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子频遭丈夫家暴婆婆称“打得好”“活该”,家人是伙伴非仇敌

发布时间:2025-08-29 02:49  浏览量:2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的张女士反映,她在其34岁生日当天遭遇丈夫家暴,旁边的孩子全程目睹,“他把我推进卧室进行殴打,结婚之前对我也有殴打,但殴打完之后都会跟我下跪求饶,我以为结婚以后他会改,我就原谅他了”。张女士表示,婆婆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助长了丈夫的嚣张气焰,每次自己被打之后,婆婆就说“打得好”“打得对”“活该”。张女士称,“我的诉求就是想曝光,让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妇女被家暴的事情”。

丈夫当着孩子的面殴打孩子的妈妈已堪称现实升级版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婆婆不劝阻制止反而帮腔作势、恶语相向更是好比火上浇油、伤口撒盐,家本该是遮风挡雨的港湾不该沦为狂风骤雨的源头,家人本该是亲密无间的伙伴不该变成势如水火的仇敌,希望杭州市相关部门莫要在地方保护主义和维稳心态作祟下“统一口径”,客观上充当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帮凶,而应该拿出排除人情干扰、维护司法公信、促推基层治理和捍卫人间正道的坚决态度和强硬力度,果断妥善处置此事,精准回应公众关切。

家庭暴力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没有一时冲动和临时起意,具有反复性和隐蔽性的鲜明特点,它从来都不是“清官难断的家务事”,也不是什么不可外扬的“家丑”,其本质就是赤裸裸的违法行为,那些深藏在长袖长裤和长期沉默里的不只是反复结痂生疤的满身伤痕,更是饱受摧残吞噬的尊严与希望,这出人间悲剧如同一道撕裂夜空的闪电,迅速击穿公众心防、引发集体阵痛,大家共情共鸣的正是对“家暴”这个社会顽疾、文明毒瘤的几多愤恨和几许无奈。

期盼张女士勇敢站出来发出的诉求可以化作推动法治进步、砸破偏见壁垒的一声呐喊和一记警钟,这波民意海啸也可以成为整个反家暴社会生态迎来蜕变的一次契机,以此为鉴,司法机关能够强制介入干预、合理循序降低人身保护令的申请门槛,各地基层组织能够定期走访、主动发现和及时掐灭家暴苗头,各级妇联等部门能够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而非空洞的劝说教育,各家医疗机构也能够建立标准报告程序、对疑似遭遇家暴的患者果断启动“绿色通道”,真正让正义利剑斩断无情罪恶、让清风暖阳驱散家庭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