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韵里的“斜杠顶流”——王一亭书法及人生解码

发布时间:2025-08-26 13:18  浏览量:2

在书法艺术的长河里,王一亭的墨迹如独特浪涛,裹挟着上海滩的风云与他传奇人生,拍打着观览者的心岸。他是浙江吴兴(今湖州 )走出的白龙山人,在清末民初的上海滩,既是总商会主席,搅动商界风云;身为辛亥功臣,为时代变革奔走;以慈善“王菩萨”之名,暖人心扉;还任佛学书局董事长,寻精神归处。多重身份堆叠,让他的书法,也染上了别样的人生底色。

图片来自紫鸽书法

一、“无事此静坐,有福才读书”:慈善底色的墨香

首幅对联“无事此静坐,有福才读书”,写于“甲戌新春”。王一亭热衷慈善,彼时沪上灾患频仍,他常奔走救济,忙里偷闲写下这联,似是对内心宁静的期许。从书法看,“颜底”尽显,笔画如颜真卿般筋骨雄健,起笔收笔藏锋于拙,“静坐”之“静”,笔画敦实,传递出安稳气;“读书”之“读”,笔势流畅,又有“吴魂”的金石韵味,墨色浓淡间,藏着他慈善间隙,对学识修养、心灵休憩的追求,是忙世中寻得的一方精神净土。

图片来自紫鸽书法

二、“绿水绕飞阁,青天扫画屏”:侠义肝胆的泼墨

“绿水绕飞阁,青天扫画屏” 这幅,笔势灵动如他的侠义。王一亭助力辛亥革命,暗中联络志士,传递消息。就像这联中,“绿水”“青天”的开阔意象,暗含他对时代新象的憧憬。书法上,行笔如他奔走革命的脚步,果断带劲,中锋行笔有篆籀颤笔,似在诉说秘密时的忐忑与坚定,墨色枯润交错,是他人生冒险与艺术探索的交织,每一笔,都可能藏着为共和奋进的热血故事,墨痕里,侠义与艺术共生。

图片来自紫鸽书法

三、“鱼游自可乐,禽鸣不如归”:佛心善意的书写

“鱼游自可乐,禽鸣不如归”,赠予 “仲翔先生”。王一亭任佛学书局董事长,对佛理的参悟,融入慈善与处世。这联书写时,或许是他见世间流离,盼人寻归处、得安乐的心声。书法学颜的宽博,又因佛心添了温润,笔画不疾不徐,“归”字收笔重,似盼归的执念;“乐”字笔画舒展,是对 “鱼游” 自在的祝福,墨香里,佛的慈悲、慈善的善意,随着字的筋骨流淌,愿观字者,如鱼得乐,如禽知归。

图片来自紫鸽书法

四、“著书借烟云供养,奏刀得秦汉源流”:艺海通途的豪情

“著书借烟云供养,奏刀得秦汉源流”,署 “白龙山人”。王一亭书画、篆刻皆通,这联是艺术自况。他办慈善,也不忘艺术深耕,像为赈灾办义卖画展,以艺济世。书法中,“著书” 笔力沉稳,显学者积淀;“奏刀” 笔势开张,露篆刻家的豪迈,颜体筋骨支撑起字的架构,吴昌硕金石味融入,让 “秦汉源流” 有了古意新彰,墨色浓处是他对艺术的执着,淡处是办善事时的洒脱,艺术与大义,在联中碰撞出火花。

图片来自紫鸽书法

五、“野竹分青霭,疏杨挂绿丝”:文人逸趣的映照

“野竹分青霭,疏杨挂绿丝”,“已未仲秋” 书赠 “云舫先生”。王一亭虽身处商界、政界,却有文人逸情。他常于慈善忙碌后,赏景遣怀。书法里,“野竹” 笔画劲挺如竹枝,“疏杨” 线条轻盈似柳丝,颜底让字有骨,又因逸趣添了灵秀,墨色似霭、似丝,晕染出江南景致,这是他在慈善、大义之外,文人本性的流露,一幅字,藏着他对自然、对闲适的向往,也映照着他多元身份下,不变的文心。

图片来自紫鸽书法

六、“美誉佳声流于士友,素风道业作范后昆”:德行情谊的凝练

“美誉佳声流于士友,素风道业作范后昆”,“辛酉春仲” 赠 “启明姻姪大人”。王一亭在沪上,交友重德,慈善更是口碑载道。这联是他对晚辈、对友人的期许,也是自我德行的写照。书法端整厚重,颜体筋骨尽显,如他为人的敦实可靠,“美誉”“素风” 笔画扎实,传递出他在商界、慈善界树立的榜样力量,墨色浓淡间,是他半生积攒的人情温度,以字为范,愿德行情谊,如墨香传远。

王一亭的书法,是他 “斜杠人生” 的墨迹注脚。颜底筑牢筋骨,是他处世的根基,对大义的坚守、对慈善的执着,如颜字般敦实厚重;吴魂融入金石,是他艺术探索、人生冒险的灵动延展,革命的热血、文人的逸趣,借篆籀颤笔、墨色枯润,肆意流淌。一幅幅对联,或藏慈善间隙的宁静,或映革命时刻的豪情,或抒佛心善意的悲悯,或彰艺术探索的热忱,或显文人逸趣的灵秀,或传德行情谊的温度 。他以笔为锋,以墨为刃,在上海滩的风云里,在慈善、大义的路上,书写着独特的人生篇章,让后人透过墨韵,看见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多重身份里游刃有余,把大义、慈善、艺术烩成人生佳肴的 “斜杠顶流” 王一亭,他的字,是人生的活态标本,每一笔,都在诉说:传奇,可于墨香中永续;精神,能借书法以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