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渣滓洞女囚两次塞纸条,狱医冒死传信:黎明前救下30人

发布时间:2025-08-24 21:12  浏览量:1

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欢迎关注!

1948年5月,重庆渣滓洞监狱笼罩在一片阴森之中。狱医正在女牢房问诊,一位女犯人突然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狱医怔了一下,迅速恢复镇定,假装什么也没发生,继续看病。令人没想到的是,诊治结束后,那名女犯人又塞来第二张纸条。

狱医名叫刘石人,1911年生于天津一个贫寒之家。为谋生计,1924年,他考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医学校——那里不仅管吃住,还发津贴。

毕业后,他随军辗转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多支部队,常年“背着药箱跟着队伍跑”。

1947年,刘石人所在的国民D第十六军军官总队解散。已是中校军医的他,与120余人一同来到重庆,等待重新分配。

人生地不熟,他屡受排挤,工作迟迟没有着落。迫于生存,他最终接下一份并不情愿的差事——到渣滓洞监狱分诊所任职。

歌乐山下的渣滓洞,是个令人闻风丧胆的地方。这里关押着大量“重刑犯”,他们大多伤痕累累。天气渐热,狱方担心爆发传染病,才设了这个简陋的诊所。

刘石人本不愿来——条件差、责任重,但为了糊口,还是硬着头皮上岗了。

现实的恶劣远超他的想象。

监狱里惨叫不绝,诊所阴暗潮湿,药品仅有二十几种,医疗器械也只有两把镊子和两支体温计。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所有诊疗必须在看守严密监视下进行。

狱警特别提醒他:这里关的都是“危险分子”,必须远离!每个犯人只有编号,不许询问姓名。

他甚至不能进入牢房,只能站在铁门外问诊。刘石人觉得自己形同虚设,完全无法履行医生真正的职责。

一次,一名犯人突发急性阑尾炎,疼得满地打滚,生命垂危。刘石人坚持要进牢抢救。

看守长却冷冰冰地拒绝:“这是监狱规定,谁都不能进!就算处长来了,没指令也不准开锁!”

刘石人找到所长,愤然说道:“如果分诊所只为了推卸死亡责任,我不当这替罪羊!我要求调回城里!”

所长怕事情闹大影响前途,最终破例放行。刘石人及时施救,挽回了病人的生命。

这次接触后,刘石人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这些所谓的“重犯”根本不是凶徒,他们中有记者、教授、战士……是一群有理想、有骨气、乐观坚强的人。

刘石人渐渐生出敬意与同情,心底的光被一点点点燃。

他发现女牢中有位叫周泉香的犯人,经常哭泣和呕吐。凭借职业敏感,刘石人判断她可能怀孕了。

他向所长提出应改善孕妇伙食,否则可能一尸两命。所长却讽刺他多管闲事。

刘石人怒不可遏:

“要不我自己出钱给她买营养品!”所长只好妥协。

东西送到周泉香手中时,她感动不已。刘石人还想办法帮她联系上了家人。

他没想到,这个善举,被另一个人默默看在眼里——这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1948年5月,就在他为一位女犯人看病时,对方突然塞来一张纸条。他强作镇定继续诊断,结束时,竟又收到第二张。

找机会打开纸条,上面第一张写着:

“你是好人,难友们需要你帮助,尤其是我这个心脏病患者。让我代表大家谢谢你!”

第二张则只有一行字:

“拿出勇气来,不要怕。”

刘石人心跳如鼓。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更清楚这条路极其危险。

但一想到那位女犯人——他后来才知道,她就是重庆市工委妇委書记胡其芬,即使受尽折磨仍坚韧不屈——他便肃然起敬,最终下定决心:帮她,帮他们。

从此,他成了狱中与外界之间的秘密信使。一条看不见的通道悄然打开,重要情报经由他手不断传出。

一天,有女犯突然大喊:“胡其芬心脏病发了,快叫医生!”刘石人冲进牢房,胡其芬趁机塞来一张字条。

上面的字让他心惊:“狱中有人叛变,供出外面几位同志,请火速送信!”

原来是原重庆地区委書记李文祥叛变,必须争分夺秒通知其他同志转移。

刘石人冒险赶到济名妇产科医院,辗转将信交至院长朱宝翠手中,最终保全了党组织,避免更大损失。

他如行走刀尖:把地图缝进衣领、情报藏入药箱,借外出就医和假病历成功助30多人获释。

1949年1月,国共八项条件和谈在即。为揭露渣滓洞“活棺材”的真相,难友们整理出一份监狱名单,托刘石人交地下D,期望能在香港见报。

但这封信被军统邮检组截获。刘石人与所有看守被审问,但他们始终否认,最终因“查无实据”不了了之。刘石人侥幸躲过一劫。

1949年11月27日,穷途末路的国民D决定处决渣滓洞在押人员。刘石人心急如焚,连夜磨松窗栅,在消毒水中加入令人昏睡的药物。

当晚,趁守卫精神松懈,20多人成功翻窗逃生。他还试图持假报告去司令部拖延时间,但悲剧未能完全阻止。歌乐山下血流成河,三百多位志士倒在黎明之前。

重庆解放后,幸存同志为刘石人作证,他免于追责。1950年,他进入西南农科医院(现西南大学)工作。1980年3月,刘石人病逝,终年69岁。

在历史的至暗时刻,有人选择顺从,有人沉默,但也总有人愿为良知押上性命。

刘石人,一名普通的狱医,在渣滓洞这座“活棺材”中,选择了照亮他人。

他一次次冒险传信、巧妙周旋,甚至不惜以身作饵——只为让更多人看见曙光。

枪口可以抬高一次,善良却能穿透铁窗万千!

他让我们相信:人性的光芒,从来都能照亮最深的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