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本智和为何不被国人喜欢?身份割裂令其被中日共同诟病
发布时间:2025-08-19 23:58 浏览量:1
张本智和(Harimoto Tomokazu、はりもとともかず),原名张智和,2003年6月27日出生于日本宫城县仙台市,祖籍中国四川省,日本乒乓球运动员,效力于日本乒乓球T联赛冈山利贝茨俱乐部。张本智和2岁开始接触乒乓球,曾5次夺得日本全农杯乒乓球锦标赛小学六年级以下级别比赛的冠军。2014年3月,正式加入日本国籍。2016年6月,获日本乒乓球公开赛U21组男单冠军。8月11日,在WTT横滨冠军赛男单决赛中战胜王楚钦,获冠军。截至8月12日,张本智和在国际乒联男子单打排名世界第4。 张本智和出球速度快、衔接快,反手能力较强,是中国乒乓球男队较为有力的竞争对手。
单纯从实力讲,张本智和是日本年轻选手中实力极为出众的一名运动员。由于他祖籍四川,从小接受的都是中国乒乓球的熏陶,他的父母都是退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所以他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么按理说一个华裔的日本运动员应该受到中国球迷的喜欢,为何偏偏他很难得到国人的喜欢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主动变更国籍被部分中国球迷视作“背叛”。张本智和父亲张宇、母亲张凌在2014年携全家入籍日本。考虑到中日两国的历史渊源,国人普遍对日本印象不佳。参照当年的“小山智丽”事件,中国球迷被背刺的教训历历在目。如果张本智和实力一般,打不过国乒,倒是还能理解,比如日本乒乓球队有不少女子运动员都深受中国球迷喜爱,如福原爱、石川佳纯等等。但是张本智和实力较强,多次击败中国顶尖选手,而且他明明会汉语,偏偏喜欢用日语回应中国球迷。原本普通的体育比赛被渲染上了国仇家恨的情怀,所以他的一些言行容易被解读为“背叛”。事实上 不光国人不喜欢他,日本国内也有很多人认为他不够“日本”,还频繁批评日本本土球员,被认为是砸“通报饭碗”。
二、赛场行为嚣张,频繁引起争议。对于其他选手的医疗暂停频繁发表争议性评论,认为对手违规,不可原谅,甚至原来搭档打过的早田希娜都取关。然而自己在横滨决赛对阵王楚钦时,却疑似“炸伤”来拖延时间,换取教练对其的战术指导,最终取得比赛胜利。包括对中国教练王皓缺乏比赛礼貌的指责,同时自己握手时却不尊重对手教练,这种双标的做法引起部分球迷反感。另外每次战胜中国选手时,张本智和都会激情庆祝,脱衣、呐喊、被认为嚣张且目中无人。相反其他华裔选手均能与国乒队员友好互动,这进一步拉低了他在国人心中的好感。
三、言论高调,不符合国人推崇谦虚的传统。张本智和多次宣称已经掌握击败中国队的战术。多次宣称自己目标是世界第一,同时在评价国乒选手时不知道是出于心理战还是人本就狂妄,对国乒选手缺乏足够的尊重。另外在一些比赛获得胜利时经常发表高调言论,如“日本人的胜利”等等言论。许多日本本土球员获胜后都不曾发表此类言论,彰显出他为了得到日本人的认可拼命表示效忠的心理。这让我想到了当年二战时踊跃参战的日本移民,为了表达对美国的效忠,只能在战场上比美国士兵还勇猛。
四、日本国内对其不认可。事实上日本媒体也多次批评张本智和输不起、破坏团队和谐。日本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本质上文化和中国有相似之处。日本人一直以彬彬有礼著称,但是张本智和身上却经常看不到这种品质。身为华裔日本人,中国人不认可,日本人也不认可,极端日本球迷甚至让他“滚回中国”,这些都让他的身份认同产生了问题。
五、归化球员的特有困境。在竞技层面,胜利时被指责为“投机”,失败时则被斥责无能。本身归化球员的引进就充满功利色彩,如果拿到胜利,会被部分人认为胜之不武。如果拿不到胜利,则会被认为白归化了。这种雇佣兵性质的身份让其很难有身份认同感。另外在道德层面,需要拼命证明对新国家的归属,用力过猛则会招致原籍国家的强烈抵触,被视为“数典忘祖”。总而言之,张本智和这条路,注定充满了争议与挑战。
从世界乒乓球的发展趋势来看,理智讲越来越多的国内球员走出去甚至被外国归化,是一件好事。前些年我们的乒乓球统治力太强,导致领奖台清一色的中国人,这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不是什么好事。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只有你们能打好,那你们自己打着玩好了,别人可能就不陪你玩了。所以对于张本智和目前的情况,我觉得还是应该多一些包容,他毕竟还年轻气盛,或者可以说不懂事。退一步讲,无论国人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他现在都是日本人了,既然是外国人,完全没有用衡量国人的标准去衡量他,单纯把他当成一个老外就没有那么多纠结与复杂的情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