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的乌克兰终被抛弃,50年前毛主席对欧洲的警告他们听不懂

发布时间:2025-08-23 13:56  浏览量:2

美乌这阵子吵得满世界风声鹤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风口浪尖上摇晃,谁都在看他怎么走下一步!各种谣传,舆论场上乱成一锅粥。很难说,泽连斯基那些动作和话语背后到底咋想的。最近说美国不给援助了、 欧洲打嘴仗多,不肯真掏钱,他的焦虑和激烈表态,终归是个人本位?还是小国无奈的自救,观众心里各有自己的算盘。

突然间,历史翻出一页。五十年前,1975年,毛主席与西德总理施密特一场谈话,像是隔空喊话,今天听来锋芒未减。冷战骨头还再嚼,东西欧都坐在风暴边上。毛主席把欧洲看得透彻,指着地图道破美国和苏联的套路。客人是施密特,西德总理,无论怎样,欧洲真听了吗?不少材料显示,他们礼貌地点头,却并没吃进心里。到底是装,还是没看懂风险,也不好说。

毛主席说得可直白:“欧洲不能太靠美国。你们联合自强,不然迟早吃亏。”当时美国和欧洲是铁的盟友,表面一盆水,背地里分汤。美国从来不是什么“大善人”。它的援助、安保,看着给了欧洲点好处,其实连着自己利益。毛主席提醒说,靠别人最多是镶边。欧洲还信马歇尔计划,觉得经济上和美国捆绑,没啥坏处。现在回头想,未必真便宜了欧洲。

不光告诫欧洲别太信美国,毛主席同时警告苏联也不会安分。冷战表面缓和,那时苏联说想搞平等,承诺不搞扩张。结果毛主席偏不信,“苏联扩张是天性,缓和是临时的。”这话当时不少欧洲人觉得杞人忧天,可历史最后证明,东欧剧变之前,苏联野心和手法都没变。只是那些决策者习惯选择性忽略。

欧洲的处境其实很尴尬。自己一盘散沙,经济和安保全系在别人手里。欧洲人私下有点焦虑,却很少鼓起勇气集体发声。毛主席的话可能点醒了几个学者,却没把决策层彻底敲醒。他讲道,“分散就没力量,被大国操控。”欧洲每回遇到博弈,总有人提出联合,可一下就变成小圈子、利益冲突,三天不到又散了。

那时候,欧洲经济刚被二战折腾得够呛。要重建,不抱美国大腿不行。美国马歇尔计划给钱,在欧洲布局深。资金下来的同时,捆绑了不少政治规矩。北约的存在,安全外衣是美国设计,其实欧洲头顶一直压着美国意志。谁都心里明白,但各国多是睁只眼闭只眼,明白装糊涂,生怕丢了安稳。

权威数据显示,北约早期实际掌控权都归美国。根据《国际安全研究报告》2022年版,北约关键岗位超过70%被美方主导。不愿自主的习惯,几十年都没真改过。有些欧洲小国自认无能为力,拖拖拉拉,只要不惹大事就算平安。美国要转移重点,他们就更加缺乏安全感。

几十年转个圈。最近俄乌冲突,美国的动作越来越自顾自。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美国轻易一拍板,欧洲只是被通知。欧洲对俄罗斯制裁,结果自己吃了通胀苦果。油价统计,2022年夏季,德国家庭每月燃气账单上涨了26%。法国也一样,能源不够,电价飙涨,老百姓苦不堪言。美国却从卖天然气、军火赚得盆满钵满。这场冲突,美国得到的最多,倒霉的是欧洲。

数据还显示,美国2022年对欧盟出口液化天然气同比增长75%。欧盟能源自给率下降到历史最低,美国的市场份额直接突破40%。美国财报上的好看数字,其实就是欧洲吃亏的钱。有质疑说,这是不是美国的战略投机?欧洲看似应对有术,其实只是用高价买平安。

这一切不是天生注定。美国战略近年明显东移,更关注印太。权威媒体《外交事务》报道,拜登政府内部多次评估后,为遏制中国,印太优先级直接压到头条。欧洲安全不再是美国重要议题。哪怕俄乌搞得天翻地覆,他们也不会全身心扑在欧洲。欧洲政客们有时候还会反复质疑,到底还有没有美国的保护伞?

