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民间传说——白马泣血与拜剑定闽:闽王王审知的传说
发布时间:2025-08-24 23:44 浏览量:2
唐季乱世,群雄逐鹿,光州固始出了位传奇人物,便是后来开闽立邦的王审知。他早年因火烧固始县衙、舍身救母,得陈知县赠予一匹神骏白马,此马通体莹白如雪,无半根杂色,奔行时蹄下生风,骑者如御云雾,转瞬便能跨越千里。王审知对这匹白马爱逾珍宝,日夜相伴不离,“白马三郎”的名号也由此传遍乡里。
可这世间好物总有人觊觎,光州起义军首领王绪便是其中之一。这王绪本是屠户出身,心胸狭隘且贪得无厌,见了白马便垂涎三尺,几次三番暗示王审知献马。王审知看穿其心思,却不愿割爱,只装聋作哑应付过去,这一来便彻底惹恼了王绪,暗恨之心自此生根。
唐僖宗光启元年(公元885年),王绪遭蔡州节度使秦宗权围剿,无奈率部南迁,辗转江西入福建,最终在南安县扎营。彼时恰逢连绵阴雨,山路泥泞难行,军中女营——多是将领家眷,王审知的母亲黄氏也在其中料理营务——行军愈发艰难。王绪早怀私怨,竟借“清理女营”之名颁下严令:“军中不得携老弱妇婴,违者立斩!”明摆着要借故除掉黄氏,以泄夺马不成的怒气。
王审知得知消息,立刻召集军中将领前去据理力争。王绪却瞪圆双眼,厉声斥责:“军旅之事当以法为先,岂有无法之军?你敢违我将令,便是目无军纪!”王审知强忍怒火,恳切道:“人人皆有母亲,将军怎能逼将士舍弃亲娘?”这话彻底点燃了王绪的暴戾,他拍案怒吼,执意要先杀黄氏“杀一儆百”,再解散女营。王审知见势危急,“噗通”跪地大哭:“将军若要杀我母亲,此后我怎能再为将军效力?求将军先斩我,再处置母亲!”
他这一哭,身后将领们也纷纷落泪,齐齐跪在地上求情,甚至愿凑百两黄金为黄家赎罪。王绪见众人同心,一时无法硬来,却仍不肯罢休,转而提出条件:“若王审知愿献白马,此事便可暂赦。”王审知望着营中妇孺期盼的目光,又念及母亲安危,只得咬碎牙关答应。
临行前,他来到马厩与白马诀别。这匹与他朝夕相伴的宝马似通人性,低着头依偎在他怀中,发出呜咽之声,仿佛在诉说不舍。王审知抱着马头泪如雨下:“白马啊白马,今日献你,是为救我母亲、救女营众人,你此去便是立了大功,我纵有万般不舍,也只能忍痛割爱。”话音刚落,白马竟缓缓点了三次头,随后仰头长啸,甩动长尾,似在回应主人的嘱托。
当晚,王审知彻夜守在马厩旁,朦胧中竟梦见白马开口说话:“三郎,我命不久矣,死后你将我埋在后山竹林中。”他惊坐而起,泪水早已湿透衣襟,再看窗外,天已微亮——王绪派来的人已到,不由分说便将白马牵走。此后数日,王审知茶饭不思,每每想起白马,便忍不住痛哭。
可这白马到了王绪手中,却成了“烈马”。只要王绪一骑上马背,白马便疯狂狂奔,数次将他摔落在地。王绪本就因白马“不听话”满心怒火,此刻更是暴跳如雷,抽出腰间佩刀,狠狠砍向白马额头。神骏的白马应声倒地,如金山倾颓、玉佛崩塌,转瞬便没了气息。
消息传到王审知耳中,他只觉气血上涌,怒火冲天到竟流不出眼泪。他抄起一把朴刀,转身便要去找王绪拼命。军中将士本就对王绪的刻薄残忍早已不满,此刻见他竟无故斩杀白马,更是群情激愤:“王绪本是寿州一介屠夫,若不是我们众人辅佐,他哪有今日?这般卑鄙狠毒,我们何苦再追随他!”众人一声呼应,纷纷拿起武器,跟在王审知身后,朝着后山而去——王绪杀了白马后,正纵马在后山游玩。
到了后山竹林,王审知一眼便见王绪提刀而立,满脸凶相。他毫无惧色,厉声喝道:“还我的白马来!”王绪本就余怒未消,见王审知带人前来,更是火上浇油,一边大骂“你敢反我”,一边举刀便砍。王审知挥刀相迎,两人刀光剑影间打得难解难分。就在这时,身后将士们齐声呐喊:“三郎,我们来助你!”无数人影从竹林中冲出,没几下便将王绪打翻在地,用粗绳牢牢捆住,推到王审知面前:“此贼不除,我等永无出头之日!”
