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 | 十年温情守护!他从军营“硬汉”变身社区“酵授”
发布时间:2025-08-28 09:00 浏览量:1
脱下军装,军人作风不减;离开军营,奉献脚步不停。退役军人王刚,十年如一日扎根上海崇明,投身养老公益事业,用责任与温情守护着百余位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养老服务“贴心人”,他用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
忙不停的“王酵授”
每周三清晨,崇明区东平镇桂林新村居委会的“酵素坊”总是格外热闹。退役军人王刚正手把手地教居民如何将菜皮果皮“变废为宝”:“三份果皮、一份红糖、十份水,发酵三个月就是最好的清洁剂。”他的随身背包里总是装着“新装备”:酵素样本、pH试纸和用酵素制作的有机肥皂。这些由湿垃圾转化而来的生活用品,不仅减少了社区的垃圾量,更成为连接居民的温情纽带。94岁的张阿婆逢人就夸:“小王教我做的酵素,擦桌子比买的还好用!”
王刚(右)服役期间
这位被大家亲切称为“王酵授”的退役军人名叫王刚,1972年出生于甘肃。他曾服役于邱少云所在部队,2020年机缘之下来到崇明岛。2021年,怀揣着“让养老更生态,让生态惠养老”的理念,在东平镇人民政府的支持下,王刚创办了“上海崇明王酵授关爱服务中心”。初到崇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大,但王刚没有退缩。为了与周围老人熟悉起来,他尝试用酵素制作活动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白天,他走访老人家庭;晚上,他学习当地方言和养老服务技能。短短半年,王刚跑遍了全镇所有村居,绘制出一张详尽的“助老服务地图”,标注每位老人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特殊需求。
在养老服务中,王刚同样把部队的严谨作风带到日常工作中。他管理的6家日间照料中心,每一处都井井有条,逐渐成为附近社区老人的“幸福驿站”。在王刚看来,他和同事们的日常工作,不仅是维护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行,更重要的是陪老人聊天谈心、组织休闲健身等活动。“陪老人‘唠嗑’特别有意义,让老人们知道有人愿意听他们分享,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陪伴。”
五年来,“王酵授关爱服务中心”承接了东平镇“睦邻中心”托管项目,以“邻里议、邻里帮、邻里乐、邻里学、邻里治”的“五邻”服务模式开展系列服务。同时,依托“一日爸妈”“微心愿”“爱心门铃”“贴心儿女进家庭”等活动构建社区支持体系,重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困难家庭、空巢独居老人,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荣誉背后是不变的初心
作为一支新兴社会服务力量,“王酵授”团队在积极传播科学健康方式、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还关注地区空巢老人、退役老兵及其他弱势群体家庭。今年,王酵授关爱服务中心推出“陪诊助急”服务,聚焦东平镇老龄化社区特征,以社区孤老、独居老人、留守儿童为切入点,提供就医陪护、药品代配、生活照护等服务,旨在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陪诊服务,解决这些特殊人群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我们团队已有三人获得了‘陪诊师’资格,相信未来能为社区里的特殊人群提供更温暖的服务。”王刚说。
在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中,王刚参与的“五邻工程”荣获“戎耀组”三等奖。“军人的使命是保家卫国,而现在我的使命是守护这些老人的幸福晚年。”王刚说。从手握钢枪到手捧温情,他用十年的坚守证明:退役军人的担当,永远不会退役。
如今,王刚的日程表依然排得满满当当:在各居委会巡回指导酵素制作,到日间照料中心陪老人做手工,为退役老兵举办特色活动……他总说:“军人的使命是守护国土,现在我的责任是守护家园和家园里的人。”
从保家卫国的战士到养老服务的贴心人,从环保酵素的推广者到养老服务的创新者,王刚用十年在崇明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深刻内涵。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位退役军人对社会的双重奉献——既用温情守护“夕阳红”,又用智慧点亮绿色生活。这样的“王酵授”,正是新时代退役军人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