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AI水平是世界级的,芯片禁运反而加速了中国AI的进步

发布时间:2025-05-20 19:58  浏览量:2

老黄真是忙啊,这几天各种演讲不断,最近一个多月更是穿梭于大陆、美国和台 湾 之间,还说要在台 北市新建Nvidia海外总部。

美国政府刚刚同阿联酋和沙特签下了AI+绿色能源的大单子,未来会在中东建设规模庞大的数据中心,这普遍被认为是要继续挤压中国公司能拿到的Nvidia显卡,以及打压包括华 为在内的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遏制中国的AI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值此之际,老黄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从本次访谈其实可以看出,老黄的心里其实门儿清:打压中国,其实反而帮了中国,还顺带削弱了美国百年来一直倡导的自由竞争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英伟达的利润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主题目录,本篇只包含前三部分,下篇会在这两天发出,欢迎关注。

1、Arab AI and the Chip Diffusion Rule(阿拉伯AI产业与芯片扩散规则)

2、Nvidia and China(Nvidia 与中国)

3、AI GDP Growth(AI 驱动 GDP 增长)

4、Dynamo and Full-Stack Nvidia(Dynamo 与 Nvidia 全栈方案)

5、Enterprise AI and Pragmatism(企业级AI 与务实主义)

6、Whither Gaming(游戏业务何去何从)

Ben Thompson:本次访谈,首先聚焦于政治层面的新难题,Nvidia上周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达成的合作、对中国 H20 芯片禁售,以及为何美国在芯片管制上的做法会威胁到美国,乃至 Nvidia的长期优势。

老黄还阐述了 AI 将在近期推动 GDP 增长、甚至可能缩小贸易逆差的理由。

最近老黄有两场演讲,前几天的 Computex 主题演讲、以及上月 GTC 的演讲。两场演讲迥然不同,原因或许在于受众不同。

今天在台 湾的听众,是本地 OEM、组件厂商及其企业客户,而上月则是美国的超大型云服务商。关键是要明白,Nvidia 想同时向两类客户销售。

为此,我们讨论了为何“Nvidia全栈解决方案full-stack Nvidia solution”能最大化效用,包括 Dynamo如何提升推理性能,以及 Nvidia的软硬件架构为何能让客户按需选配。

最后,也是顺理成章的,我们谈到了游戏业务。

(注:由于我已多次精译Ben Thompson的文章,我将从本次访谈开始,亲切地称呼他为阿笨,也由于他实在太喜欢用复杂长难句解释概念了,有一些直男般的铁憨憨,不过既然他看透问题直击本质的能力太强,读透这种刻意的复杂长难又是十分值得的。)

一、Arab AI and the Chip Diffusion Rule

阿笨:老黄,欢迎再次做客 Stratechery。

老黄: 很高兴见到你,笨笨。

阿笨: 咱两终于能面对面交流了,之前我们都是通过Zoom连线,你这次不但来到台 湾,还宣布在我家附近(北投士林,阿笨虽是美国人但长期住在台北)要建一座新大楼,真是令人兴奋。

过去我们聊天时,你总是希望外界理解 GPU 可能实现的愿景。那还是 ChatGPT 之前的时代。如今,全球市场仿佛都在你的财报指引中如履薄冰。

我知道现在处于静默期,我不会问财报,但当自己被推到这种“世界中心”位置时,你有什么感受?

老黄: 嗯,你的问题我没什么有趣的答案,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感受。但我清楚这一点:在我们不断“重塑 Nvidia”的过程中,这始终是公司工作的核心,我们力图走在行业趋势前方,解决难题,为产业做贡献。

更重要的是,如今我们不仅打造计算平台,也把公司转型为数据中心级的企业data center scale company,提供首个“完全集成、又可拆分协作work together, but disintegrated”的技术栈(完全整合以确保协同工作,同时又充分解耦,方便整个生态系统与之协同)。

我在主题演讲里提到的关键点是,我们现在是在为一个全新产业,也即AI,打造计算机。

AI, 既属于技术,但同时也是“劳动力”。

当我们进入机器人时代,这一点将更加显而易见。AI 作为一个全新产业,将由“工厂”驱动,需要海量计算力。

人们正在逐渐意识到,过去称为“数据中心”的地方,未来将是“AI 工厂”,这是一个新的时代,其规模可能非常庞大。

阿笨: 我注意到你引用了 Satya Nadella 在 Microsoft 财报电话会上披露的“token处理量the number of tokens that they processed”指标,我一看到就眼前一亮,这真是个好指标,这是你本季度最喜欢的财报信息吗?

