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爆火后,光线传媒却遭创始人家族减持,或套现5.38亿元

发布时间:2025-05-21 07:29  浏览量:1

2025年来,电影市场持续“寒冬”,但光线传媒却凭借《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迎来泼天富贵。《哪吒2》现象级爆红不仅书写了中国电影新历史,还为其背后的主控方光线传媒创造了一场资本神话。

截至5月20日,《哪吒2》票房已突破154亿元。而在其上映的100多天里,光线传媒的股价也一度被“点燃”,涨幅超过200%;市值暴增近700亿元,并一度突破千亿元大关。2月17日,该公司股价更是创下近五年新高,达41.68元/股。

昨日晚间,光线传媒背后股东光线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宣布拟减持,或套现近5.38亿元。

而在此之前,据光线传媒最新一季度报,该公司原第三大股东——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也退出了前十大股东的行列。

5月20日,光线传媒跌2.28%,收于17.97元/股,市值527.17亿元。

王长田家族或套现约5.38亿元

5月19日晚间,光线传媒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光线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线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王牮、王洪田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约2924万股(占剔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

以光线传媒5月19日收盘价18.39元/股计算,上述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本次或可“套现”约5.38亿元。

对于减持原因,公告称,作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对公司价值高度认可。光线控股曾大额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以及通过二级市场进行增持,本次减持主要是出于其降低负债率、改善财务结构的需要;王牮也曾通过二级市场减持,王牮及王洪田本次减持主要是出于其自身资金需求。

过往公告显示,光线传媒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分别为王长田、杜英莲、王牮和王洪田。公司内部,王长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牮为公司员工,王洪田则任公司总裁助理。家族关系上,杜英莲、王牮和王洪田又分别为王长田的妻子、妹妹和弟弟。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光线控股有限公司、王牮和王洪田均位列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37.4%、1.01%、0.83%。据公开资料,光线控股背后大股东为王长田,持股比例达到95%,权益穿透计算,王长田通过该平台实际掌控光线传媒35.53%的股权,叠加其妻杜英莲持有的3.5%直投股份,夫妻二人形成近40%的绝对控制权。光线控股剩余5%股份由王长田之妹王牮持有。

以5月19日收盘价计算,王长田家族持股市值超225亿元。

阿里多次减持

除了带动股价与市值的暴涨,《哪吒2》还直接拉高了公司业绩。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光线传媒营业收入约29.75亿元,同比增长177.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0.16亿元,同比大增374.79%。

对此,光线传媒在财报中表示,公司电影及衍生业务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增长。在《哪吒2》上映前,公司已提前着手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筹划海外发行,致力于进一步挖掘IP价值,拓宽盈利渠道,构建完整的全产业链变现模式,票房与衍生品收入相辅相成,共同助力影片的商业价值持续发酵,实现长效盈利。

但在这份市场瞩目的成绩单中,前十大股东已没有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阿里创投”)的身影。在2024年年报中,阿里创投彼时还是光线传媒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数量近1.46亿股,占比为5%。而在更早的2024年三季度报中,阿里创投还持有1.58亿股,持股比为5.39%。如今,阿里创投已退出十大股东,不在披露持股信息。

阿里创投持股变化

此外,据媒体报道,光线传媒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2024年年报披露时,阿里创投持股比例无限接近于5%,却未到5%。因数据只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到了5%。因此,阿里创投的减持并未公开披露,目前其是清仓还是剩少许持股,不得而知。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创投于2015年战略入股光线传媒,并长期稳定持有其股份。转折出现在2019年,当年暑期档现象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1》)以超50亿元票房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纪录。作为光线传媒第二大股东的阿里创投却在此时发布减持公告,拟减持不超过5867.2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不超过2%。

有观点指出,资本市场减持光线传媒背后指向不景气的电影市场。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国内电影产业是属于业绩波动性很大的行业,股价也不稳定、受票房影响很大,因此对于股东而言,在爆款电影刺激股价明显上涨后减持,可以将自身利益最大化。”

今年春节以来,“哪吒旋风”席卷全球,但市场的另一面是中腰部电影几乎“全军覆没”。继清明档票房3.78亿创十年新低后,月初的五一档也未能改变当前大盘的颓势,以同比“腰斩”的成绩遗憾收官。

而目前来看,今年暑期档的重磅影片并不多,市场反响亦是平平。对于今年暑期档能否让大盘加速回暖,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对记者直言,“如果还是常规的档期内容,暑期档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可能不会有太好的票房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