王审知虽恨王绪杀马,却生就一副菩萨心肠,见王绪已被擒获,便不忍再取他性命,只吩咐将其囚禁在柴房,又让人备办酒菜,在后山竹林为白马举行了祭奠,亲手将白马安葬。他本想让王绪反省几日便放了,怎料王绪心胸狭隘,竟在柴房里寻了根绳子上吊自尽。
主帅一死,起义军顿时陷入混乱。“军不可一日无主”,众将纷纷找到王审知,要推举他为新首领。王审知却连连推辞:“我兄弟三人本是因陈知县逼迫,才投靠王将军麾下,只求能为父报仇。如今父仇已报,王将军却因一匹白马亡故,此事皆因我而起,我怎能再贪图首领之位?不如让张秀才领兵,我愿随军效力。”
他口中的张秀才,便是固始县的读书人张睦。当初为帮王家兄弟报杀父之仇,张睦设计火烧固始县衙,随后弃家追随王审知投奔义军。听了王审知的话,张睦忙摆手:“不可不可!我一介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怎能担此重任?三郎不必自责,王绪本就不成气候,他死反倒是件好事。如今我们当在福建站稳脚跟,打出一片天地,这首领之位,非你莫属!”
众人纷纷附和,王审知却依旧不肯。将领邹勇夫急得跳了起来,横刀指着他道:“三郎!你到底当不当首领?你若不当,便还我们一个王绪来!不然,我们干脆散伙算了!”说罢便要扔刀离去,王审知的兄长王潮忙上前拉住,劝众人再商议。
这时,张睦忽然提议:“不如我们效仿本朝开国时瓦岗寨的做法,以‘拜剑’定天意——先将宝剑立在地上,众将轮流跪拜,谁能拜得宝剑跃起,便立谁为首领。若无人能做到,我们便散伙回家种田,如何?”这法子既公平又有趣,连王审知也点头同意。
很快,一切准备就绪。张睦道:“凡事需有次序,三郎先来吧?”王审知却推说自己年纪最小,不肯先拜。推来让去,最终众人一致推举年长的王潮先拜。王潮点了三炷香,跪地祷告:“弟子王潮,河南固始人,随王绪将军入闽,今将军亡故,军中无主。我等拜剑求将,若有能拜得剑跃三尺者,愿奉其为大将军,替天行道,绝不反悔!”祷告完毕,他恭恭敬敬拜了三拜,可地上的宝剑只晃了一下,便纹丝不动。
接下来是张睦,他依样焚香祷告、跪拜,宝剑却连晃都没晃。再之后是邹勇夫,结果依旧如此。最后轮到王审知,他无法再推,只得跪地磕头——谁知头刚磕下一次,便见寒光一闪,那柄宝剑竟“嗖”地一下跳了起来!
王审知大惊,起身便要走,却被张睦和邹勇夫死死抱住。“三郎,这是天意!”张睦道,“苍天不可欺,你我既已对天立誓,怎能言而无信?快坐下这首领之位!”两人不由分说,将他推到第一把交椅上。王审知还想起身,邹勇夫便故意喊道:“罢了罢了!三郎不肯当首领,我们散伙便是!这几年的仗,就当是一场梦!”
王潮忙喝止邹勇夫,张睦则趁机劝道:“三郎,拜剑跃起是天意,众人拥护是民心,你就别再推辞了。”王审知左右为难,最终提议:“我愿任副将军,大将军之位,还请大哥担任,救我一难!”张睦见他松口,便转头劝王潮。王潮知道弟弟性情执拗,再僵持下去恐生变故,便勉强答应。
自此,王潮为大将军,王审知为副将军,两人带领义军整顿军纪,先攻克泉州,再拿下福州,逐步在福建站稳了脚跟。后来王潮逝世,王审知继任,最终建立了闽国,成为一代闽王。而福州百姓感念他拜剑定军心的传奇,便尊称他为“拜剑英雄”,那段与白马相关的往事,也随他的功绩一同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