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已有人感染!戴手套!戴手套!死亡率近100%!
发布时间:2025-08-26 21:53 浏览量:1
海鲜虽美味,但也暗藏危险。近日,泉州一名六旬男子捞鱼时脚底被划伤,感染罕见的海洋创伤弧菌,导致双下肢溃烂、出现脓毒性休克,险些截肢。无独有偶,一位卖海鲜的摊主不慎被鱼刺扎伤,同样感染该细菌,引发高烧和严重感染。医生提醒:市民处理海产品时务必做好防护,小伤口也可能招来致命风险!
捞鱼不慎染菌
出现脓毒性休克
“好不容易捞了几条鱼,可还没处理鱼,自己就先被送进了医院。”昨日,66岁的南安人老吴在泉州市第一医院烧伤科换药时懊悔不已。谈及过去一个多月的治疗经历,他仍心有余悸。
7月初,老吴见家附近水池开闸放水后水位下降,便带着网兜去捞鱼,想为家人添一道菜。捞鱼过程中,他感到脚底被异物划伤,但未太在意。回家后,老伴帮他在伤口处涂抹了碘伏。本以为无大碍,不料第二天老吴就开始发烧,血压急剧下降。
第二天,老吴去了医院治疗,但情况一直不见好。随后,他转往泉州市第一医院治疗,抵达时已是凌晨四五点。当天接诊的值班医生张谋智为老人检查后发现,患者双下肢肿痛,局部皮肤瘀青破溃,属于典型的坏死性筋膜炎表现。加之老人本身患有帕金森病和2型糖尿病,很快就出现了脓毒性休克。为了挽救生命,医院迅速开通绿色通道,为老人施行双下肢清创手术。术后,老吴被送入重症监护室。经菌培养确认,导致其病情急剧恶化的“元凶”是海洋创伤弧菌。治疗6天后,老人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后又接受了多次清创及皮瓣修复手术。
卖海鲜被刺伤
店家高烧不退
近日,泉州迎来开渔季,渔民纷纷出海作业,收获喜悦之余也潜藏危机。石狮蚶江55岁的许先生经营一家海鲜店,8月13日,他的左脚不慎被鱼刺扎伤。起初他未予理会,继续工作,但三天后左脚红肿疼痛、行走困难,并出现39.7℃的高烧。家人见状立即送医救治。
负责接诊的医生发现,许先生左下肢肿胀,局部皮肤红肿、破溃并有渗液,判断为坏死性筋膜炎。许先生的职业经常接触海鲜,医生怀疑患者是海洋创伤弧菌感染。当天,医生为许先生实施左下肢切开减张处理,菌培养结果也证实该判断。目前,许先生仍在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医生提醒:
警惕“海洋杀手”创伤弧菌
据医生介绍,创伤弧菌常栖息于温暖海水及河口区域,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杀手”。当人体皮肤存在破损(如划伤、刺伤或溃疡)时,接触带菌海水或海产品(鱼、虾、蟹、贝类等),细菌就可能经伤口侵入,引发严重感染如坏死性筋膜炎,病情进展迅猛。慢性肝病(如肝硬化)、糖尿病、免疫缺陷疾病(如癌症、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酗酒、血色病以及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人群,感染风险更高,病情也更凶险。
那么,该如何防范创伤弧菌感染?医生强调以下几点预防关键:要避免伤口接触海水或海产品,手部、足部有伤口时,切勿下海游泳、捕捞或处理海鲜;如必须接触,应穿戴严密的防水手套、雨靴等防护装备;若不慎被海鲜扎伤、划伤,或被海水浸泡伤口,应立即以大量清水和肥皂冲洗,挤出污血,并用碘伏或酒精消毒;要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及全身状况,切勿因简单消毒而掉以轻心;一旦出现红肿、热痛加剧,伴有发热、畏寒、乏力、头晕或血压下降等异常,须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海鲜接触史。
医生强调,创伤弧菌感染要早识别、早干预,延误治疗可能面临截肢甚至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