老黄: 实际上,真正被生成的 token 数量,远远高于那个数字。Microsoft公布的,只是他们为第三方生成的部分,自身内部消耗要大得多,而且还不包括 OpenAI。

所以不难想象,实际规模非常巨大。

阿笨: 应该确实是很巨大。最近你在全球四处奔波,你我都知道台 湾 很美,我也提到了那座新园区,但我还是要问一句,这个季节的中东是什么样的?

老黄: 热,但不潮湿。

阿笨: 干热dry heat,对吧?

老黄: 对,是干热。

我其实蛮享受的,楼里空调很冷,我走到室外晒晒太阳,感觉挺好。夜晚更是难以置信,户外用餐、喝茶,都非常惬意。

阿笨: 当然,我问这个也是想谈谈与沙特和阿联酋的 AI 合作,你怎么看待这些交易的重要性?你为何一定要亲自到场?

老黄: 因为他们邀请我出席。

我们在那里宣布了两项雄心勃勃的 AI 基础设施计划。一项在沙特,一项在阿布扎比。

两国领导人都敏锐地认识到,国家必须参与 AI 革命,他们面前有巨大机遇:能源充足、劳动力短缺,国家潜力受限于人口规模。

如今,他们首次可以从“能源驱动”转向数字劳动力和机器人劳动力,无论是智能代理还是机器人。

他们非常专注且表达清晰,沙特王储谈到此事时,非常有条理、充满热忱,也了解技术本身。阿布扎比的 Sheik Tahnoun 同样前瞻且深刻,理解技术含义与机遇。

所以能与他们合作,我非常高兴,我们共同在沙特创立了一家新公司叫 HUMAIN,他们希望登向世界舞台,建设 AI 工厂,吸引国际公司入驻,当时OpenAI 也在场,这是一项重大计划。

阿笨: 真是重大转变,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 AI 扩散规则”(diffusion rules)。

这些规定,十分苛刻,它设定了配额,要求由美国公司掌控、甚至由美国制造的硬件加以限制。

过去 Nvidia 对这类管制,持较温和态度,但这次你们公开反对。

从你的视角看,某种程度上,你们必须迅速“被迫成长”。Tae Kim 在他的书里写道,Nvidia 像是一辆围绕你打造的 F1 赛车,而你就是驾驶员。

你曾经不想过问政府事务,所以 Nvidia 对政策并不敏感,但如今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公司,你们得飞快补上这一课,对吧?

老黄: 并不是我不想,而是过去根本不需要。在 Nvidia 的大部分历史里,我们忙于打造技术、建设公司、培育行业、与对手竞争。

阿笨: 而且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

老黄: 每天都如此,构建供应链、扩展生态,你看,这些任务本身已经规模巨大、难度惊人了。

但是,忽然之间,“扩散规则”出台。

我当时就说过,现在大家也看得更清楚,那条规则完全走错了方向,它对美国来说其实“事与愿违”:如果这项规则的目标是确保美国保持领先,它的实际效果将是让我们失去领先地位。

AI,并不仅仅是一个模型,,AI 是全栈的full stack thing,这也是人们总在谈 Nvidia 系统、基础设施、AI 工厂的原因。

如果美国想在 AI 领先,就必须从最底层的芯片到工厂、基础设施,再到模型、应用层,全面领先。你不能只保护某一层,而牺牲其他层,这毫无道理。

在国际竞争者已经赶上的当口,限制美国 AI 技术,无异于自废武功,我们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

阿笨: 你说的国际竞争者,指的是其他国家的模型?

老黄: 中国做得太棒了,全球AI研究人员里,有50%是中国人,你挡不住他们在 AI 上的脚步。我们必须诚实面对,DeepSeek做得很棒excellent work,故意不给他们与之匹配的技术和资源,是非常缺乏自信的表现,我简直无法忍受。

阿笨: 这些限制,是否反而激励他们在内存管理、带宽等方面做得更好?

