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破局 创新提质 聚力解决“县中振兴基础牢不牢”问题——“‘学在淮安’大家说”(总第5期,小学第3场)举行

发布时间:2025-08-16 22:42  浏览量:4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重要指示,聚力解决小学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8月14日下午,市教育局举办“把学校办好·把孩子教好——‘学在淮安’大家说”活动(总第5期,小学第3场)。淮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唐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俊祥出席并讲话,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士东主持活动。

唐广在点评讲话中充分肯定全市教育系统以“县中振兴”为引领,坚持“向下扎根、向上攀升”,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他指出,把学校办好·把孩子教好——“学在淮安”大家说活动蕴含着清晰的教育定位、自觉的政治觉悟与美好的教育理想,充分体现全市基础教育工作者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强调,一要充分认识小学阶段教育在人生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坚持“有教无类”的公平原则、“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人尽其才”的培养目标,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二要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四位一体”育人新格局,特别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要深入推进“县中振兴”改革实践,以县中振兴为引领,带动全市基础教育整体提质,这是民生大事之要。要将其经验向义务教育阶段延伸拓展,为青少年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四要知行合一,重在实践。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践行“知行合一”的深刻理念。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教学相长中实现内涵提升,在守正创新中激发办学活力。

陈俊祥在讲话中强调,各地各校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汇聚合力,积极应对变革挑战,以坚定的改革决心和创新举措,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推动教育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实施“1233工程”,构建“四个自信”孩子培养淮安范式。要打造一个品牌,持续开展“课程思政·精彩一课”展评,完善“一核双特多辅”思政育人精品课程体系,着力构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政教育区域品牌。推进家长进校园、学生进社会“双进”活动。坚持大中小学思政联盟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和全域研学一体化。做好幼、小、初、高学段衔接,指导学校之间、家校之间加强协作,引导家长配合做好学段教育衔接工作。重点推进家校社衔接,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统一战线”。推进品德与学习能力的衔接,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感恩与责任教育。实施“三项行动”,推动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控辍保学行动,联合多部门统筹推进未入学适龄儿童劝返、复学、保学等工作,动态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好校园餐等民生实事。实施“双带”行动,市带县、强带弱,充分发挥优质学校、优秀师资的引领带动作用。实施集团化办学,探索推进“名校+新校(弱校、乡镇校)”和九年制、十二年制一体化纵向办学等多种紧密型集团办学模式。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教育工作组织化水平。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班子成员要以上率下,形成层级带动的执行力。选优配强中层骨干,持续优化团队结构。完善制度机制,标本兼治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激发队伍活力。制定书记校长办学能力评价标准,实行分层分类评价。将教学体系建设、育人成效等纳入学校评价核心内容。优化教师评价体系,破解“不愿当班主任、学生不敢管、职称评聘后不担当”等问题,激发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科学应对梯次“达峰”“渡峰”难题,有章有法调配教师资源。各县区要主动应对生源和教师结构性矛盾,扎实做好存量、时刻把握增量、准确预测变量、适时调控流量,精准打好教育资源配置“提前量”。锤炼过硬作风,筑牢教育发展保障。统筹教书与育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政绩观、人才观。统筹发展与安全,既要抓好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要抓好校园安全和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加大对好校长、好老师、好班主任的选树和宣传工作力度,健全以激励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

活动中,淮安小学、淮安市浦东实验小学、淮安区博里中心小学、淮安市淮阴小学、洪泽育才实验学校、涟水县红日小学、盱眙县维桥中心小学、金湖县城南实验小学、淮安市通甫路小学、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福地路小学10所学校的书记(校长),围绕“我是如何办好学校的”主题作交流发言。

淮安小学党总支副书记、校长丁丰以“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强校之路”为题,“读”“写”“课”“评”“生”“师”“心”等七个方面,阐述了学校高质量育人路径,展现了学校高质量育人成效。

淮安市浦东实验小学马乃骥以“育有温度:构筑温暖的教育生态”为题,分享了立足底层、顶层思考,通过文化引领、环境陶冶、评价激励共建共享温暖校园,淬炼教师育人本领,厚植沃土培育阳光少年,践行“在乎每一个,阳光每一天”办学主张,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淮安市博里中心小学副校长张雷以“深耕教育沃土、绽放博小华光”为题,围绕“以文化人,特色立校”这一核心,介绍了学校在教学创新、德育铸魂、学段衔接及家校协同方面的实践与成效。

淮安市淮阴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郑鹏讲述学校以“四个自信” 为灵魂支柱,以“四个坚持”为行动坐标,秉持 “一切美好源于双手创造” 的办学理念,通过打造乐行环境、美行课程、智行课堂、善行教师、雅行少年五维一体的“行”文化体系,在立德树人的田野上书写躬耕不辍的生动答卷。

淮安市洪泽育才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潘玉凤围绕“信任教育”,从让学生喜欢学校、教师体现价值、家长能够放心三个维度,阐述了通过构建多元课程、打造 5G 融学课堂、创新作业模式、实施“五好少年”评价,以及培养教师、关怀师生等行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涟水县红日小学党支部书记汪灵敏以“让每个生命温暖绽放”为题,从“初心如磐回应时代之需、脚踏实地绘就成长生态、展望未来奔赴教育星辰”三个方面,分享了学校以“暖心工程”破解留守儿童教育难题、以“暖阳品牌”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与思考。

盱眙县维桥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程福红通过呈现乡村学校以“向阳文化”为核心的蓬勃发展样态和教育实践,赋能教师发展、深化素质教育以彰显向上素养,深化项目建设、立足教学常规、注重特色育人以助推 “提质增效”,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教育生态。

金湖县城南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爱明以京剧文化赋能,破解教育困境,构建育人新范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让童心在京韵中绽放。

淮安市通甫路小学校长陈金梅以《传木铎金声,做“扎根”教育》为题,从“扎文化之根,启童蒙新章”“扎品格之根,绽生命之美”“扎素养之根,促质量提升”三个方面介绍学校传承北师大百年文脉,践行“明远四句”智慧育人,创新“三减三增”赋能教学质量的办学实践。

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福地路小学校长孙庆亮以“以福润心 向光而行”为题,从育人愿景、育人课程、育人实践与育人成效四个维度,阐述福地路小学从“新”学校奔赴“星”学校的育人生态建构。

活动邀请领导和专家担任评委,采用评委打分和参加人员投票计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议。

清江浦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戚桂荣

周恩来红军小学党委书记管晓蓉

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方彬

清江浦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戚桂荣、周恩来红军小学党委书记管晓蓉两位教育专家进行了现场点评。淮安市实验小学校长方彬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应邀即席发言。

各县(区)分管局长、科长,全市各小学书记(校长)20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