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翻译“失准”难题 提升儿童绘本翻译质量

发布时间:2025-08-29 16:58  浏览量:2

文 | 徐艳红 湖南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易雨萱 湖南工商大学国际商学院

儿童绘本,是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与图画书的区别在于,儿童绘本强调图画与文字的内在关系,两者共同承担着陈述“故事”的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读物之一。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儿童绘本翻译研究 (21C0469)”课题组研究认为,儿童绘本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图像、字体、字号、文字排版,以及绘本的“可朗读性”所带来的听觉特征都共同参与绘本意义的建构。因此,对儿童绘本的翻译需要关注多模态之间的互动,以达到精准翻译的目的。但目前,国内关于儿童绘本的翻译乱象丛生。

一是翻译模式商业化。翻译本身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其兼具文化教育的社会效益和产业的经济效益。但归根结底,翻译特别是文学方面的翻译更应关注文学本身。而目前许多翻译工作者和出版社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儿童绘本翻译的文学底子,往往采用快速翻译、简单翻译的模式,如有些对儿童绘本的翻译局限在文字翻译上面,对图画、字号、排版等一概忽视,不注重图画、符号等内涵的翻译和解读,忽视了儿童绘本的教育价值和审美意义,使得一些绘本在翻译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韵味和深意。

二是翻译策略短期化。翻译本身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不仅要做到“信、达、雅”,还要符合国人本有的阅读习惯、文化价值理念。而目前部分翻译工作者和出版社则更多的采取短期策略,不考虑翻译作品的反复打磨,而只考虑翻译的数量、翻译的速度,要求“短平快”,未能充分考虑到儿童绘本作为教育工具的长远价值。短期化的翻译策略往往意味着对原文的深入理解不足,翻译出的内容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原作者的意图和情感,从而影响儿童对绘本内容的正确理解和情感体验,甚至许多儿童绘本经不起儿童和家长的反问,出现不少质量不高的翻译作品。如《世界上最恶心的蛋糕》,完全背离了传播真善美的初衷,只在于翻译、出版、赢利。同时,大量类似的出版物导致儿童绘本市场的同质化,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三是翻译框架表面化。翻译是一项要求较高的工作,是一个精密的创作工程。儿童绘本看似简单,但在尺度的把握和文学价值的构造上同样要求精准。但目前部分翻译工作者和出版社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市场需求,对文本的解读简单粗糙。或是原本照搬,对图像、文字、符号等没有对照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文化价值进行加工或合理删减,导致儿童阅读不明其意,十分费劲;或是任意删减,不少儿童绘本的图画、文字缺乏连贯性,原作品意义表达不完全,甚至容易造成误解。这些都会导致儿童在阅读绘本时,无法获得连贯、深入的阅读体验,影响其认知和情感发展。

四是翻译能力参差化。翻译是一项专业技术,其不仅要求翻译者对语言有着扎实的功底,更要求翻译者对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有着一定的掌握。但目前在儿童绘本翻译领域,翻译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儿童绘本的翻译质量。如一些翻译工作者可能对儿童心理缺乏深入的了解,难以准确把握儿童绘本中图画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导致翻译出的内容无法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也无法准确传达绘本的教育意义;如有的翻译工作者无法准确理解原文的意图和情感,使得翻译出的绘本在语言和表达上显得生硬或不自然;还有的翻译工作者对原作品作者的生平、经历缺乏了解,无法准确表达原作者在作品中的情感。翻译能力的差异,不仅影响了儿童绘本的阅读体验,也影响了整体儿童绘本翻译市场的健康发展,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面对当前儿童绘本翻译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当积极反思并从多模态文学视域下探索可行策略,以期不断提高儿童绘本的翻译水平。

一是图像模态关注“精美”。儿童时期是文学和美学培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翻译儿童绘本时,应注重图像模态“精美”呈现,包括但不限于图像的绘制、色彩的搭配、线条的选择以及各类符号的选择和设计。通过精心制作与原文主旨大意相匹配的图像,不仅能进一步增强或完整表达原故事的情感和价值,还能有效保持或增加儿童绘本对儿童的吸引力。这个过程不仅是通过儿童绘本的故事传达其应有的文学价值,更通过精美图像塑造儿童的审美,对于儿童的健康教育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文字模态注重“精准”。儿童时期正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关键时期,文字作为语言的载体,在儿童语言体系的构造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翻译儿童绘本时,不仅要在图像上花功夫,还要在文字模态上下苦功。不能因为儿童绘本短小就轻视,反而要深入了解原作品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文字内涵。要选择合适的词汇、恰当的句式、妥帖的风格,确保翻译后的文字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使其既不过于简单而失去原文的韵味,也不过于复杂而让儿童难以理解。

三是整体模态体现“和谐”。好的作品会让人回味无穷、受益终身。而好的儿童绘本必然是图像模态和文字模态的和谐相融。因此,在儿童绘本的翻译中,翻译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图像模态、文字模态等多模态的和谐关系。或是对称,以求整体协同;或是互补,以求互相促进;或是对比,以求突出重点。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儿童绘本的翻译有了更多的生态,不仅是传统的图像和文字,还有声音的加入,均需要统筹好各模态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多模态的协调,使得整体绘本的翻译表达出其原有的价值和情感,甚至超出原有的韵味,实现绘本的再创作。

总之,儿童绘本的翻译并不是一项“小儿科”工作,其需要所有行业工作者高度重视儿童绘本翻译的高质量发展,既要正视当前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要积极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推动儿童绘本翻译的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