老黄: 所有人都喜欢竞争,公司需要竞争来激励自身,国家也一样。

毫无疑问,我们的限制促使他们加速,但我原本就预料中国会步步紧跟。Huawei 是一家强大的公司,技术是世界级的,中国的 AI 科学家也是世界级。

他们不是“Chinese AI researchers”,是“world-class AI researchers”。

当你走在 Anthropic、OpenAI、DeepMind 公司的走廊里,到处都是中国研究员,这一点理所当然,他们的卓越并不令人惊讶。

“AI扩散规则”,若以限制他国获取美国技术为使命,那就完全错误了,真正的目标应当是,趁为时未晚,在全球范围加速美国技术的被采用accelerating the adoption of American technology。

如果目的是确保美国领先,那么扩散规则的实际效果恰恰相反。

而且,这一规则忽视了 AI 栈的本质,就是它像一个计算平台。

你的平台越大、能力越强,装机量越高,开发者越愿意在其上开发,反过来,让应用效果更好。应用更好,你就卖得更多,装机量进一步增加,开发者更加集中,形成正反馈。

对任何计算平台而言,这一点都不能低估,这也是 Nvidia 成功的根本。

如果美国不让本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那里开拥有全球 50%的开发者,从计算架构层面来说,这太荒谬了。

我们理应让美国公司有机会在中国竞争,抵消贸易逆差,为美国创造税收、创造就业、提供更多岗位。

二、Nvidia 与中国

阿笨: 这么说,我们现在算走到一半了吗?毕竟我们先从海湾地区的合作谈起,又聊到 AI 扩散规则。从国家竞争的角度看,让这些国家——

老黄: 这两个概念,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我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放弃在中国竞争,任由中国生态蓬勃发展,因为我们不在那里与之争夺,新的平台,就会在非美国的土壤上生根。

等到 AI 技术真正扩散全球时,他们的领先地位和技术,也会向全世界传递。

阿笨: 这正是我的观点,因为在你看来,我们只完成了50%,至少在别的国家,我们还没把自己完全隔绝出去。

老黄: 没错。

阿笨: 但我们应该更进一步,让 Nvidia 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老黄: 我倒觉得,不进入中国,反而等于完成了 90% 的“切断”。这并不是50%,而是90%。

阿笨: 也就是说,我们只做了 10% 的活儿。

老黄: 对,就是这样。

阿笨: 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认为,限制芯片销售、却又允许他们随意获得芯片制造设备,方向完全搞反了。

况且,芯片比生产设备更难追踪。

华盛顿有种说法,半导体设备公司,在国会游说多年,所以功力深厚,而 Nvidia 比较滞后,所以吃了亏。

你觉得有道理吗?是不是说服华盛顿理解这套逻辑特别困难?

老黄: 过去几年,我们确实花了很大力气在 DC 建立存在感,毕竟我们只派了没几个人,而一般和我们同体量的公司,在那儿可能有上百人。

即便如此,这几个人非常出色,他们在讲述我们的故事,帮大家理解芯片如何运作、生态如何运作、AI 生态又是如何运作,以及政策的意外后果是什么。

我们当然希望美国取胜,每家企业都该希望自己的国家赢,每个国家也该希望自家企业赢。

这种心态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人们渴望胜利,同样也是好事。竞争是好事,力争卓越也是好事。一个国家想要更强,我们不该嫉妒;一家公司想要更强,我也不会眼红。这会促使大家一起更上一层楼,我喜欢看那些立志卓越的人。

毫无疑问,中国渴望卓越,这很好,他们本就该有这样的期待。我认识的全球 AI 研究者,之所以做到今天的高度,正是因为他们都渴望卓越,而且他们的确卓越。

我觉得那种——

阿笨: 认为“要赢就得把对方压下去”的观点。

老黄: 对,这种观点在我看来毫无意义。

我们应该跑得更快,Nvidia 之所以能有今天的位置,全靠自己一路狂奔,从没人给我们托底。

有人提议要故意“拖慢别人”,但这会刺激他们变得更强,毕竟这些人本来就很很棒。

阿笨: 我同意。

作为美国人,我对此深感沮丧。我觉得我们应该靠更快的创新取胜,而不是把梯子撤走、把人拒之门外,再靠着层层官僚监管、试图追踪一切,这听上去太反美国精神了。

老黄: 是啊,但不管怎样,我认为总统看得很清楚,他就是想让美国赢。

阿笨: 可问题是,同一届政府先是叫停了 H20,那款芯片基本是按上一届政府的规格做的,然后突然说“不行”,现在又推动这项新交易。

批评者说,这可能让中国得利什么的。

似乎,行政部门的立场出现了变化,当然,他们可能会说“一切如旧”。过去六周,中美之间也出现了不少“较量”和“摇摆”。

你是否感觉到,大家真正认识到这个世界高度互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想彻底脱钩并不容易,因此务实主义会回归?

