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Jetson Thor发布,“机器人大脑”引领万亿市场变革

发布时间:2025-08-30 07:41  浏览量:2

导读:北京时间8月26日凌晨,英伟达正式宣布其新一代机器人计算平台Jetson Thor开发套件及量产模组全面上市,这款被称为"机器人大脑"的革命性产品,将为全球机器人提供强大算力支撑。作为专为物理AI与机器人应用设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Jetson Thor的发布是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扩大生态布局的关键一步,也是机器人产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突破。

01 英伟达机器人生态
英伟达最新发布的Jetson Thor是一款专为物理AI和机器人设计的高性能计算平台,被称为“机器人大脑”。Jetson Thor基于英伟达最新的Blackwell GPU架构,采用14核Arm Neoverse-V3AE CPU和128GB显存配置,显存带宽达273 GB/s。在FP4精度下,其AI峰值算力高达2070 TFLOPS,相比上一代Jetson Orin,AI计算性能提升多达7.5倍,能效提升3.5倍,CPU性能提升3.1倍,I/O吞吐量提升10倍。Jetson Thor可同时运行多个AI模型,支持各类生成式AI模型,包括大语言模型(LLM)、视觉语言模型(VLM)和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等,这为机器人实现真正的多模态感知和决策能力奠定了硬件基础。

Jetson Thor的性能飞跃意味着什么?以大语言模型为例,Jetson Thor在运行Qwen3-32B模型时,输出速度达到79.1 tokens/秒,而Jetson Orin仅为16.84 tokens/秒,性能提升高达4.7倍。在视觉语言模型方面,运行Qwen2.5-VL-7B时,Jetson Thor的输出速度达到252 tokens/秒,相比Orin的154.02 tokens/秒提升了约64%。

这种性能的跃升,解决了困扰机器人开发者的一个重要难题,即如何在边缘端实时处理高速传感器数据并执行复杂的视觉推理。Jetson Thor凭借高内存带宽和容量,使多模态AI应用在边缘端的流畅运行成为可能,为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奠定基础。

图表 1:英伟达Jetson AGX Thor开发者套件

数据来源:英伟达官网

英伟达此次发布的Jetson Thor,不仅是一次硬件性能的飞跃,也是其机器人生态战略的一次系统性升级,构建了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该平台深度集成NVIDIA Isaac GR00T N1.5 VLA模型,这一模型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准决策与行动提供了关键支持,使机器人更智能地理解周围环境并执行任务。

同时,Jetson Thor对Isaac机器人平台、Metropolis 视频分析平台和Holoscan边缘AI平台等多个软件框架的支持,极大地拓展了其应用边界。其中,Isaac机器人平台拥有丰富的开发工具与资源,涵盖机器人操作系统、用于机械臂开发的Isaac Manipulator以及用于自主移动机器人开发的Isaac Perceptor等。通过Jetson Thor与Isaac机器人平台的结合,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开发、训练、仿真、部署和优化各类机器人,如自主移动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加速机器人从概念设计到实际应用的进程。

从生态战略方面看,英伟达通过Jetson Thor构建的这一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它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站式的解决方案,降低了机器人开发的门槛与难度,吸引更多开发者投身于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众多中国机器人企业如优必选、宇树科技、银河通用等已率先采用Jetson Thor,涵盖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多个细分领域。其中,宇树科技表示Jetson Thor使计算能力有了更大的飞跃,赋予机器人更强的敏捷性、更快决策速度和更高自主水平;银河通用表示其G1 Premium机器人在采用Jetson Thor后,运动速度、动作流畅性有明显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率先采用Jetson Thor的中国企业展现出了显著的融资活跃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机器人产业前景的高度认可。据来觅PEVC数据,银河通用、宇树科技等机器人企业获得过多轮融资。这一现象也表明,机器人产业具有典型的资本密集型特征,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化量产通常需要数年的技术迭代周期,期间在硬件开发、算法优化、人才引进、产线建设等环节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支持使这些企业能够在Jetson Thor等先进计算平台发布后,迅速进行产品升级和技术整合,而不必受制于资金约束。这种快速的技术采纳能力,反过来又为英伟达的机器人生态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践案例,形成了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的良性互动循环。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这些获得充足融资的机器人企业,通常也是最有能力承担新技术应用风险和成本的先行者。它们的成功实践将为整个行业提供重要的示范效应,推动更多企业跟进采用类似的技术方案,从而扩大英伟达机器人生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这种由点及面的扩散效应,也是英伟达生态战略能够快速规模化的一个重要机制。

图表 2:已采用Jetson Thor的中国机器人企业2025年融资情况(不完全统计)

