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印巴空战的后遗症显现,印度做不了印太支点,那就变现吧
发布时间:2025-08-16 17:44 浏览量:2
2017年12月18日,白宫传出消息,特朗普任内首份安全报告公开亮相。
特朗普首次用正式文件,将中国定义为首要竞争者。经济与安全双线对冲。
从那个时候,一条东西向的链条逐步显露:起点是日本,终点来到印度,与澳洲连通。这个布局叫做“印太战略”。
这是特朗普最重要的一个政治遗产。整体逻辑是全面合围,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拉拢式对抗。而关键环节,就是印度。
八年后,特朗普转而对印度实施高额关税,“印太战略”宣告失败。
原因并不复杂。特朗普终于看清印度——这么多年只是学了坏毛病。过去和英国混两百年,如今除了能给人添乱,基本干不了事。特朗普甚至直接讲,如果印度真“觉醒”,别人都得被气到。谁还去联手,谁“倒霉”。
曾经国际舞台上,莫迪和特朗普气氛极好。几个月前,特朗普高调称莫迪是“伟大领袖”,自己和印度的关系异常“铁”。然后到了7月末,情况反转。
特朗普突然转头,对印度实施重手。要从8月1日起,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
8月6号,再来一刀。特朗普以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为由头,追加25%税。加起来,关税总计50%。印度工业链直接断裂。
网络上,特朗普连日嘲讽印度。他掀起印巴冲突的老账,说印度当年被击落五架飞机,全靠自己调停;还讽刺印度前途无望,说你们继续和俄罗斯玩吧,我无所谓。美巴石油协议公布时还专门“提醒”印度,说不定将来我们的石油会卖给你。
特朗普恶意利用印巴仇恨,不断打击印度。印方自然反击。
8月2号,莫迪宣称,印度不是废柴,未来会成为地球第三大经济强国。8月5号,针对购买俄油这一指控,印度官方直接回怼,说欧美买得比自己还多,还晒出数字。欧洲从俄进口天然气2024年比战争前更多。叫骂欧美双标。
这一天,印度媒体也加入战团,说美国需要我们时我们就是“民主模范”,需要甩锅时立刻变成“坏小孩”。主持人帕尔基·夏尔马说,特朗普或许欺负得了周边国家,但不见得镇得住大国。印度不会陪美国演戏。
两位国家领导人本质上开始摊牌。“印太战略”支点的选角,其实根子还是2017之后的逻辑。美国一心想复制乌克兰模式,找个能打、能闹,还肯当炮灰的角色——印度成了候选。日韩、澳洲、菲律宾,包括台湾,都在名单里。现实发现,谁都不敢真打。
特朗普看得明白,印度体量和地缘独特,人口对等,和中国领土有直接争议。他们决定押宝印度。
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都把印度当主角。
该要产业,美国递苹果。欧洲公司也纷纷来。要武器?C17给,F35都说“看情况”。四方合作,美印加日澳,G7会议邀请,连常任理事国席位都公开“支持”,什么都给。
莫迪国际地位水涨船高。美国目的十分明确——把印度扶成全面遏制中国的对手。
印度2024年GDP超英国,全球第五位。空军网络排名亚洲第一,海军南亚冠军。陆军优势对巴基斯坦明显,军力获得全球关注。
印度的制造业,高速上升。“下一个中国”的说法甚嚣尘上。印度自信重新建立。
但印度的领导人从不打算做谁的“小弟”。莫迪心理只有一个策略:中美、欧美互掐,我渔翁得利。嘴上配合,背地捞资源,二边下注。西方给资金技术,俄罗斯那边买武器和原油。
特别是俄乌战争后,印度进口俄罗斯原油从2021年的400万吨暴涨到2024年的8000万吨,精炼后出口给欧洲,赚取巨大差价。美国、欧洲都看在眼里,但为了布局,忍了下来。
一切顺风顺水。可是历史重演。莫迪误判:巴基斯坦挑衅,印度主动出击。美方剧本:封锁巴国空军,法国助力,印度打胜仗,然后搅局中国的“走廊”计划。实在不行,也搅成持久消耗战,为中美谈判制造筹码。可是实际印度在空战中溃败。
美国看穿印度不成气候,决定变路数。对手都打队友用处何在?于是把印度当肥肉收割,关税从天而降。
美印正面分裂。印度被排除出西方阵营,美国的“围堵链条”断了。
连带反应非常剧烈。欧盟随后也出手,限制印度炼油出口。乌克兰也跳出来指责印度暗助俄罗斯。大量企业撤资,资本外流,直接投资暴跌。苹果公司也表态要撤回生产线。
5月,印度外资只剩3500万美元,同比锐减。创下前所未有的低谷。发展窗口期再度消失。和中国示好,成为印度唯一出路。
最新消息,莫迪计划8月31日访问中国,参加多边会议。这是自中印边境摩擦之后第一次接触。
但信任不可能一蹴而就。过往看,印度最擅长“掀桌”,在友军队伍里往往搅得乌烟瘴气。上合组织里,印度效率拉低,作用并不正面。
“莫迪来访,大概率不会得到中国任何具体承诺;除非印度态度大变。”这已经是印度手中余下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