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利)江津首家摄影美学馆:让更多人通过镜头看见自己

发布时间:2025-08-28 11:26  浏览量:1

在江津三五三九文创园,一栋焕然一新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初见摄影美学馆”的新址,也是摄影师王杰扎根光影事业的最新起点。从KTV服务生攒钱买第一台相机,到如今成为江津客片单价前三的摄影主理人,32岁的王杰用十二年时间,将“初见”从一个简单的摄影工作室,打磨成兼具温度与美学的艺术空间。

三次搬迁

只为更贴近“初见”的模样

“初见”的第三次搬家,落在了三五三九文创园一栋400余平的建筑里。这里曾是老旧厂房,如今在王杰和妻子的亲手改造下,变成了兼具拍摄区、展示区与休息区的美学空间。“敲下第一锤时就没想过当甩手掌柜,”王杰笑着说,从设计方案到软装搭配,他和妻子全程参与,光是装修就投入了50多万元。

这样的“大手笔”,源于他对行业的笃定。“前两次分别在居民区和商业街,空间受限,总觉得离理想中的‘摄影美学’差了点意思。”王杰坦言,创业初期曾在镇街发名片屡屡碰壁,最困难时连设备升级的钱都要咬牙凑,但“想让更多人通过镜头看见自己”的念头从未动摇。

从学徒到主理人:

热爱是唯一的驱动力

17岁刚出社会时,王杰在KTV做服务生,用半年工资买下人生第一台相机。“那时觉得透过镜头看世界,一切都有了新的意义。”他从摄影助理做起,每天重复练习构图、调光,后来裸辞赴汕头深造,在一次次拍摄中钻研光影与情感的融合。

“摄影不只是技术,更是感知力。”王杰举例说,现在的客片早已告别影楼式的模式化,转而追求“故事感”——全家福里长辈眼角的细纹,情侣间自然的牵手力度,都是他镜头捕捉的重点。有位客户看完全家福后感慨:“这才是我们家最真实的样子。”这样的反馈让他坚信,好的摄影能抵达人心。

从卡帕名言到真心践行:

镜头下是“多元美好”

谈及自己坚守的摄影风格与美学追求,王杰提到了摄影大师卡帕的名言:“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在他看来,这份“近”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贴近,更是与拍摄对象情感的共鸣——只有真正走进对方的状态,才能捕捉到不被定义、非千篇一律的美。

“胖可以美,瘦可以美,圆脸能展现亲和,瓜子脸自有精致;青春活力是蓬勃的美,成熟沉稳是内敛的美,活泼灵动有感染力,安静内敛也有独特韵味。”王杰说,他从不以大众固化审美框定拍摄对象,更在意挖掘每个人当下的状态:或许是刚毕业学生眼里的憧憬,或许是职场人历经沉淀后的从容,又或是家庭聚会里自然流露的温情。这些“向上的力量和生活状态”,才是他镜头里最珍贵的底色。

“我常跟客户说‘你永远比你想象当中更美好’,这不是客套话,是我按下快门时的真心。”王杰认为,好的摄影不该是“修图式”的改造,而是用光影放大每个人本有的特质,让拍摄者在照片里看见自己的闪光点,这份对“真实生命力”的捕捉,便是他十二年光影之路里,从未改变的美学坚持。

面对AI与手机摄影:

坚守“人的温度”

当被问及AI摄影和专业手机对行业的冲击,王杰并不焦虑。“设备再先进,也替代不了人与人之间的共情。”他指着工作室里十几万元的专业设备说,这些器材会定期更新,但真正的核心是“懂人”——比如捕捉客户下意识的微笑,或是引导性格内敛者放松的语气,都是机器难以复制的。

创业多年,他总结出一个心得:“别羡慕别人的路,守住自己的光。”就像他喜欢秋天的原因,“早晚都要凉”的调侃里,藏着对行业起伏的坦然。如今,“初见”的业务涵盖婚纱,写真,商拍等等,每单价格在江津居高不下,靠的正是这份对“真实”的坚持。

从扛着相机走街串巷的学徒,到执掌美学馆的主理人,王杰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传奇,只有把“喜欢”变成“坚持”的踏实。正如他所说:“取景器里的光,十二年了,从没放开过。”这份对光影的执着,或许就是“初见”最好的注解。

自文章推送之日起一个月内,评论点赞量前8名,可到店免费拍摄个人形象照(或者最美证件照)精修电子档一张,含服装和妆造。

编导:田思进 周浩然

拍摄:李航 陈朝政

文稿:黄娅秋

视频编辑:夏婷婷

编辑:李婉龄 实习编辑:张秀梅

编审:胡德赛

总编辑:黄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让大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