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中,为何作恶多端的纣王也能上榜封神?
发布时间:2025-08-30 14:13 浏览量:3
文 | 龍影Jackiemovie
编辑 | 龍影Jackiemovie
历史有时候像潦草的水彩画,泼墨成团,不管结果是不是让人喷饭,很多事情都像在暗箱操作里一点点被搓揉出来。纣王,封神演义里的那个没救暴君,为什么还能混进天庭名单?有点跑偏吧?看了这么多年,很多读者其实也没搞明白,这到底是天命的怪癖还是剧情组的手滑?谁说暴君一定下场惨,封神上榜的另有门道?
要说纣王,拿放大镜都很难找到啥优点。前有大臣被坑,后有百姓遭殃,原配被妲己搞死,孩子也基本丢命。妲己那段“老人骨髓多、年轻人骨髓少”实验,简直离谱,但纣王偏偏信了。试想,这种人留点慈悲或许都算新闻。鹿台宫里,炮烙刑具,鼎镬酷刑,基本把活人当玩具。黄飞虎一家忠良被拆得七零八落,仅仅因为妲己一句话,他就要搭上自己的脸面和身家。好人遇到这种上司,真是生不如死!
不过,商纣王并不是一天恶起来的。政权交替,气数使然,他其实从小接受的教育极端偏向功利,整个宫廷里权谋和争斗成了生活常态。他自认神权加身,根本不相信能失去一切,哪怕有人反对,他反手就是一刀。之前有历史学者挖过墓,商晚期的王宫内政本就乱七八糟,祭祀滥用人殉,天子血腥,纣王只是玩得更疯一点。即便他有时候也想改过自新,可惜环境一推,基本不可能自救。
讲道理,他的天赋确实有一部分被封神榜承认了,封神榜考的其实并不是善恶分。你干了坏事并不等于无根无底。纣王家族里神根很深,前几代君王都在榜上有名,算命书上就明明白白写着他天命难改。**封神榜是天道系统的考核,而不是舆论投票。**这一点有点反直觉,但查查史料和民间演义,确实有这类“善恶无关,根基为先”的设定。人性没那么简单,一味追讨公理,确实也会错失了一些不明就里的现实。
还有点争议。封神榜到了姜子牙手里,实际运行时他只是个操盘手,不是评委。姜子牙本人,西羌吕氏出身,早年也不算云淡风轻。肥肉摊边混了七十多年,很惨。西周初起,姜太公被姬昌看中,两人一边喝酒一边琢磨怎么翻盘。姜子牙从屠夫变成总策划,革命导师,确实跨界得离谱。但他一直没有修炼出仙根,哪怕立了大功,也就是人间富贵,他自己其实也有不服气的地方。之前有网络剧把姜子牙写得很“法外狂徒”,跟原著不太一样,但主干道理没变——姜子牙不能成神,他就只能在人间退休。你不觉得这里有种“努力白费”的荒诞感?
姬昌那边,又是另一番滋味。地下室练易经,龟甲成堆,深夜阴影下的苦修。号称“三岁不觌”,旧史记上提到姬昌被囚三年。易经里塞进自己的生活经历,好像是古版日记本。很多人说这就是运气,也是命运使然。其实姬昌的家族、血统跟姜子牙不同。他有资格问鼎天下,也正好赶上商朝崩溃,换人做主。姬发继位,伐纣之路走得透透彻彻。朝歌被攻破,纣王自焚,历史的剧场拉上了帷幕。**因为天命决定了下一个王是谁,努力和选择其实只是添了些烟火气息。**
有人说,封神榜里姜子牙、纣王的落点安排很“不公平”。纣王管姻缘成了天喜星君,姜子牙只能养老。善恶到底算什么?其实,这事从不归某种显规则。别的同类角色,比如妲己,也没上榜。天道排队,只看你有没有资格,不管你干了啥。查查《封神演义》《史记》《逸周书》,多半都承认这一点。有时候你明明拼死拼活,却换不到彩头。更粗暴地说,历史有时就是运气,运气背后的东西叫天命。
不过,这种解释,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有人死磕公平,坚信善恶报应;也有人认命,觉得一切随机分配。现实案例里,有人本来是枭雄,下一秒变青史恶人。你要说纣王值得同情,很多人直接骂你;可换个角度看,谁不是被体制推着走?姜子牙辛苦一辈子,落个现世人间,算是好结局。纣王天命所归,虽说职位没什么含金量,但封神榜本来就不问动机,只论资格。**根基在哪里,位置就在哪里。**
矛盾的地方也在这。其实讲到根基,有时候连自家人都说不清。历史书上,姬昌那种“老实厚道型”不该是革命者;纣王也并不总是疯子,被神话后放大其恶。现代人在某些大V文章里,总是把故事裁剪成段落式“邪不胜正”,但演义原作里,每个人都像被裹在时代漩涡里,有时候,根本就不是善恶定局。
但要说根基决定一切,也未必。你看商朝覆灭,本质上还是人心向背。周朝的崛起,和姬昌、姜子牙的谋略分不开。而纣王的毁灭,和自己选择、环境压迫都有关系。到底是天道无常,还是因果律显现?人们其实心里都没谱,稍微一想,观念就跑偏。你皱起眉头,觉得姜子牙应该进天庭吗?还是纣王其实不该上榜?对于某些人来说,好坏本来就各说各的。
顺便插一句,最近网传考古发掘商朝末年的鹿台遗址,没有发现炮烙刑具实物。有人说是神话夸张,有人坚持确有其事。只怪史料本来就不严密。你信谁都能找到支持证据。类似的争议,再比如姜子牙到底是不是屠夫?也有地方志不同记载。互联网最新公开信息,考古人员给出的数据,确实没法一锤定音。现实和演义的缝隙里,每个人都能塞进自己的一口想象。
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封神题材的影剧把纣王塑造成悲情角色。有网友提出纣王其实成长环境异常,心理创伤明显。如果这样看,恶人的标签倒是有待商榷。他是不是适合掌管天喜星君,其实不重要。天庭里的分工本来就很随意,有些仙官分管姻缘,有些分管气候,分配得五花八门。主要还是看你有没有那积分。
姜子牙明明善良,依然无仙根。其实古籍和现代剧评都反复说过,命运决定一切,努力不全能改变结果。这种安排合不合情理?或许谁都没办法把话说死。甚至有说法,姜子牙终老人间,是因为他太接地气,反倒保留了真实。
总结下来,封神榜的天命观、制度分配,比现实社会还冷酷。谁上榜谁下榜,表面看人选合理,内里却是一堆随机变量在暗涌。纣王未必全然罪孽深重,姜子牙未必完全无欲无求。**历史是多角度的镜子,照见人物,也掩盖细节。**
说到底,不管是纣王的暴虐、姜子牙的坚韧,还是姬昌的洞察,时代的潮水拍下来谁也没能全身而退。根基、机缘、人的选择、命运安排,就像打扑克,牌好牌坏换来的是不同角色的走向。有人觉得这一切荒诞不经,有人又觉得这些设定太过戏剧化。但或许,正是这些相互矛盾、跳脱、发散的命题,构成了封神演义千百年来最抓人的部分。
命运像喜怒无常的舞台,封神榜只是其中的一根线索。谁曾经折戟沉沙,谁又摘得头筹,这事情其实怎么追问都问不完。
- 上一篇:人人都在喊累,人为什么会累呢?
- 下一篇:中华文明的秘密藏:貔貅其实是“能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