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年唐继尧病危,手下四大镇守使前来探望,却故意只夸赞龙云一人
发布时间:2025-08-29 14:39 浏览量:1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昆明城那年冬天特别冷。2月刚过,天还没怎么回暖,省城外已经起了浓雾。
没人注意到,一支部队在悄悄逼近。
那时候的人都知道,唐继尧病了。
可没人想到,他的病是从一次失败开始的。
1925年夏,滇桂战事失利,唐家的嫡系部队几乎打光了。
弟弟唐继虞带出去的兵,死的死、散的散。
唐继尧听说战况那天,一夜没睡。
第二天早上,有人看见他站在窗边抽烟,烟头烫到手他都没反应。
那会儿云南局势已经乱了。
各地镇守使手里都有兵,昆明归龙云,昭通是张汝骥,大理归李选廷,蒙自是胡若愚。
他们表面听命于督军府,实际上各自为政。
唐继尧看得出来,局势不妙。
于是他想了个法子——扩编近卫军。
借口是加强省城防务,实则是想把各镇的兵抽调过来,削弱地方势力。
训练总监这个职务,交给了唐继虞。
他以为这是最稳妥的安排。
可没想到,这一步棋下得太急,也太狠。
四位镇守使很快就坐不住了。
他们悄悄聚在一起,在昆明西山脚下的一处小院里谈了一夜。
胡若愚拍着桌子说:“咱们这么多年跟着他打天下,今天倒成了他眼里的威胁?”张汝骥冷笑了一声:“他是想卸咱们的甲,断咱们的路。”
李选廷没说话,只是低头喝茶。
龙云坐在角落,没表态。
但他心里明白,要是再不动手,迟早会被清算。
几天后,一封联名电报发到了唐继尧的桌上。
要求很简单:发粮饷、撤亲信。
可唐继尧的回应却是——拒绝加上斥责。
他说他们是“拥兵谋私”,说他们“忘恩负义”。
这下,事情彻底闹大了。
1927年2月6日凌晨,龙云下令起兵。
他的部队本就在昆明周边,行动最快。
那天夜里,他召集几个旅长,灯光昏黄,气氛紧张。
他说:“今晚行动,全城封锁。
遇到抵抗者,格杀勿论。”
几个小时后,昆明城的枪声响了起来。
唐继尧醒来的时候,听到的第一句话是:“龙云的人进城了。”他穿着睡衣就冲出门,脸上没了血色,说话声音都在发抖。
可更让他绝望的,是近卫旅长孟坤的“中立声明”。
“龙长官的事,是家务事,我们不掺和。”孟坤托人传话,说得不卑不亢。
唐继尧那一刻明白了——自己已经没兵了。
他本想靠三团残兵做最后一搏,结果前线送来急报,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三路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唐继尧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天色,一言不发。
他身边的副官说:“督帅,要不要转移?”
他摆摆手:“算了,告诉他们,我下野。”
曾经的“云南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统治。
可故事还没完。
几个月后,唐继尧病重,眼看撑不了多久。
四位镇守使一起到他家探望。
那天病房里很静。
唐继尧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眼神浑浊。
他看了胡若愚一眼,没说话。
又看了张汝骥,也没说话。
看到李选廷,只是轻轻哼了一声。
可看到龙云,他突然哭了。
龙云走近,唐继尧拉着他的手,说了一句:“你就好好维持吧。”
屋里一时没人出声。
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这句含糊不清的话,成了后来各种猜测的源头。
是托付?是认可?还是最后一次挑拨?
胡若愚他们出来的时候,脸色都不好看。
谁都知道,唐继尧这一手,是在临死前埋下了不小的火种。
果然,没过几个月,局势又变了。
1927年6月14日凌晨,龙云的住宅被炮火袭击。
那一晚他还在睡梦中,被窗外的动静惊醒。
他抓起身边的手枪,刚准备逃跑,一块炸碎的玻璃片飞进来,扎进了他的右眼。
鲜血当场流下来,龙云倒在地上,被士兵拖了出去。
策划这场袭击的,是胡若愚和张汝骥。
他们原以为龙云死定了,谁知龙云虽伤,但人没死。
接下来发生的事出乎所有人意料。
蒋介石那时候在南京,突然发布命令:任命龙云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胡若愚为三十九军军长,张汝骥则是独立第八师的师长。
这一下,局势彻底复杂了。
龙云虽然被囚,可他手下的卢汉、孟坤、朱旭等人,迅速发动反攻。
打着“营救龙云”的旗号,他们从滇南滇西一路打回来,兵锋直指昆明。
胡若愚措手不及,只能放了龙云。
几天后,胡若愚宣布辞职,张汝骥跟着撤退。
李选廷没有参与实战,但龙云复出后,也没再给他机会。
1928年1月17日,龙云正式出任云南省主席。
那年春天,他在翠湖边召开誓师大会,人群中有人看到他右眼蒙着黑布,神情冷峻。
有人说,他那时候一句话都没说,只是站在那里,看着西边的山。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叫他“龙老弟”。
参考资料:
胡瑛,《滇军回忆录》,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
刘寿林等,《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
冯自由,《革命逸史》,中华书局,1930年
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云南通志·军事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