你对此乐观吗,还是在做最坏打算?

老黄: 总统有他想达成的愿景,我支持他,也相信他能为美国创造好结果,既保持竞争姿态,又寻找合作机会。

我能感受到,也看到这种取向。显然我不在白宫,无法确知他们的想法,但这就是我观察到的。

首先,H20 的禁令,已经把 Hopper 架构能做的都裁掉了,几乎没法再削了。

我们记录亏损了,大约是 55 亿美元吧,历史上还没有哪家公司一次性冲掉这么多库存。

进一步禁止 H20,对我们伤害极大。不只是损失 55 亿,我们还放弃了 150 亿美元的销售机会,

以及,大概多少,大概 30 亿美元的税收吧。

中国市场一年大概 500 亿美元,不是 5000 万,而是 500 亿。

500 亿美元,相当于一家 Boeing,不是一架飞机,是整个公司的规模。

放弃那片市场,就等于放弃了随之而来的利润、规模效应和生态建设——

阿笨: 这才是 CUDA 长期真正的竞争优势——

老黄: 没错。

阿笨: 中国会自建替代方案。

老黄: 对,任何觉得靠“一招封杀 H20”,就能阻止中国做 AI 的人,都是对现实世界严重缺乏了解。

阿笨: 先放下那些政府话题,待会儿再绕回来。

我想换个角度,提个更有意思的问题,你前几天的主题演讲一开场就说:“我们是一家基础设施公司,我们有五年路线图。”

你还顺带提到,当初创立 Nvidia 时,你估算的潜在市场规模只有 3 亿美元。你是什么时候真正意识到,你们们终将成为基础设施的?

回想我们之前的几次对谈,我感觉你当时只是想让大家看到 GPU 计算的可能性。但如今的发展规模,有没有让你多少有点震撼?

老黄: 如果你像现在这样一直关注我的主题演讲,就会发现,几乎所有今天发生的事,我五年前就谈过。

那时候我的措辞没这么精准,概念也没现在清晰,但方向始终一致。

阿笨: 所以照这个逻辑,你每次演讲结尾都会大谈机器人,那就是五年后的预告,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对吧?

老黄: 对,事实上,我已经讲机器人讲了差不多三年。

阿笨: 那也就是说,再过几年就会兑现。

老黄: 对,我认为很快就会发生。

真正深刻且影响巨大的变化在于,过去六十年,我们属于 IT 产业:IT 是工具、是技术,供人使用。

而现在,我们即将离开 “IT预算 IT budget”。

过去,客户把钱花在 IT 预算里,买我们的东西,但未来,这些支出要转进制造预算或运营开支里(the manufacturing budget or the OpEx budget)。

制造预算的变化,是因为机器人及其系统,会被用来生产产品,而运营开支的变化,则来自数字劳动力。

全球的资产开支加运营开支,总量有多少?大约 50 万亿美元,数字庞大。

IT 产业,才 1 万亿美元左右。借助 AI,我们这些公司就要闯入那块 50 万亿美元的大市场。

当然,我首先希望,而且我相信会如此,尽管一些岗位会改变、部分岗位会消失,但会诞生更多新岗位。

实体机器人及其智能代理,极有可能扩大全球 GDP。

原因很简单:劳动力短缺,所以几乎人人都在就业。

走遍美国,失业率会处于历史最低位,餐馆招不到人,很多工厂也难以招工。

如果花 10 万美元一年,雇一台机器人,人们会毫不犹豫,因为这能立刻提升他们的营收能力。

因此,在接下来的五到十年里,我们大概率会见证 GDP 的扩张,以及一种全新的“token制造系统 token manufacturing systems”产业,人们会慢慢理解这些概念。

阿笨: 我还觉得,今天的演讲,与 GTC 大不相同。我做访谈准备时,以为只是 GTC 的「复刻」,结果差异鲜明。

我的解读是,GTC 面向 超大型云服务商,而今天则面向企业 IT,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

老黄: 没错。

阿笨: 所以我的定位算对吗?

老黄: 对,企业 IT 需要智能代理,制造业需要机器人,很清楚,这是生态系统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