不同的战略诉求。对于美国而言,战争胜负关乎的是利益,而对于俄罗斯而言,战争胜负关乎的则是大国安全。美国可以放弃部分利益,俄罗斯却决不能放弃国家安全。这就是俄罗斯可以战斗到底,美国却能够主动求和的原因,跟朝鲜战争中的中美博弈别无二致。
司机这个角色,实在是悲催,由一位演员被幕后势力推举成总统,将自己的国家变成大国对抗的博弈场,怎么看都不是乌克兰的英雄,而是把乌克兰推向深渊的罪人。冲突落幕那天,也许中美俄应该共同为其授勋。当他愤怒质问“这公平吗”的时刻,说明他还未能理顺好乌克兰的代理人本质。
四、未竟的棋局:我们的位置与挑战
冲突尚未终结,不管结果如何,俄乌战争都将影响到未来数十年的国际格局。对我们而言,还是要保持大国博弈中的战略自主。既要应对欧美主导的规则体系压力,又要处理与俄罗斯的复杂协作关系,更要在全球秩序重构中找准自身的定位。这场世纪博弈的终局远未到来,而我们的每一步选择,都将嵌入新的地缘政治图谱之中。
围观之余,更需清醒:在这场重构世界的棋局里,没有真正的看客,只有身处其中的博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