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9 中国医师节特辑】医者的风景在路上——从医三十年的行与思

发布时间:2025-08-25 15:54  浏览量:1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全面展现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与责任担当,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与团队凝聚力,同时搭建医患沟通桥梁,让社会公众更直观感受医者日常工作中的温暖与坚守,医院开展了“平凡医者·非凡坚守”主题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科室积极响应、踊跃参与,现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医者的风景在路上——从医三十年的行与思

作者:心血管内科 周晓兰

三十载光阴,与生命对话

2025年,我的从医生涯,恰好走过了三十个春秋。这三十年,是一场与生命的漫长对话。曾分秒必争,与死神赛跑;也曾握着患者的手,听他们诉说病痛的煎熬。那些被挽回的生命、被重拾的希望,是我最大的快乐;而那些医学的局限与无奈,也让我对生命多了一份敬畏。

办公室里的一面面锦旗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也讲述着我的医者之路,讲述着患者入院时的焦虑与泪水,讲述着他们康复出院时的感激与笑容。

在心血管内科,我面对的大多是老龄甚至“老老龄”的患者。我深知,对他们而言,耐心是最好的良药。一句暖心问候,一次耐心倾听,往往比药物更能抚慰人心。正因如此,许多患者都成了我的老朋友,我们之间是医患,更是亲人、是忘年交……至今仍有不少患者及家属经常与我保持联系。

(心血管内科团队)

回望这三十年,我不仅收获了患者的信任,也成长为了科室的业务骨干。身边有并肩作战的同事,有给予我信任与支持的领导,他们是我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医者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一路走来,无愧于心,亦无悔于行。

初心如磐,叩问与坚守

从医三十年,我时常自问:在现实的磨砺下,那份初心,是否依旧纯粹?

犹记那些特殊的时刻,非典、新冠疫情来袭时,同行们义无反顾奔赴一线,小汤山的灯火、武汉的街巷,都留下过他们逆行的身影;汶川、雅安的废墟上,白衣执甲的身影穿梭不息……每当想起这些,总为身为医者的担当而心生敬意——危难面前,我们从未退缩。

但“光环”之外,是总被高强度节奏填满的日常工作:值班、加班、门诊、急诊连轴转,二十四小时待命是常态,一个完整的周末都格外奢侈。偶尔也会向往朝九晚五的规律,想在周末或小长假里短暂抽身,去看看远方,但终究还是放不下——放不下病区里的患者,放不下肩头的责任,更放不下病患与家属眼中那份沉甸甸的期待。

在旁人眼中,我或许是“工作狂”,是“负责的医生”,但家人却常笑说家更像我的“临时落脚处”。这种职业与家庭间的失衡,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困境。或许这一切,都源于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责任。只是对家人,除了愧疚,仍是愧疚。三十年来,我从未休过一次长假,当年结婚,也只借着周末请了两天假便匆匆返岗……辛苦付出,能换来患者的康复与生活的希望,我想,这便是值得。

从先贤之路,看医者使命

在众多医学前辈中,张孝骞与汤飞凡两位教授给我的触动尤为深刻。汤飞凡教授因发现沙眼衣原体、研制出中国首批青霉素,其贡献之深远,为世人所共知;张孝骞教授一生深耕临床,破解了无数疑难杂症,他的贡献如涓涓细流,在日复一日的诊疗中滋养着病患与后辈。

年轻时曾暗自思忖:这两位先贤的贡献,究竟孰重孰轻?如今想来,这样的比较或许本就多余。汤飞凡教授的突破性成就,是医学领域的里程碑,而张孝骞教授在临床一线点滴积累的功绩,同样是支撑医学前行的基石。这其实也暗含了许多医学生面临的职业选择:绝大多数人或许难有汤飞凡教授那般改写医学史的突破,但更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日常诊疗中,以一次次问诊、一台台手术、一句句叮嘱,践行着对生命的守护。

记得刚从大学毕业时,我还是个初入临床的年轻医生。有位患者明明表现出右心衰竭的症状,但心脏检查却怎么也查不出问题所在,即便经验深厚的前辈们也一时间难以找到头绪。一次值班,我与患者聊起病情时,他忽然提起自己半年前臀部曾受过伤。这引起了我的警觉,测量血压时,我发现他的脉压很大,连夜翻查资料后,第二天又为他做了全面查体,并在他右腹股沟处听到了细微杂音。“会不会是动静脉分流引起的心力衰竭?“我把情况汇报给主任,在我们建议下,患者转至上海,血管造影证实了我的推断——正是那次外伤导致了动静脉瘘,进而引发了心力衰竭。

这是我从医以来诊断出的第一例疑难杂症,至今想起来仍记忆犹新。也是从那时起我渐渐明白,看病或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循着医学院里学到的规范流程,认真询问病史、做好细致查体,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而比技术更重要的,是那颗想为患者解除病痛的仁心,没有这份真诚,再高明的 “妙手” 也难拂去病魔。“仁心妙手”四个字,从此成了我恪守至今的从医准则。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一次为患者解开疑难,每一次看到他们舒展的眉头,心里都涌动着难以言说的畅快。我们或许终其一生都难有汤飞凡教授那样青史留名的突破,但作为一名普通医生,能在日常里积攒点点滴滴的收获,感受实实在在的欢愉,不负自己的付出,也不负患者的信赖,便足以慰藉这三十年的辛劳。未来的路,我想继续这样走下去,为更多人送去健康与安心。

执拗的坚守,无悔的远行

弹指间,三十年,就这样倏忽而过了。流年,是记忆中一首无字的歌,那些心心念念,那些婉约的情怀,汇成了时光的河流,镌刻着作为医者的我走过的岁月痕迹,在回味中散发着或难言的酸涩或悠远的馨香,如一树花开的嫣然,芬芳着生命的一程又一程……

从医这些年来,我始终执拗地不愿放弃任何一位患者,更不会轻易说“没办法”。因为我见过太多次生命在最后一刻被重新拉回的奇迹。我的恩师曾说,治病救人本就是份神圣的事业。哪怕此刻有患者暂时不能理解,相信十年、二十年后,时光终会沉淀出理解与信任。对于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而言,对生命的尊重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脉、我们的灵魂,对生命的守护是我们一辈子的使命,这条路不管多么艰难,我依然愿意义无反顾地前行!因为,我坚信:医者的风景在路上!

周晓兰南通六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30年,掌握心血管领域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擅长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等常见病多发病及急性左心衰等重危患者的抢救治疗,尤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管理和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和见解。

门诊时间:每周一(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