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开展 | 刃刻烽迹——安徽省美术馆藏汪刃锋版画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5-09-03 11:52 浏览量:1
汪刃锋先生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卓有成就的重要艺术家。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他开启版画创作生涯,面对侵略者的铁蹄,他以刻刀为武器,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为争取民族解放的事业之中,用犀利的笔法“从苦难中刻划出为全民族求生存的血路”,展现了抗战艰辛与人民生活的疾苦,振奋了民族精神。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汪刃锋的抗战版画作品其形体塑造深沉凝重、真挚庄严,赋予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这些创作饱含艺术家的良知与人本主义精神,画面中所表现出的挣扎、悲伤、愤怒、抗争等鲜活的形象,彰显出作者高超的艺术语言,更深刻映射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苦难,恰如其笔名“刃锋”之喻,作品直刺世间痛楚,浸透对民众的深切同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的时代气象深深感染了汪刃锋,他深入生活体察时代变革,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作品,生动记录了社会发展的进程。今日重观这些承载时代特征和艺术家激情的作品,历史的刻痕与艺术的追求在其中融汇,汪刃锋以质朴而铿锵的刀法,塑造出震撼人心的视觉警钟,提醒世人不要忘记中华民族曾经历过的岁月。
本次展览呈现安徽省美术馆藏汪刃锋版画作品及木刻原板80余件,分两个板块梳理其抗战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创作脉络,展示出不同的时代语境下,一名优秀的艺术家通过作品描绘不同社会现实的真挚视角,特别是一批珍贵抗战版画原板的首次展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展览承蒙汪刃锋夫人李萍女士及女儿汪晓红女士大力支持,谨致谢忱。
《自刻像》
1942年 黑白木刻版画 24×16cm
《游击队的收获》
1939年 黑白木刻版画 35×22cm
《在血泊中的战斗》
1939年 黑白木刻版画 20×18.8cm
《女政治员》
1940年 黑白木刻版画 27.8×27.8cm
《人肉市场》
1940年 黑白木刻版画 19×31cm
《水灾》
1942年 套色木刻版画 22×18.5cm
《陪都剪影》
1941年 套色木刻版画 20×22cm
《嘉陵江上》
1941年 黑白木刻版画 21×21cm
《故宫角楼》
1951年 套色木刻版画 26×32cm
《建设高炉》
1953年 套色木刻版画 42×29.5cm
《建设江川河道》
1955年 套色木刻版画 29×17.5cm
《长江岸畔》
1954年 黑白木刻版画 31×35cm
《抚顺露天矿》
1955年 套色木刻版画 27×33cm
汪刃锋,1918年出生于安徽全椒县赤镇,原名汪亦伦。1938年投奔大别山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并开始用笔名“刃锋”发表木刻作品,1939年任职于陶行知创办的“重庆育才学校”教授美术。1943年任中国木刻研究会理事并随川康公路线社会教育工作队沿途宣传抗战,1944年举办“刃锋画展”。1946年到上海,参与筹备“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并编辑出版《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同年举办“汪刃锋写生画展”。翌年出版《汪刃锋木刻集》并举办“刃锋画展”。1949年随解放军南下,参与中南文联的筹备并出席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1951年调入北京市文联工作。1955年参加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校外班学习。1979年出席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翌年调北京画院工作。1984年任全国政协北京市崇文区常委。1987年应西德图宾根大学之邀赴西德讲学及办画展。因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影响卓著,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供稿 | 柳翔彬
编辑 | 朱小洒
审核 | 崔燕琪
终审 | 王 岭