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生活没想象的那么美好,终究还是要回到城市

发布时间:2025-05-21 11:33  浏览量:2

群里有个网友,安徽农村人,在苏南一带做生意,这两年稳中向好,年初把生意停了,想着回老家待一段时间,帮父母干点农活。

这两天又在群里骚起来了,感觉不大对劲,问他是不是不在老家了。他发了个照片,在老家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天天晒太阳干活,穿个短裤,短裤以下的腿已经晒得发红了。

现在的农村,除了干活确实很累很费人之外,还有个问题,就是人太少了,连串个门聊个天,也很难找到几个人,都是老人。

去年9月回老家待了20天,一开始还好,因为刚好赶上收玉米,不少人在村里,但是中秋假期一结束,人都走了,村里马上就没人了,一天一天看不到一个人从大门外面的大路上过去。

这种生活是很无聊的,无聊到发慌,一开始还能刷手机,后面就连刷手机都不想刷了。别看现在偷摸刷手机感觉很开心,当你真的每天生活就剩下刷手机的时候,你也会刷到不想刷。

以前晚上村里还有很多狗,一个狗叫,全村的狗都能跟着叫起来,现在连狗都很少了。

小时候最热闹的一条胡同,现在完全废弃了,前几年回去还能走走看看,回忆回忆,现在已经完全是荒草萋萋,就不大敢进去了。

我带孩子回去,还在村里老家住一段时间,堂弟带孩子回去,只能白天在老家玩儿,晚上就得回城里他妹妹家去住,因为孩子不习惯旱厕,在老家不肯上厕所。

村里人少了,动物就多起来了。前几天就看报道说,子午岭又出现了花豹,这玩意儿在我们那边绝迹快一百多年了,现在居然又出现了,可见村里的人已经少到了什么程度。

村里的山沟沟里,一百多年前有狼,但我小时候就没听到谁见过了,这两年听村里人说,又开始有了。

农村就是这个现状,不光是人在变,农村也在变。小时候没见过外面的时间,觉得村里的生活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但见过了外面的世界之后,很难再适应村里这种近乎时间静止的生活状态了。

尤其是年轻人,无论能不能找个过得去的工作,宁可在城里租房住,也不愿意回村里老家住,甚至过年也只是回去看一下父母老人,很快就走了。差不多每年春节初五之后,村里就会恢复到安静得让人觉得害怕的状态。

父母在,还能经常回去看看。父母不在了,老家长时间不住人,如果回去要住,光是收拾就要好几天,院子里的杂草,房子里的灰尘,水电煤和日常用品,锅碗瓢盆还好,米面菜油这些不买不行,买了吃不完就只能扔掉。等到把这些都弄好,住不了几天,就又得走了,很不划算。

甚至都不要说老家偏远的农村,就是上海周边的别墅,位置如果不大好,周围没什么配套,住着也很不方便。这两年看了不少这种周边的别墅,发现很多就只有房子,买点生活用品,都得开车去五六公里之外的商圈。

这种情况如果只是短住,可能问题不大,但要一直住在那,是很难适应的。哪怕是刚退休的老人,也未必能住的惯,因为他们还要三天两头上医院,还要有菜场什么的,也会觉得不方便。

所以,前几年有些年轻人开始拿着钱到处去买个小院子,新疆的沙漠绿洲,大兴安岭深处,云南的什么大山里,山东海边的小村子,很多人拍这种小视频,但最近看起来,第一批去过小院生活的人已经开始准备卖掉院子回城里了。

一方面是这种生活就是把消费压缩到极限,也还是要花钱的,光靠种地是没法维持生活的,而拍小院生活视频现在也不赚钱了;另一方面,很多人本来就是失业之后才去的,想换个活法,但最终还是会发现无法适应这种生活,只能再次逃离,返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