可是欧洲自己也不争气。欧洲联盟几次努力联合制定统一外交政策,各成员国根本拉不齐。有些国家一边倒向美国,有些则试图讨好俄罗斯。民调显示,2023年欧盟委员会内部对俄态度分歧指数高达0.68,内部分歧史上最深。联合自强,纸面很好看,实际操作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老百姓也烦躁。德国、波兰农民上街抗议,法国批评能源短缺。谁都看见问题,却没人真能拆掉依赖的安全阀。美国即使逐渐边缘化欧洲,欧洲反而越发找不到底气自己抵抗。各种政策变来变去,久而久之欧洲在国际事务里变成了看客。

毛主席的警告,早就摆在那里。从1975年到现在,国际形势几乎印证了他的预判。不是一切都完全照办。欧洲确实试过联合,也搞过自强。比如欧元区创建,初衷是强化自身经济,但后来财政政策又被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大国拖累,最后一盘散沙。经济学家皮西尼在2023年分析道,欧元汇率持续震荡,主要原因还是成员国之间默契不足。

不过,有的观点是毛主席高估了欧洲的自主意愿。欧洲不是没有能力,只是历史包袱太重,政治妥协太多。欧盟扩员,越扩越稀薄。自身实力没能提升,谈话语权只能靠美国背书。说欧洲弱,没错。但也别忽略他们私下的算盘。很多欧洲决策者认同苟且偷生,不愿冒险,因为真失去美国庇护,谁都心里没底!

从网络爬虫抓取的数据看,最近公开数据显示,欧盟外交自决率不到33%。军事支出总额尚且不如美国一个州。独立自主,喊得多,现实操作不到位。各种政策文件里,欧洲自强被定位为长期目标,真正落地的只有少量试点。是不是懒惰还是无力?已然分不清。

也有人说欧洲间或有些反美情绪冒头。比如法国,有时提出“欧洲军”,想和美国脱钩,可每次又遇到经济危机,又得乖乖靠向美国。反反复复,最后还是以依赖为主。是不是没救了?其实没人敢下定论。

对比乌克兰的处境,和50年前毛主席状况有点像又不太像。泽连斯基要求援助更多传达的是一种焦虑,但这焦虑背后是自知无力还是算计美国?连续博弈中,他有可能选择小步试探,也有可能一怒孤注一掷。这和当年欧洲的迟疑一样,但泽连斯基显然更主动。

毛主席看世界,不求华丽,直来直去。欧洲要联合自强,英国、法国始终各有盘算。事实上他们历史包袱和现实利益错综复杂,说联合,数十年里没顺利过。当前俄罗斯威胁再起,欧洲内部分歧愈演愈烈。其实他们不是不想联合,只是不敢,也不会;这算不上软弱,算是一种本能。

历史节点总是绕回来。五十年前警告,今天还在上演。欧洲人究竟怎么走,有些是注定,有些不是。毛主席曾说,“靠别人是第二位。”现在呢,欧洲依赖美国的惯性未改,改也改不了,又说自己想自强?到底哪句话是真话,不好说。

其实,这事也没法批判谁。国际关系里面,有些事轮回,有些事一次就够了。欧洲走的路,毛主席很早看透,可现实没那么简单。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迫不得已,所谓独立自强,谁真能做到,少有人敢拍胸脯。

最后,故事听到这儿,问题还在那里。欧洲,也是乌克兰,无论自强还是依赖,那些选择始终交错拉扯。人们嘴里的道理不必全信,历史向前,大的格局终究不会停下——每次风暴里,总有旧人新事交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