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得印科技:首款无人驾驶机器人,融资千万打造银发族出行助理
发布时间:2025-08-14 11:59 浏览量:1
让智能科技更懂老人心
整理 | AgeClub 任子勋
前言
截至2023年底,中国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超过4600万。随着我国步入中度老龄社会,失能及半失能老人数量持续增长、护理人手供给不足等情况越发突出。
养老产业转型智慧养老模式趋势明确。据预测,2025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7.2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
今年4月,得印科技宣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得印科技成立于2022年7月,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养老机器人系列产品和智慧照护服务平台的综合养老解决方案,目前有三款产品即将量产。
8月21日,AgeClub将联合REHACARE CHINA在苏州举办“2025银发科技与智能辅具创新发展大会”。
会前,AgeClub对谈得印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王严冰,洞察银发智能产品的研发落地经验和智慧养老产业未来趋势。
PART 01
从汽车到轮椅机器人,
洞察智慧养老商业机遇
1. AgeClub:能否介绍一下得印科技,以及公司主要在做的产品?
王严冰:得印科技成立于2022年7月,有三款产品即将量产。
第一款产品,是针对失能老人的生活护理机器人。这款产品能分担子女人手不足的问题,帮助失能老人解决大小便方面的问题。
第二款产品,是我们基于汽车领域的L3辅助驾驶技术,开发的一款无人驾驶载人轮椅机器人。这款产品目前做到两个“第一”:国内第一个量产落地、可以载人的无人驾驶机器人,以及第一个达成十万公里安全无事故、无故障载人驾驶纪录。
第三款产品,是陪伴类机器人,为老人提供情感沟通、心理咨询、健康康养知识咨询等服务,扮演着移动家庭管家的角色。
2. AgeClub:您过去是在汽车行业,为什么想到进入养老行业做轮椅机器人这样的产品?
王严冰:到2035年,国内会有4亿银发群体。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很遥远,但是变老是每个人未来的终点。我们觉得,智能AI养老产品将是我们人生最后用到的一款智能产品。
在看智慧养老行业时,我们发现有很多智能产品功能做得很好,但是涉及到使用场景的探索、用户体验、产品定义这三个维度时,做得不够完善。
比如我们此前参加老博会展示的轮椅机器人,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欢,是因为大家觉得它不像是一款轮椅。对于老人来讲,使用轮椅意味着生命步入一个节点,告别了正常走路的日子。老人会有心理上的障碍。
智能轮椅机器人,可以让老人自己操控。这会让老人觉得他是有了一款能帮助他行走的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可以激发老人的沟通,帮助老人重新回归这个社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机器人落地需要找到天然的实战场景,而银发场景是最合适的。机器人的耐力比人好,“脑子”转得比人快,能和人聊天......这些都属于银发族的短板。在银发场景下,机器人能落地量产,收集优良数据。
3. AgeClub:养老行业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之前本身就在做银发市场的,开辟了新业务,做“银发+”;另一种是来自其他行业,做“+银发”。得印科技属于后者?
王严冰:不完全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银发族这个概念会有新的诠释诞生。
曾有两位六七十岁的阿姨和我们交流,我们发现她们关注我们是因为家里还有八九十岁的父亲。银发族不是一个群体。实际上它可能由两代人、三代人组成。
我们做产品的终极目的不是用产品来将人群划分,而是面向市场上大部分人群。如果他们给我们反馈意见,提供数据帮助我们优化某个产品和技术,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他们的身上。我觉得这样是一个正向的思维。
PART 02
用户体验+场景探索,
助力产品创新
4. AgeClub:能否介绍一下公司产品的亮点?
王严冰:无人驾驶轮椅机器人搭载有激光雷达,采取全程导航,不用老人操控,可以直接带老人去到目的地。由于这款机器人采用了麦克纳姆轮,转弯半径只有一米,因而可以进入到办公室、公寓等场景较为狭小的区域。
5. AgeClub:是否可以将这款产品类比成酒店里的服务机器人?
王严冰:这款产品要比酒店服务机器人更加复杂。酒店服务机器人本身不是很大,再加上酒店里面的人一般密度也不会太高,所以它不会避撞避障。
避障对老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功能。它相当于辅助驾驶的一个功能,替老人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做判断。比如老人在公共路面,如果突然有人或者动物穿过视野前方,很多时候老人没有办法及时去做判断。他有可能手忙脚乱地操作,反而造成直接加速。
我们给了老人一个最底层的保障,保证他的行驶速度和安全距离。这也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安全模块。
6. AgeClub:产品还有哪些其他特色,产品创新背后的思路是什么?
王严冰:我们在老人用品里面,更多的是围绕用户体验以及产品场景方面去探索。
比如我们的轮椅机器人开发了跟随功能。这涉及到很多有趣的场景。
有的老人并非完全走不了路。他可以驾驶轮椅机器人到家门口的超市,把买的菜放在轮椅机器人的座椅上。这个时候,轮椅机器人相当于小助理,能够帮他把东西带回家。
再比如,有的老人会在家人的陪同下去散步。有时候老人也想下轮椅走两步。在这种场景下,会出现到底是谁来推,把它放在一边会不会弄丢的讨论。我们的轮椅机器人可以跟随老人,当老人累的时候,他一回头,这个机器人就在身边。他可以坐上开回家。
我们第三款陪伴机器人所具备的室内导航和避障功能,也正是来源于轮椅机器人的技术积累。
7. AgeClub:老年人抗拒科技的原因在于风险的不可控。对银发人群来说,安全事故可能只有一次和零次的区别。产品安全保障方面是如何做的?
王严冰:这些问题我们考虑过。
在无人驾驶轮椅机器人方面,我们做了三重防护。即便是到最后机器人不能行驶,它的周边采取独立供电的360度避障系统,能保障在应急情景下,比如老人在上坡的时候会有一个助力,下坡的时候会有一个刹车的动作,让老人最终能平稳下地。
PART 03
为产品找到可传承的内核
8. AgeClub:可不可以这么理解,机器人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它的上升空间就在应用场景之中。银发人群在应用场景中的期待,就是机器人未来的升级方向?
王严冰:银发场景能帮助机器人实现快速迭代,包括在用户体验方面能够给到更快的反馈。
我们一直有个很感性的说法,机器人能够替代碳基生物,以硅基的方式实现传承。
比如老人用我们的产品20年或者30年后,他创造了很多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他的家族复原老人的生活回忆录,看老人曾经坐轮椅机器人去过哪些地方,保存老人的真实影像和声音等等。
9. AgeClub:实际上,在产品的背后你们在找一条线,用一个硬件来承载老人生活的科技记忆。
王严冰:对。其实对于整个国家来讲,每一代人都有各自非常大的贡献。
举个例子,我们的护理机器人能收集老人代谢生理指标。在帮助老人解决生活护理问题的同时,我们积累了中国每一代人的代谢指标。这些数据对于国家非常重要。因为人一般只有生病的时候,才会去医院检查这些指标。
所以我们不只是做硬件。机器人像老人的“小秘书”一样默默地记录老人每天的数据,并在关键时刻帮助老人去问诊和治疗。数据的价值在放大,并且造福于国家的每一个人。
10. AgeClub:在宣传方面,你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
王严冰:第一步还是先针对B端,比如养老院、医院、康复院。对于C端,我们慢慢会有一些布局,通过视频号、小红书做一些推广。
主要是因为,像我们的产品,尤其是护理机器人,更多的时候需要去到机构场景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这样做的原因,也是希望对消费者负起更大的责任,B端天然具备使用场景和用户集中的特点。这有利于我们在早期,收集更加精准的数据并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