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被误解的佳作!《东极岛》呼唤尘封历史,尽显中国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16 21:13 浏览量:1
近期,又有许多观众走进电影院观看《东极岛》,并纷纷表示电影质量优秀,超出预期。这部电影讲述了二战时期中国渔民救英国战俘的故事,重现了战乱年代的人性光辉。海浪中渔民奋力救人的群像无一不在诉说着岁月的重量。然而,这样一部充满人文温度、致力于打捞历史真相的电影,竟在上映前后陷入舆论漩涡,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先说有人吐槽电影里渔民的形象,觉得把渔民拍成了“原始人”,有损渔民形象。
但阿赑原型沈品生先生的后人都出面解释了,东极岛有老话“青浜庙子湖,菩萨穿龙裤”,以前渔民出海为劳作方便,赤膊是常事,衣服被海水泡烂、磨破太常见,粗麻布短褂就是日常穿着。头发长也是因为出海一连几天甚至更久,根本没空剪。
电影里这些细节,都是艰苦岁月里渔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哪是什么抹黑?
还有人诟病电影给舟山渔民出海救人铺垫了太多前置条件,像日军屠村威胁、养父被杀害等,认为舟山渔民“海上有难必救”的信念刻在骨子里,救人本应无条件。
可大家别忘了,艺术创作和现实本就有区别。电影需要构建完整的故事框架、制造冲突矛盾来吸引观众,要是单纯平铺直叙渔民无条件救人,这电影大概率会枯燥乏味,难以让观众共情。改编比诉说更难,就连《里斯本丸沉没》的导演方励看完《东极岛》都盛赞东极岛剧组:“你们太了不起了!有了《东极岛》,让这段历史更加完整了”。
于是又有人说电影在强行煽情,夸大中国渔民的贡献。
可就在电影上映期间,就有东极岛两位渔民顶着大风救游客的事迹,这不正呼应了电影里渔民骨子里的救人精神吗,说明电影所展现的渔民品质是一脉相承的。做了好事,怎么不让说了?
更离谱的是,日本那边竟说《东极岛》在捏造历史,拒不承认这段过往。而在国内,也有人跟着附和,说电影三观不正。可事实真是这样吗?1942年,满载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船被美军潜艇击中,日军违反《日内瓦公约》,未给船只悬挂战俘标识,导致大量战俘生命垂危。就在这时,东极岛的渔民们不顾危险,自发前去救援。这部电影就是在还原这段被尘封的历史,让世界看到中国渔民的大义。
如今《东极岛》在全球上映后,收获了众多国家观众的欢迎和认可。很多外国观众被电影里中国渔民的善良、勇敢所打动,看到了战争年代人性的光辉。
可偏偏在国内网络上,出现了一些恶意差评。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是不是日本怕《东极岛》唤醒全世界对那段历史的记忆,所以在背后搞小动作,花钱买了黑水军来抹黑这部电影?
毕竟,这部电影将日军当年的残暴行径揭露得淋漓尽致,这是他们不愿面对和承认的。
再看看央媒的态度,央媒一直在为《东极岛》发声支持,央媒的公众号、微博发布了许多关于《东极岛》的好评,称赞电影展现了中国渔民在危难时刻的善良与担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要是《东极岛》真的在捏造历史、三观不正确,早就被下架了,哪还能得到央媒的力挺?
《东极岛》是一部用心的电影,它让我们记住了那段被遗忘的历史,记住了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渔民。在这里,真诚呼吁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别被网络上的恶意差评误导。支持《东极岛》,就是支持中国的历史,支持中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