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后:不要跑回来了!
发布时间:2025-08-17 00:08 浏览量:4
又是一个新的入学季,又是新的一届学生交替,26fall马上要步25fall学生的后尘。每当申请季轮转的时候,总有些掏心窝子的话想和留学生们或留学生的家长们一起探讨下。
比如,留学后,是不是可以不回来了,对自己狠一点,自己all in在留下来的可能性上,父母也在这方面多加支持,而不是觉得只有一个孩子,还是希望他们回到身边。
留学对于大多学生和家庭来说,其实是一个再次选择的机会,之所以留学,就是换个服务器,找到自己的发力点。而留学后为啥不建议回来?主要还是因为可能留下来才能最大化留学生的价值。为啥这么说了,有以下原因,仅供大家参考!
No.1 国内太卷了,换个服务器你能更轻松的卷!
我的价值观是卷还得卷,不卷选择躺平是没出路的。只不过我们不要走极端即可,极端的卷或极端的躺平都不好。
而现在国内属于压力太大太卷了,有点喘不过气。可以看下提前发展起来的韩国。他们停摆的生育率其实就是我们需要警示的。
国内现在是每个阶段你都压力大,你不能试错,也不能走错。每一次错误都感觉能让你破防一样。这种按部就班的生命,真的有意义吗?
从幼升小,到小升初,一直到你大学,大学之后再到硕博,硕博后再到就业,就业后再到婚姻。婚姻之后再到小孩,如此重复。我们国人仿佛被一只大手拽着,陷入了一个奇怪的循环里面。你不能停,你哪怕斟破这点,大环境都不让你停。你想的通透,你父母未必能通透。你无法独善其身。
很多人这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好像是有模版一样的。我们被定义为优秀或成功,前期是在学校能好好读书,并拿到优异成绩。后期是能搞到钱,人前显圣。没人在乎你,是不是擅长搞学术,没人在乎你是不是喜欢钱。大家都只看结果。
这种模版一样的价值观,我觉得是社会的倒车,是泯灭了很多学生的人性的。大家都这么现实,这么急功近利,谁还去怀抱梦想?谁还去开出不一样的花?人本来就是不同的。这点说真的,我们做的没有海外好。
No.2 不回来是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留学本身就是给你更多选择的机会,让你选择有不同的活法,去不同的服务器,感受别人的文化,见识更多其他生命的可能性。而不是被单一的东西给束缚住。
在英国留下来后,你可以和当地人一样慢节奏下来,治愈你的焦躁不安,治愈你没做好感觉自己很糟。这边不这样,这边都会鼓励你,哪怕形式主义的鼓励,对国人来说,都是能燃烧起自信的东西。
我们可以在海外静下来,看清自己是什么体质,是内卷斗士,还是躺平斗士。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回来还是继续留在当地。不回来不是不爱国了,而是不适应国内的环境,换一种活法了,心系祖国是一样的。回来的,也不一定就多爱国了,只是他们更适合这种环境,喜欢那种包围感,喜欢在卷中找到自己的价值。都行的,只要自己想清了。
No.3 留学生的最大的优势是桥梁双边,留在英国能让你价值最大化
其实留学这个事,给很多留学生带来的最大优势是链接中英,或中美等双边,你具备一个桥梁的作用。把两地的信息差,认知差进一步互通有无。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进行完美的资源整合。
坐拥国内这么好的大后方,你的优势就是尽可能的把你留学所在地的好的东西,推送过去,把国内好的东西卖过来。实现互通。
这里面有很多的生意和项目可以去做,比如外贸,比如中介,比如资产配置,比如企业出海,内容出海等等这些行业都属于目前可以搞到大钱的方向。你如果能明白你的作用,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可以差异化切入的点。你留在海外,比你回国会更有价值。你留在海外,能更快坐拥地利优势,互通两地有无。
我们其实终其一生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做让自己价值最大化。比如留学,刷好的学校,是让自己在别人的信任度方面最大化。而信任度这些东西,会提高你和别人交付的能力。这就是你的额外价值。
总了个结:我觉得留学这件事,对很多留学生来说,就是一趟心灵之旅。是见证两边服务器不一样的特色,然后选择一种自己觉得更舒适的活法。这种活法没有对错,也没有谁更成功谁更优秀,只是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和认知告诉我们,这样选会更优。
先逼自己一把,强化下自己能留下来的可能性,像印度学生那样,疯魔点,抱团点,把信息差给弥补掉。留学生彼此为护盾,彼此给自己加强背书,在海外也拿到一定话语权,为后来者铺路。而不是持续到现在,依旧是一团散沙,彼此视为竞争目标。互相防范,那就很没意思。
未来的经济走势,要么就是内循环找机会,内循环也只是求温饱,内部消化。正增长的机会肯定是出海,是走出去,是内容出海,是产品出海,也是人继续出海,左右沟通。留学生化为双向的桥梁,比本地人更懂国内,又比国内这边更懂本土规则和文化。做好这种润滑剂即可。就是最好的出路,也能寻找到适合的无限商机。
留学生的优势也是把这个板块做好,而不是回国继续去考编考公进体制。过着咸鱼般的生活,然后逐渐和社会脱节,稳定是稳定了,但心气都没了。价值也慢慢丢失了。这不是留学生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