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英:17岁嫁给孙立人,无儿无女,丈夫再婚后皈依佛门!
发布时间:2025-08-29 22:44 浏览量:1
孙立人、张晶英和那些未说出口的遗憾
照片总是爱骗人。1945年那张合影,张晶英穿旗袍,手挽着孙立人的胳膊,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可人前的笑容背后,到底藏了多少释然、妥协,还有没有出口的遗憾,怕是只有她自己清楚。那年她才三十出头,孙立人已经迈入中年,夫妻双双笑得无忧。但是谁也没想到,张晶英心里那点空,总要绕个大圈子,自己亲手找个“第三人”来填补。家里的故事,表面都好看,进了私房,才明白哪个清官能断得了家务事。
倒回去说,孙立人本就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天之骄子”。安徽庐江那个还带着书卷气的小城里,他家不缺米面。他老爹——孙举人兼孙小县官,想抱孙子倒也没什么错,不过更在意孩子能不能飞黄腾达。小立人自带主角光环,13岁清华招生那年,头一个名额就落到了他头上,亲戚朋友喝酒吹牛都更得意了。那会儿家里人随他辗转,求学不停,寒窗苦读,过着今天我们说“有文化的富二代”的日子。
19岁,大人们眼里差不多也该成个家了。婚姻大事在那个年代是讲门当户对的,清贫之家的秀才配名门闺秀的故事只在戏台子上。家里给孙立人选了龚夕涛,就是那种一切都恰到好处的安排。龚家也殷实,姑娘知书达理,见了面,客气里带点腼腆,再没有多余的言语——这桩婚,听起来多稳妥。
可真正的风浪,都是后来才来的。结婚那天热热闹闹,完事后,孙立人便又奔回清华读书。龚夕涛,留在家里照看孙家老老小小。她的日子,就是柴米油盐和孝顺公婆,没什么自我,像极了许许多多那个年代的女人。日子静悄悄地过去,孙立人却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清华毕业,还没等喘口气,他就带着梦想去了美国。龚夕涛,只能默默地等——那时她或许也没觉得委屈,毕竟“夫唱妇随”,就是她被教出来的样子。
美国几年,孙立人硬是啃下了佛吉尼亚军事学院的课程,成了人们口中的留洋军官。回南京当官后,春风得意。按说,这会是回家带上发妻享福的好时机,奈何老父亲舍不得让贤淑的儿媳离家——家里杂事谁打理?那一代人的孝道,常常把亲生儿子的婚姻推到了边上。
孙立人只能妥协。他自己回南京,龚夕涛留在老家,隔着几百里水汽蒸发,两口子的情分也就渐渐被时间拆散了。大城市的新空气,让孙立人碰上了张晶英。彼时的她,南京汇文女校学生,明丽、开朗,谈话敢笑敢说,哪怕和友人吵架,也能大大咧咧拍桌子。这种闺秀气质里透着活力,让见惯了端庄的孙立人有点心跳。
说是“一见钟情”,其实不如说两个人都是“懂了彼此”,那种让人舒服的气场,谁遇到都有点失措。恋爱谈得悄悄摸摸,但也坦坦荡荡,该做的都做了。只是,父亲和妻子这关,还是迈不过去。
孙立人回老家,把心里的事摊开。父亲大怒,龚夕涛一夜未眠,眼圈红了好几天。她本就不是爱争吵的人,只静静地说:“不离。”女人的委屈不过如此,“生是孙家人,死是孙家魂”,这是她道德里最倔的一根筋。孙立人无奈,带着歉意回了南京。
1930年,孙立人和张晶英在上海摆了一场体面婚宴。那年他三十,张晶英才十七。但咱们都知道,年岁差距在情感面前其实没那么重要,“门不当户不对”也可以抵消掉,大不了多几句闲言碎语。这场婚礼背后的三个人,都各有心事,只有熟人心照不宣。婚礼后,两人定居南京,开启了一段看似幸福的新生活。
失落的总有人要“买单”。孙熙泽,这才意识到让儿媳妇守着空房不是事。老人后悔得直叹气,赶紧把龚夕涛送去南京,冀图重圆旧梦。只可惜旧梦无处找,孙立人早已投入新人的怀抱,说多了也是尴尬。最后龚夕涛只得重返庐江,小心呵护着和老公断断续续的“名分”,安安分分孝敬公婆。经历过战争和家道变故,她没有一句抱怨,一直守在孙家,直到老父亲离世。
时间的河流流过十几年,战场上的孙立人渐渐成了名将,一年难回几趟家。两口子的联系,慢慢变成闺房里的纪念品和时不时寄回的物件。
再见,已经是1947年。彼时孙立人即将调离故乡,百感交集的他回去看了龚夕涛一面,把新衣服和一块表放到她手里。那份复杂的歉意,或许只是简单地说了句“对不起”。龚夕涛抢不回的青春,只能收进抽屉。后来,也就再没机会见面。她余生守着那些物什过日子,安静得像这事儿从未发生过。
故事跳到1950年代,两岸风头紧张。张晶英随丈夫辗转去了台湾,一路风尘仆仆,那股子朝气还在。只是,越过中年后,她心里那点悬着的——后代。张晶英和孙立人婚后多年一直没孩子,家族香火的事,她拎得清。她不是寻常性格:既然自己没能给孙家留子孙,不如自己张罗,把孙立人的家庭护士张美英,推成了“第三任”。
张美英是本地姑娘,温顺、细致,带着点“外地人”的勤快。她对孙立人有敬仰也有小心思,被张晶英推上家中主位,脸红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样的安排,说不定外人还以为是宫廷剧。可张晶英,出奇的平静,她只想丈夫有后。张美英果然也争气,几年间为孙生了四个孩子。家里终于热闹起来,孙立人满头白发,笑起来也像年轻了几岁。张晶英,总算了了一桩心事。后来,她干脆皈依佛门,静悄悄地退居一隅。
世事无常,人生起伏。孙立人在迈过九十岁生日时,已是物是人非。曾有三十三年被软禁成老人的寂寞,晚岁终而重得自由,只有亲友与子女齐聚一堂,为他补办了个迟来的大寿。临走时,他叮嘱孩子们:日后要为龚夕涛上一炷香,他一生最亏欠,便是这个埋头苦过半生的前妻。
张晶英走在前头,张美英在美国终老。孙立人去世前,也只是留下一句话,骨灰不肯下土,只盼哪天能回回大陆。
人的一辈子,大多都像这样——心怀不甘,有些事兜兜转转,从来都没个结论。孙家的老宅如今人迹寥落,不知墙上那张合影,被谁还收藏着?也许有些遗憾,一定得留给时间、留给春风,也留给后来人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