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为何放手外高加索与中亚,却死守外东北?
发布时间:2025-08-13 02:09 浏览量:1
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作为最大继承者,面对外高加索三国和中亚五国的独立诉求基本是顺水推舟,但对远在东方的外东北却摆出寸土不让的架势。
同样是苏联时期的边疆地带,为什么有的地方能放手,有的地方却要死守?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本精打细算的国家账本。
这些地方在苏联那会儿就不是“赚钱的主儿”。中亚五国从莫斯科拿的财政补贴能占到当地GDP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更夸张,民生开支的七成靠中央拨款。
工业基础基本是零,乌兹别克斯坦靠种棉花、哈萨克斯坦挖点矿,产品都是初级的,卖不上价还得靠莫斯科包销;外高加索三国更别提,工厂没几家,老百姓吃饭穿衣都得等中央运物资。
90年代初俄罗斯自己都快撑不住了。工厂停工、商店货架空着、卢布贬得跟纸似的,莫斯科街头老百姓排着队抢面包,政府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这时候再养着中亚、外高加索这些“花钱的兄弟”,等于把自己往死路上拖。
那会儿俄罗斯财政部算过账,要是硬留着这些地方,每年至少得多掏几百亿卢布补贴,相当于当时俄罗斯全年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放手这些地方,说白了就是俄罗斯那会儿实在扛不动了,主动把这“烧钱的窟窿”堵上。
民族上也根本拧不到一块儿去。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人、亚美尼亚人,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哈萨克人,跟俄罗斯人长得不一样。
说的语言也不是一个语系,信的宗教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中亚几个斯坦是伊斯兰教,亚美尼亚有自己的基督教分支,格鲁吉亚东正教也跟俄罗斯东正教不是一回事。
苏联那会儿靠铁腕压着还行,到了80年代末,各共和国的民族主义跟野草似的疯长,格鲁吉亚1989年就上街喊独立,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为了纳卡地区都快打起来了,中亚虽然动静小点,但哈萨克斯坦的知识分子早就偷偷搞民族文化复兴。
这些地方本来就有自己的历史和认同,俄罗斯人在那儿顶多算个统治民族,根本融不进去。
90年代初那会儿,整个苏联都在闹独立,外高加索和中亚跳得最欢,你不让他们独立,就得派兵去镇压,可那会儿俄罗斯自己军队都快发不出军饷了,哪还有力气管这些事。
再说了,这些地方的人本来就不怎么认同俄罗斯,硬留着也是个麻烦,指不定哪天就后院起火。
跟外高加索、中亚那些本土民族占绝对大头的地方不一样,外东北早就是俄罗斯人的地盘了。从沙俄时期开始往远东移民,到苏联时代又搞了百余年开发,当地的俄罗斯族早就成了主体。
1989年苏联最后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摆在那儿:外东北所在的远东联邦区,俄罗斯族占比超过85%,剩下的少数民族要么人口少,要么早就跟俄罗斯文化深度融合。
这儿的俄罗斯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儿,工厂、学校、城市都是按俄罗斯的模式建的,连街名都是俄语的,早就成了他们文化和心理上的“固有家园”。
你想想,要是把外东北丢了,等于把数百万俄罗斯同胞扔出去,这在俄罗斯人眼里,跟割自己的肉没区别,国家认同的底线就在这儿,根本不可能接受。
外东北这地方,对俄罗斯来说不光是人多,地理位置和资源才是真不敢撒手的原因。往东边看,这儿有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咱们说的海参崴,俄罗斯在太平洋就这么一个靠谱的不冻港,冬天不用破冰船也能通航,太平洋舰队总部就设在这儿。
从这儿出发,军舰能直接开到日本海、黄海,商船能把远东的资源运到日韩、中国,甚至更远的美洲。
苏联时期太平洋舰队是跟美国第七舰队叫板的本钱,解体后俄罗斯海军元气大伤,但海参崴这个出海口要是没了,太平洋舰队直接成了内陆湖舰队,在亚太别说影响力,连存在感都没了。
地下埋的东西更实在。外东北的萨哈林岛有石油天然气,马加丹州的金矿、铜矿储量排俄罗斯前列,还有大片的森林资源。苏联那会儿就靠这些资源出口换外汇,90年代俄罗斯经济快垮了,石油天然气更是救命钱。
这些资源不光多,还能直接往亚太市场运,离中国、日本这些缺资源的国家近,卖起来方便,价格还好谈。要是把外东北丢了,等于把自家的钱袋子割给别人,俄罗斯本来就穷,哪经得起这么折腾。
再往深了说,这地方还是俄罗斯的安全屏障。外东北北边是西伯利亚荒原,南边直接对着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东边是日本。要是没了外东北,俄罗斯的远东边界就从外兴安岭退到勒拿河,等于把整个西伯利亚的东边门户打开了。
90年代俄罗斯国力不行,最怕的就是外部威胁,外东北这块地儿虽然偏,但好歹能挡一挡,让后方的工业城市有点缓冲。
再说了,东亚那几个国家都是邻居,关系时好时坏,手里攥着外东北,跟邻居打交道腰杆都能硬点。说白了,这地方就是俄罗斯在远东的根,没了根,远东这片地儿就真守不住了。
说到底,俄罗斯那会儿的选择,就是拿国家账本一笔笔算出来的。
外高加索和中亚那几块地,早就是莫斯科的“财政包袱”,苏联时期每年几百亿卢布的补贴填进去,工业没起来,老百姓吃饭还得靠中央运粮,90年代俄罗斯自己都发不出工资,工厂停工、商店货架空着,哪还有闲钱养着。
民族上更麻烦,格鲁吉亚人、乌兹别克人占当地人口九成以上,说自己的话,信自己的教,独立的呼声比谁都高,硬留着就得派兵镇压,成本太高,不如放手止损。
可外东北不一样,1989年人口普查摆在那儿,俄族占了85%还多,城市、工厂、学校都是按俄罗斯的路子建的,等于自家后院。
再往深了说,海参崴那个出海口不能丢,太平洋舰队得有地方待;地下的石油、金矿是真金白银,卖了能换外汇;南边对着东亚,守住了就有缓冲,丢了西伯利亚都得跟着慌。
所以你看,放弃是甩掉“赔钱货”,坚守是保住“命根子”,说到底就是算清楚了“成本”和“收益”,国家过日子,跟老百姓居家一样,得务实,得知道啥该扔,啥必须攥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