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小学全校22名学生却有23名教师,这种学校该做撤并吗?
发布时间:2025-08-28 10:43 浏览量:1
近日,上海浦东新区三桥小学仅有5个班级22名学生,却配备了23名专职教师引热议,教育部门回应称,适龄儿童就这么多,该地段多个小区已动迁。
这应该只是个特例,他这所小学现在就对口两个很小的小区,以前对口的是三桥村,在浦东发展过程中已经被拆迁掉了。附近约两公里,还有一所新九年一贯制学校——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实验学校,动迁的估计都跑那边去了。
但这事难免让人联想到,在当前生育率下降的时代背景之下,局部教育资源过剩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一面是动迁后冷清的街道,一面是老师比学生多的课堂,许多招生难的小学所面临的相同困境,映射出人口变迁与教育资源配置之间的深刻矛盾。
招生公告张贴那天,这个小学的老师们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曾经需要摆酒庆祝能挤进这所学校的家长们,如今接到了招生老师的恳求电话。
最终,整个一年级只有22个孩子报名,却要分成5个班,由23名老师来教导。这不是什么教育资源过剩的炫富,而是今后所有人口下降后的城市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
三桥小学不是那种偏远山村的村小,它坐落于上海浦东新区内环旁,金桥开发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之间。
过去,这里的学位一位难求,谁能想到如今却面临学生荒。这个现象背后是城市变迁的缩影,那些已经动迁的小区带走了年轻的家庭,留下的老人社区缺乏新生力量。
面对22名学生和23名老师的配置,网友们戏称为“史上最豪横的一年级”。这种师生比例倒挂的现象,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应该说还极为罕见,但今后呢,趋势大家都懂。
那22个孩子的家长,不用说一定也心情复杂。老师比学生多,娃一咳嗽,三四个老师围着递热水,这待遇以后打着灯笼也难找。但孩子天天跟同龄人接触太少,会不会变得不会打交道?许多副科兴趣班什么的还怎么开起来?这些让家长们内心可以说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这类学校的规模,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正常情况下,教育部门对学校规模是有明确标准的。
比如深圳市规定,小学每班限45人,中学每班限50人。海南省规定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规模宜为12至60个班,每班学生数宜为50人以内,不得超过56人。
研究表明,学校规模的大小直接影响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学生人数在600人至900人之间的中学,学生学习效果最佳。规模过小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规模过大会导致管理困难、学生个体关注度下降等问题。
至于这所学校的未来,短期内应该不会裁撤,官方的回应很明确:三桥小学是按照划分的招生地段进行招生的,实际地段里适龄入学的小朋友人数只有22人。该学校对口地段里有好几个小区都已经动迁,但还有部分生源报名,目前还是会持续。后续会根据实际动态调整师资。
换句话说,老师不会马上调走,孩子也暂时不会并班,但这种配置不可能长期维持,除非人口出现变化,否则裁撤是迟早的事。
三桥小学的现象不是孤例。随着出生率持续走低,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学生荒。上海人本身就非常开明,不婚不育、丁克家庭在上海特别常见。加上高房价、高教育成本的压力,很多年轻人选择不要孩子或者只要一个孩子。
这种人口结构变化首先影响的是教育系统,但从长远看,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现在看来,光靠鼓励生育可能不够,还需要拿出更实在的政策,比如放开落户限制、吸引更多人来大城市工作生活,这样才能让城市保持活力。
空荡荡的教室里,空的不只是学生们的座位,而是下一代的人气。当招不满从上海开始,下一个又会轮到谁?
教室会空,但教育和关怀不会。那23名老师依旧守着22个孩子,仿佛守着一个即将消失的世界。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在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平衡教育资源,既不让孩子们失去应有的教育机会,又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面对的教育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