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邓章雄:一身戎装守家国,万亩良田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8-31 16:45  浏览量:2

清晨6时,天刚蒙蒙亮,湛江市遂溪县洋青镇团结村的田埂上已出现一个身影。他时而蹲下查看番薯长势,时而与早起的农户交谈。这位皮肤黝黑的汉子,正是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章雄。

从武警特战队员到万亩农田的“掌舵人”,从企业总经理到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书写了一段扎根乡土、振兴乡村的动人故事。

有舍:放弃高薪回村“挨骂”

头发板寸、身材健壮、做事利索……退役十多年了,但邓章雄身上的军人气质依旧。

“我从小就很向往军营,希望可以参军入伍。”邓章雄告诉记者,自己从14岁开始就独自一人奔赴安徽、河北、辽宁学武,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有一个强壮的身体,更是磨砺了他独立、要强的性格。付出终有回报。邓章雄先后在湖南省青少年武术比赛、河北省第二届武术散打争霸赛等赛事中荣获佳绩。

习武不能忘文。2006年,他考取沈阳体育学院。命运的齿轮也开始了转动,邓章雄的“从军梦”在大学的校园里得以成真。“2009年12月25日,我如愿穿上了军装,到四川省绵阳市武警某支队服役。”他回忆道。

凭借武术底子和散打训练的基础,邓章雄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素质过硬的武警战士。2010年,在四川省武警总队自由搏击骨干集训考核竞赛中,他荣获了个人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并在同年成为国家散打项目一级裁判员。

“上过大学、当过兵,人生之路更宽广、更长远。”2011年退役后,邓章雄完成学业,并辗转广州、海南等地打拼。他从普通的采购员成长为销售部长,最后当上了海南守仁生物资源有限公司总经理。

然而,2019年初,多通来自家乡乡镇党委的邀请电话,又把他推到命运的十字路口。“一开始家人不支持我回来,说村里工作不好做,干得好有人‘骂你’,干得不好更有人‘骂你’。”邓章雄说,自己也犹豫过,但最后还是决心试试。“对于当兵的人来说,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坚定地说。

2019年6月,邓章雄毅然辞去高薪职位,回到团结村挑起党支部书记的重担。上任伊始,他就接到一项重要任务: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进“三清三拆”工作。这项工作的难度远超想象。“一些老百姓拦在车前,说要拆危旧楼房先从他身上压过去。”邓章雄带头拆除了自家的危旧楼房,才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完成全村清拆危房的工作。

有拆有建,村子变样。邓章雄还带领村干部多方奔走,筹措近千万元资金,短短几个月,崭新的柏油路蜿蜒伸展,文化广场、篮球场、老人活动中心相继落成,村民对这位雷厉风行的“兵支书”竖起了大拇指。

有得:带5000名农户走上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三清三拆”工作结束后,邓章雄考虑最多的是怎么带村民致富。环顾村里,周边的撂荒地让邓章雄有了新想法。

2020年,在政策支持下,邓章雄与多位退役军人合伙创办了广东巍雄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巍雄农业公司”),“我们租了300亩地试种番薯,赚了50多万元。”邓章雄自豪地说,如今,他带领企业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遂溪、廉江等地打造13000多亩的番薯种植基地,形成了集农产品种苗育苗、种植、加工及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丰收的番薯面临滞销危机,价格从1.8元/斤跌至0.5元/斤。“军人的字典里没有‘撤退’二字。”邓章雄说,为了最大程度减少损失,他连续40天奔波全国各地找销路,最终保住300多户农民的收益。

在巍雄农业公司的种植基地里,每天都有百余名工人在忙碌着。“公司优先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并且免费教授他们各种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及提供农业技能培训。”邓章雄说,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他也想帮助曾经的战友们完成角色转变。

最近,邓章雄又在村里发展起了食用菌种植项目。“我们将‘空心村’的闲置房屋,改造成菌包生产基地。”站在恒温恒湿的食用菌培育车间里,邓章雄介绍,目前,养菌场有400亩的种植规模,一批食用菌产值就可以达到三四百万元。

“食用菌最大的养殖风险在于育种,我们完成育种后交给农户去养殖,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种植风险,增加群众收入。”他自信地说。

军装在身,邓章雄是为民服务的人民子弟兵;脱下军装,他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目前,巍雄农业公司种植基地面积2万多亩,联农带农合作种植红薯6万多亩,是当地种植面积规模最大的退役军人创业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他带动解决当地周边村庄5000多名农户就业问题,并以产销订单模式帮助生产企业210家,以产业先行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擦亮广东军创农产品品牌。

有梦:用“芯”推动“北豆南移”

邓章雄的创业探索并未止步。

2024年9月,他带领团队从第三届全国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乡村振兴赛道)上,捧回二等奖的奖杯,获奖的项目是《“北豆南移”的粮食革命》。

这个项目也是邓章雄的一次创新“革命”。故事得从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举办的乡村振兴双新双创培训示范班说起。邓章雄和全省遴选的50名退役军人创业者代表,是首期学员。“这个培训班对我的帮助特别大。”邓章雄说,一年里,他系统学习了从农业育种到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的知识,最重要的是,他在培训班认识了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主任年海。“当时,年海教授正带领团队在南方寻找合适的大豆试验田。”邓章雄说,作为大豆加工大省,广东每年消耗大豆超2000万吨,但大豆种植面积却严重不足。与此同时,我国的大豆也高度依赖进口。“虽然退役了,但还是想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出份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想提升国产大豆产能,还得打好大豆种业翻身仗。2021年,巍雄农业公司和华南农业大学以打造200多亩大豆育种繁种试验田为契机,开始孵化“北豆南移,种子芯片”项目。次年10月,双方联合建立的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大豆育种基地正式落户遂溪县洋青镇。

如今,该基地的黄豆种植总面积已超1万亩,成为了广东最大规模的大豆育种和繁种基地。“我们培育的31个品种大豆获得了国家与广东省的审定,实现大豆在南方每年3季的持续收成,并研究出适合南方大规模种植的高蛋白、高油脂、高产量的大豆品种。”谈及成果,邓章雄言语间充满自豪。

“通过北豆南移这个项目,我们不仅带动本地农民就业,还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内心感到非常自豪。”望着连片的农田,邓章雄信心满满地说,未来,他希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让中国的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广东退役军人事务厅出品)

文|记者 侯梦菲

图|记者 蔡嘉鸿(部分由受访者供图)

海报设计|余梓涛

统筹|侯梦菲 宋金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