数据来源:来觅数据

英伟达此前已将其“汽车业务”名称改为“汽车与机器人业务”,表明其战略重心向机器人领域延伸。然而从最新发布的2026财年Q2季报看,其只提及了汽车业务的收入,尚未正式列出机器人业务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英伟达对机器人业务战略上重视,但其商业化进程仍处于早期阶段。从英伟达的布局看,其正在为机器人业务的长期爆发进行战略布局,Jetson Thor的发布正是这一布局的重要体现。英伟达通过持续投入研发,完善Jetson Thor等机器人相关产品的性能与生态,不断吸引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合作,逐步构建起自身的机器人产业生态网络,为未来机器人业务的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基础。

从投资回报周期来看,英伟达在机器人领域的策略更像是"先投入生态,后收获规模"。其通过提供强大的计算平台和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培育机器人开发者生态,待产业成熟后进行规模化收益。参考其在AI芯片市场的成功路径,英伟达通过早期的技术投入和生态建设逐步构建护城河,在市场爆发时获得巨大回报。当前机器人业务的收入贡献有限,但也可能是英伟达下一个潜在增长爆发点。

预计随着Jetson Thor等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以及合作伙伴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机器人业务有望在未来为英伟达贡献收入。届时,"汽车与机器人业务"这一命名将真正名副其实,机器人也将从英伟达的战略布局转化为其实际的业绩增长点。

02 机器人行业前景黄仁勋此前表示,机器人是一个价值10万亿美元的产业,并表示到2030年全球至少有5,000万名劳动力的短缺,企业需要“雇佣”机器人来工作。因此,机器人市场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以近一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人形机器人为例,据GGII(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63.4亿元,203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50%。

图表 3:2024-2035E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GGII、来觅数据整理整体看,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受技术、政策、市场等方面驱动。从技术方面看,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在于AI技术的进步。以AI算力为例,此前机器人因边缘端算力不足,难以运行复杂的AI模型,只能在预设场景中执行固定动作,而Jetson Thor将AI算力提升至2070 TFLOPS,支持在机器人本地运行大型语言模型(LLM)和视觉语言模型(VLM),使机器人具备“感知-推理-决策”的完整能力。

从政策层面来看,各国纷纷出台系列利好政策,明确发展目标与扶持措施。例如,中国发布《“十四五”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韩国发布《机器人发展战略》,提出韩国政府和企业计划到2030年投资3万亿韩元以上,将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5.6万亿韩元增加至2030年的20万亿韩元以上。这些政策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构建了“标准体系+应用场景+人才培养”的完整生态。

从市场方面来看,随着技术成熟,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从传统工业向医疗、消费、农业、应急等多领域延伸,形成“全场景覆盖”的市场格局。加之全球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各行各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03 展望机器人产业正从“技术演示”迈向“场景落地”的关键期。英伟达Jetson Thor平台的推出,加上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的AI投资,将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短期看,随着Jetson Thor等机器人相关平台在机器人产品中实现应用,机器人适应复杂环境、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将随之提升。在工业自动化、医疗辅助、公共服务等领域,机器人将展现出更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性。

中长期看,机器人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深度结合,形成更加完善的产业生态。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创新将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实现更高级别的自主决策与任务执行。同时,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与计算支持,使其能够实时获取和处理大量信息,进一步增强其智能交互与协同工作能力。

此外,政策支持、产业链协同和资本投入等因素也共同推动机器人产业向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全球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正从早期的概念验证向商业化应用转移,投资规模继续增长。据来觅PEVC数据,2025年以来国内机器人的融资金额已超200亿元,显示资本市场对该赛道的持续看好。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机器人产业有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下图是2025年以来机器人赛道投融事件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登录Rime PEVC平台获取机器人领域全量融资案例、被投项目及深度数据分析。

图表 4:2025年以来机器人赛道投融事件

数据来源:来觅数据 近期热文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为来觅研究院撰写,其版权系深圳来觅数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Rime 或 来觅数据)所有。未经来觅数据许可或授权,任何单位或人士禁止转载、引用、刊登、发表、修改或翻译本文内容,及其他以作商用的行为。许可或授权下的引用、转载时须注明出处为Rime或来觅数据。任何未经授权使用本报告的相关商业行为都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来觅数据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本文内容基于来觅数据认为可信的公开资料或实地调研资料,我们力求本文内容的客观、公正,但对本文中所载的信息、观点及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确或隐含的保证,亦不负相关法律责任。受研究方法和数据获取资源的限制,本报告全部内容仅供参考之用,对任何人的投资、商业决策、法律等操作均不构成任何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对因参考本报告造成的任何影响和后果,来觅数据均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